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经验>

2019年秋季最全高中新教材改版内容

时间: 慧良1230 分享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小学生教程改版,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很重要,小编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看看吧!

更多高考改革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2020高考改革全面普及复读生怎么办

中小学生教材改革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什么新变化
陕西省2020高考改革方案具体是怎样的
高考改革后山东艺考生会受到什么影响
河南省暂停高考改革?为什么这么晚?
关于2020年高考改革和复读政策的说明
2020年高考改革之后还有艺考吗
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50问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规定从今年即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这一段时间,“新教材”三个字可以说火遍了全网。原因是之前有消息透露,从2019年秋季开始,将全部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什么样?

  求学难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会增加吗?

  那么,

  高中阶段各科目的教材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实施六·三学制地区

  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和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统编《历史》教材。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科教材地区的三年级和九年级使用统编三科教材。

  实施五·四学制地区

  初中历史课程起始年级统一使用统编《历史》五·四学制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全部使用统编法治专册教材。其他年级,可根据《2018年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变动部分)》和本地教学实际,确定使用统编三科教材进度。

  尚未使用统编教材的年级,应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版本。

  普通高中新教材(2019开始实施)

  根据安排,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即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两批试点省份,已分别于2014年、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但这些省份从2019年的高一年级新生才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所以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和高考改革并不是同步的。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按教育部发布的文章:河南、江西、四川、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贵州、山西、福建、西藏、内蒙古等18省份将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

  但大部分省份(包括四川)至今仍未公布具体方案,于是各种消息渠道称,部分省份改革启动时间或将推迟!又有人称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也将推迟至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启动。

  但在政府文件没有被撤销或否定的情况下,改革启动时间仍应以文件规定为准、以各地教育部门权威消息为准,不宜轻言推迟。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即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等7省份将在2019年启动高考改革。确切时间以各地教育部门权威消息为准。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即最迟到2022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都将实施新课程新教材,2025年将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

  因普通高中教材正在进行全面修订,各地仍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其他版本。

  高中新教材“新”在哪里?(四大变化)

  科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体育与健康必修

  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出,基本保留原有学习科目。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13门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分析:传统科目变化不大,外语语种增加一倍,尤其是欧洲、美洲地区使用的重要语言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列入高中学习科目,鼓励学校开设第二外语。

  这说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受到高度重视,这也是为了应对学业压力下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必然举措。

  对综合实践活动作出详细规定,是为了和高考综合改革相对接,既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课程依托,也为专业选择和科目选考提供生涯规划的途径。

  高中生学时和学分全年假期缩减到11周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

  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

  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学分。

  授课方式:选课制度将全面推开

  高中新课程方案提出,学校应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提供课程说明和选课指南。

  安排班主任或导师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方案,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考试方式:高考由教育部命题,学业考试由各省命题

  教育部负责全国统一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保障机制,开展命题质量评估,加强命题人员培养和培训,确保考试命题方向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

  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的内容和难度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打好基础。

  九大高考科目变化

  数学

  变化一:课程结构

  修订的课标中课程分为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必修课程。这三种课程非常明确:

  1.选修课程:是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如果学生要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则必须根据自主招生学校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进行学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学习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3.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学生水平考试内容,当然也是高考内容。如果学生只想高中毕业,那么学习必修课程就够了;

  变化二:课程内容

  1.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调整:常用逻辑用语、复数由原来的选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修内容;数列、变量的相关性、直线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由原来的必修内容调整为现在的必选修内容;

  2.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删去了必修三算法初步、选修2-2推理与证明以及框图(文科)这三章内容,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视图;“解三角形”由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合并到“平面向量”这一章里了。必修和必选修均增加了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

  3.具体各章节内容的细微变化

  ⑴必修课程

  主题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包括了四个单元的内容: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这四单元内容常用逻辑用语与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有变化外,其他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内容基本一样。

  变化的地方:

  ①删减了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②删减了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或”、“且”、“非”;

  增加了必要条件与性质定理的关系,充分条件与判定定理的关系以及充要条件与定义的关系。

  ③删去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主题二 :函数

  函数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应用。

  这些内容与实验版课标基本一致,仅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①在函数的概念的内容中删去了映射;

