学习啦 > 脑力开发 > 快速阅读 > 起源和发展 >

古人快速阅读的技巧

时间: 邱妹21268 分享

  快速阅读节省时间成本,全脑速读记忆充分发挥右脑的功能,在阅读速度、注意力、理解力等起到不可匹及的作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人快速阅读的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快速阅读的技巧:

  快速读书的古人1.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深谙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是正常地作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事实证明,读书务求大略、得其精髓的诸葛亮则成为一代贤相。

  快速读书的古人2.陶渊明:“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他在《无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快速读书的古人3.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苏轼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好书就像知识的海洋,内容丰富。

  那么,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它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苏轼自己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苏轼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

  快速读书的古人4.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

  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所以入,终当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也就是说不能体会书中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明的文学技巧;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了,也就是说,思想被书本束缚住,成了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快速读书的古人5.郑板桥:“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新知识,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全部掌握。

  快速读书的古人6.欧阳修:“计字日诵”读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归纳而成。他曾经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的确,这样日积月累,一部部的书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种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集腋成裘,在欧阳修的亲身实践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快速读书的古人7.董遇“三余”读书法

  汉代的著名学者董遇很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哪“三余”呢?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间;夜间,天黑不能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读书,肯定会有收效。当然,董遇所处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那种善于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的精神,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适用的。

  快速读书的古人8.张溥:“七焚”读书法

  明代学者张溥的“七焚”读书法强调读写并用,强调“眼到、手到、心到”。他的读书法分为三步:第一步,每读一篇新文章,都工工整整地将它抄在纸上,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读。第二步,抄完后高声朗读一遍。第三步,朗读后将抄写的文章立即投进火炉里烧掉。烧完之后,再重新抄写,再朗读,再烧掉。这样反复地进行七、八次,一篇文章要读十几遍,直至彻底理解、背熟为止。

  快速读书的古人9.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快速阅读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史介绍:

  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史书中记载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在《后汉书·张衡传》描写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能够一览便知,过目成诵。《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写蜀中刘琼手下有一位别驾张松,出使魏国,名士杨修拿出曹操所著兵书《孟德新书》十三篇,向其炫耀曹操的文韬武略。张松看了一遍,就从头至尾背诵出来,竟无一字差错。看来,这决不是作者的凭空杜撰,是有其历史依据的。

  宋代刘克庄《后村集》中有一首六言诗曰:“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看来,他也是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者。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对贾宝玉说:“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这也是在讲速读。

  快速阅读在台湾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进行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的是台湾省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1964年,美国速读专家爱利戈在英文版《中国邮报》上发表了题为《速读与你》的文章,引起台湾省各界人士的重视。

  教育界开始有人研究快速阅读,新闻界有人积极宣传快速阅读,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快速阅读的书籍,还有人到美国进口了一批“速读机”用于快速阅读训练。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王梦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读出版社。王梦石毕业于“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师从速读专家鄢慕荣研究汉文快速阅读。

  当鄢慕荣于1967年去世后,王梦石继承了他的体系,继续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速读人才,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其学员总数已逾10万人。

  他还创办了王氏速读出版社,已出版了10多种针对不同对象的速读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还有他的老师鄢慕荣撰写的《速读自练法》和他的学生刘振鲲撰写的《如何激发您的速读潜力》也很有影响。他还研制了用于速读训练的目力训练机。

  台北师专附小的校长谭达士女士于1968年开始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著有《速读教学》一书,并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大面积的教学实验。

  她的实践证明: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钟可达8,000字左右。在台湾省速读教学观摩会上,该校以36个班的规模进行公开演示教学,证实了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快速阅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快速阅读在大陆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阅读在我国也逐渐开展起来,研究、推广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这一新兴学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快速阅读在中国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王学贤、程汉杰等这些研究者在开始时独立埋头钻研,参阅国外有关理论,各自开发适合中国汉字快速阅读的的方法,并都取得一定成效。

  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1982年,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同青年干部谈话时指出:“我认为,应该培养快读的能力和习惯。有许多书是可以快读的,快读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速读的原理

  阅读时的眼球并不是连续不断的运动,而是时动时停的跳动。眼停的时候感知文字;眼跳的时候转向下面的文字,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眼停的比例时间占到95%,而眼动时间只占到5%。由此可见,阅读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眼停感知字数的多少。如果眼动时间一样,一次眼停感知的字数多,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阅读速度就慢。

  在阅读过程中,有两种感知方式:

  1.合成式的感知

  即一次只感知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的阅读,然后合起来再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是现在绝大多数人的传统感知方式,阅读学把它称为点式阅读。点式阅读是由于阅读单位小,注视时间长,目光移动的次数多,所以阅读速度也很慢。另外它的缺点还有:接收的信息过于零散,与大脑思维活动的节奏差距太大,影响记忆。

  不过它的优点是阅读的仔细,分析的仔细,所以又并不是一无是处。特别适合需要理解的专业知识!

  2.整体式的感知

  即一次注视一个短语、一个短句或一行文字,将其作为一个单位来整体性地进行理解和记忆,属于运用整体感知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这样的方法减少了注视的次数,加快了理解,还使视觉接受信息的节奏和大脑活动的节奏趋于协调。
 


古人快速阅读的技巧相关文章:

1.快速阅读原理及方法

2.快速阅读的一些技巧

3.有关快速阅读的五大方法与三大技巧

4.快速阅读怎么做到精读的技巧方法

5.有关速读历史

20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