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户外运动 > 探险探秘 > 探秘:宝宝睡眠生理

探秘:宝宝睡眠生理

时间: 彦刚1197 分享

探秘:宝宝睡眠生理

  由于大脑发育需要,婴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在妈咪知道里咨询相关问题的很多妈妈,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正常的睡眠,抑或疾病引起的“嗜睡”,那么,宝宝睡眠生理探秘,这个对于妈妈很重要!下面就跟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睡眠周期】

  根据对睡眠时脑电图及眼动、肌电、呼吸等生理参数的研究,发现上述生理参数随着睡眠的深度改变出现周期性变化,由此可将睡眠划分为不同的时期(睡眠期)。

  1.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睡眠):这一时期又称正相睡眠或慢波睡眠,正常睡眠首先由此期开始。随着睡眠由浅入深,脑电图上的波幅增高,频率变慢。眼动图上无眼球的同向快速运动。按照夜间多导睡眠脑电图的改变,NREM期又可分成4期。

  第一期(思睡期):处于嗜睡状态,对周围注意力下降。脑电图开始时背景活动(α波)波幅增高,区域扩大,然后α波减少,频率变慢,波幅降低,称为α解体。此时低波幅快波活动增加,有时与α波呈交替性出现,并可有慢波增加。

  第二期(浅睡期):α波逐渐消失,初期以低幅θ波和β波为主,外界刺激时可见α波重现。后期θ波活动增加,并出现高波幅的尖波或慢波,常以顶部最为明显,称为顶尖波。听刺激时顶尖波更易出现。此期常见睡眠纺锤,一般开始于中央部,然后扩展至额部及顶部,表现为低波幅13~15Hz的规律性梭形波。

  第三期(中睡期):慢波增多,波幅增高而频率进一步减低,为l~6 Hz不等,δ波所占比例在20%~0%之间。常出现睡眠纺锤,一般持续0.5~1秒。此期突然的声音刺激可引起额部短程中高波幅不规则δ波,有时慢波后伴有快活动,称为K复合波。

  第四期(深睡期):睡眠纺锤逐渐消失,外界刺激不能引起K复合波。l~2Hz高波幅δ波逐渐占优势,所占比例超过50%,最初以额、中央部为多,逐渐扩展到颞部。极度深睡时持续出现弥漫性0.5~1Hz高波幅δ波。

  2.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睡眠)又称去同步化睡眠或异相睡眠。眼动图上出现两眼同向的快速协同运动,为该期的特征性表现。脑电图上出现低波幅θ与β活动,同时可见间歇性低幅α波。无睡眠纺锤或K复合波。此期可见顶、颞部尖波爆发。此期觉醒阈最高,一般的外界刺激不易唤醒。REM睡眠期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呼吸由深慢、均匀而变得浅快、不规则,脉搏、血压升高等。同时全身肌肉松弛,出现弥散而频繁的肌肉抽动,尤以面部和手部为多见,婴幼儿常见微笑、皱眉等动作。多梦是本期的另一主要特征,该期被唤醒者绝大多数主诉正在做梦。此期一般持续20~30分钟,之后又转入NREM睡眠。如此周而复始,约90分钟重复一次,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梦境一般只发生在REM期,因此该期也称梦睡期,眼球同向快速协同活动越明显,梦境也越丰富。

400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