  ②在三角函数里删去了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

  主题三 :几何与代数

  几何与代数内容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这三章内容与实验版课标要求大致一样,有变化的是:

  ①将原来单独的一章内容“解三角形”融入进“平面向量”这一章内;

  ②“立体几何初步”删去了三视图这一内容。

  主题四 :概率与统计

  内容的变化:

  ①概率中增加了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②统计中删去了系统抽样和变量的相关性,将“变量的相关性”移到了必选修中“统计”这一章内;

  ③统计中新增了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这一内容。

  主题五: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这个主题是新增的内容,要求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来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撰写开报告、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

  ⑵选择性必修内容

  主题一 :函数

  内容包括:数列,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变化:

  ①数学归纳法原来在推理与证明里,现在放在数列里,并且变为选学内容,不作为考试要求;

  ②在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里,删去了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和定积分。

  主题二 :几何与代数

  内容包括: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

  变化:

  ①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前是安排在必修2圆与方程里面,现在将此内容放到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内,这样知识联系更加紧密,逻辑性更强;

  ②抛物线由原来的理解变为了了解,降低了要求;

  ③去掉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表述,圆锥曲线整体要求有所下降。

  主题三:概率与统计

  内容包括:计数原理、概率、统计

  变化:

  ①概率中的超几何分布由原来的“理解”变为“了解”,降低了要求;

  ②增加了全概率公式,提高了要求;

  ③统计中相关系数提高了要求,增加了样本相关系数与标准化数据向量夹角的关系内容;

  ④将必修中的变量的相关性移到此,但删去了统计案例。

  英语

  变化一:课程目标

  其主要有四个要素构成: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文化意识指学科的价值取向,它指引着课程承载的文化,文化是有价值取向的。所以特别关注对学生跨文化的认知,跨文化态度的形成,以及跨文化行为。

  思维品质是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素养要素,具体指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上等技能上的创新思维的训练。

  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即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是落实学习质量的重要的保障。在整个课程实施当中要把对学生学习能力即将来学生自主发展这样的能力放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构成学生将来终生发展的一个基础。

  变化二:课程结构的变化

  新课标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6学分):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二为命题主要依据。

  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变化三:课程内容(六要素)

  第一个要素主题语境: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言教学,使语言教学有了主题意义,并通过语篇来呈现的。

  第二个要素语篇:语篇有不同的类型,所以也称为语篇类型。语篇当中承载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就是它是一个载体,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通过语言承载在语篇当中。

  第三个要素语言知识和第四个要素文化知识: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学习,是一个意义探究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对于这样的一个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理解、的分析、比较、评价、批判等等。那么这个过程实际是需要运用语言技能,也需要运用学习策略,第五个要素语言技能和第六个要素学习策略就作为课程的内容。

  总结

  六个要素通过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技能和策略,促进语言文化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在课程内容调整之后,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过去的那种模式化、表层化或者碎片化的教学,应该重新思考走向一个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

  变化四:更新更全的附录

  1.新《课标》增加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2.《词汇表》:03版《实验稿》收录了3500个单词,而新《课标》共收录了3000个单词,含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掌握的1500个单词。

  高中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5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一个*号),累计达2000。

  选择性必修课程应学习和掌握1000个单词(表中加有两个*号),累计达3000。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200个单词。

  新课标相比2003年课标要求的3500高考核心词汇,共删除了789个单词,并相应增加了一部分单词。

  3. 《语法项目表》:新《课标》在句子成分部分,增加了按结构分类;主从复合句部分,增加了同位语从句;去掉了间接引语。

  4. 增加了《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这些也是考生今后写教案设计的范文参考。

  5. 去掉了《功能意念项目表》及《话题项目表》。

  语文

  五大变化

  变化一:提出四大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变化二:由五大课程目标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

  2003版的课程标准中,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2017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分别为:语言积累与构建、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鉴赏文学作品、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

  变化三:新增选择性必修课程

  结构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串这三类课程。

  必修课程:每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开设2个学期,8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开设2个学期,6学分;

