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时间: 巩诗21178 分享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小学阶段,小学生可塑性强,正是进行语感培养的最好时期,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一、充分理解,培养语感

  语文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离不开生动的语言描述,有些语句,特别是重点语句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字面上的意思。二是语言文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表达感情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做到: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意义的基础上,去体验、认识事物跟词语之间的深刻联系。如《黄河的主人》中的最后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此句中的“如履平地”,说明了此人技术高操,有胆有识,不愧是“黄河的主人”。

  引导学生在那些看似平凡的字、词、句上去揣摩、比较,这些必须依据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感受语言内在的表现力,促使学生从所学的字、词、句中获得整体感知,开拓知识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选入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要使小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内容,凭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的储备,才能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能力。如教《二泉映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听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在委婉、哀伤的二胡声中仿佛听到阿炳的无助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中理解词语,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情感,强化语感

  语文的内涵有时从字面就可感知,有时还必须把语句变成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品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朗读课文,品味感情方面应多引导,强化语感。

  有的课文对事物的描写寄情浓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把情与景交融一起,才能强化语感。如教《只拣儿童多处行》这课时,让学生理解春天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生活,领悟语感

  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对课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这样敏锐的语感才能得到 有效的培养。如《公仪休拒收礼物》第10段写道:“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们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我就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理解为什么贪官污吏受到人民的痛恨,而清正廉明的好官受到老百姓的爱戴。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方法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

  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

  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

  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

  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 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

  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