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体育资讯 >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

时间: 肖阳1034 分享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和肥胖率越来越严重,体能素质逐年持续下降。但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呢,需要让学号是呢过自发的进行体育锻炼,但有怎样有效的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呢?

  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1、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建立起适中的兴奋状态,便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锻炼.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通过以情导教、以行助学。用积极肯定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启迪,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求新求异的学习需求。

  作为体育教师上课时应态度和蔼,讲解具体生动,示范优美正确,让学生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学习锻炼。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当他们完成动作有进步时(即使是很小很小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那怕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又如:游戏、篮球对抗等活动中,教师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多了解、关心学生,在练习中正确指导他们,从而缩小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教、学、练融为一体。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2、 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小学生有好玩好动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既增强教学趣味性,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如在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比赛射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投掷训练。再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使飞机飞得远?通过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练中乐、乐中思,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有时在教学中,还可采取改规则、变器材、创玩法、增趣味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课程中我还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100米跑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就把学生就对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个人意志和竞争意识、耐挫力。很多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都鼓足了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可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产生愉悦心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技能,体验到知识之乐,身心都得到锻炼。

  3、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的小学生正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因而,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1)多媒体进入体育课堂。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有一次在教学田径蹲踞式跳远时,学生对助跑和起跳的技术掌握不好。我就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让他们反复地看,看后又到室外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加深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同时,多媒体教学对纠正错误动作也有很大的作用。画面演示的各种错误动作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垒球》一课时,即使教师的示范动作再优美也是一瞬即逝的动作,学生很难建立动作表象。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教师选择了先让学生观看教学分解挂图的做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交流讨论初步建立动作表象,之后大胆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模仿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点拨,学生之间评价交流互动,使每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2)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而且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把问题解决。如:在上短跑课时,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50米跑你是否清楚自己跑多少步才能跑完?步幅与跑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关系?等等一系列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要好得多。

  4、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正处于这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而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因此,在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教学班,几十名学生,不仅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性格不同,而且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项目的爱好也不同。教师不仅要统一安排教材内容,而且还要考虑结合实际和因材施教。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那些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发挥自已的特长。才能更深刻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促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体育课从而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先要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其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素质。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以欣赏的眼光多进行鼓励。例如,在篮球教学时,存在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导致练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我进行分层教学,让一部分技术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同组进行篮球对抗赛,让一部分技术掌握比较差的同学同组进行行进间运球比赛,让全体同学都体验到成功感。同时明确地指出他们的技术并不比别人差,而只是先天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这样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学生的心理就能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法、学法。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自愿地去活动,愉快地去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70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