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十万个为什么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

时间: 珊珊649 分享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

对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一事话说当时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其实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①河南南阳卧龙岗;①湖北襄阳(现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后为了消除诸葛亮隐居地一事留下的历史纷争,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写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上,何须辨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阳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想不能开罪南阳,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时,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就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马谡

  马谡此人,是“马氏五常”之一,刘备的重臣

  马谡

  马谡

  “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郃,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9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寓意: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怡安管理顾问公司的陈怡安博士曾说过:“领导者的气势有多大,就看他纪律有多深。”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 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190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