  选修课程: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开设2个学期,设计12学分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变化四:设置十八个学习任务群

  这十八个任务群被归置于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中。

  变化五:明确学业质量

  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学习结果划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

  水平一和水平二是必修课程的要求,水平三和水平四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水平五是选修课程学习的要求。

  水平二是语文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水平五则是为对语文课程更有兴趣的学生所设的较高要求,修习情况可供高校或用人单位参考。

  两大热点

  热点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课标最突出。

  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热点二:革命传统教育。

  一是全面加强与专题学习相结合,在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各部分的同时,还设立专门的“革命传统作品”专题,集中学习研讨。

  二是广泛阅读与深入精读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阐发革命精神的优秀论文与杂文,以及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演讲、述评等,课内外读物推荐篇目涉及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周立波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崇高的革命情怀。

  物理

  1.现在以知识模块来区分必修、选修,划分更加细致、科学、合理。

  2.必修模块为合格性考试内容,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为等级性考试内容。

  无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充分注重物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生物

  变化一:课程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了原有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变化二: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

  此处详见课本。

  变化三:新增学业质量(4个水平)

  每个水平对应4个维度进行细致的质量描述。

  学业质量标准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量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仅限于必修课程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业质量水平四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不包含选修课程。

  化学

  现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包括5个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

  将每部分内容更加细化,每个主题都明确了“学生必做实验”和“教学提示”,为促进全体学生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每个模块2学分,共6个学分。学习要求有所提高,且强调学生必做实验并提出情境素材的建议。

  选修课程包括3个系列: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每修习完成9学时可获得0.5学分,最高可获得4学分。实验化学模块变动较小,增加了“STSE综合实验”,主要内容是围绕资源、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探究,增加了与材料性能和生命健康的联系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历史

  2017年版历史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相比,课程内容上有所增删。

  必修课程由原来的专题史变成了通史,按时间排序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部分所增加的内容:

  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汉朝开疆拓土

  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民族融合、区域开发

  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北方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等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变化: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

  世界史部分所删除的内容:

  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

  巴黎公社

  1929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苏联经济建设以及近现代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内容

  选择性必修课程主要新增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模块、选修课程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大模块都是新增内容。

  地理

  1.进行知识结构的调整

  旧版地理科学体系庞大,内容广泛,对于教材的选材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内容多、难点多,重点不突出,实用性差,往往给学生带来繁杂的记忆烦恼。

  地理新教材注重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做到了简化知识、综合考虑、突出重点。

  2.将人地关系作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此次地理新教材,始终把人地关系放在首位,教材的编写,始终是在人地关系的思想指导下,不十分强调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来选取教学内容,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密切结合实际  

  地理新教材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方面合格的人才,很注重其实用性、新颖性。

  把学生新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密切联系实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政治

  1.课程性质变化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变化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员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学业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生到水平四的相关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予以呈现,作为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自主招生的参考。

  新课标增加“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关于新教材的改革路程是任重而道远的,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家长,都一定要牢牢把握高考的动向,跟好高考的节奏。

2019年秋季最全高中新教材改版内容

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范围内启动中小学生教程改版,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很重要,小编在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看看吧! 更多高考改革内容推荐(点击进入) 2020高考改革全面普及复读生怎么办 中小学生教材改革部编版语文教材有什么新变化 陕西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9年济南小学升初中想择校怎么报名考试
    2019年济南小学升初中想择校怎么报名考试

    2019年济南小学升初中想择校怎么报名考试?请看以下方式,各位家长该收藏好了! (一)小学升初中方式 初中学校招生实行整体对口入学的免试招生办法。

  • 2019年个人工作年终总结心得
    2019年个人工作年终总结心得

    2019年即将过去,每个公司都会要求写年报总结,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及遇到的困难,并制定迎接未来的目标,让自己更进一步,收获更多。那么,如何写好

  • 2019年末工作感想范文
    2019年末工作感想范文

    你是否还在为如何写工作感想而烦恼,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工作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作感想范文(一): 通用工作感想 首先学会改变自己的

  • 2019年末工作总结范文20篇
    2019年末工作总结范文20篇

    2019年即将过去,年末大家都需要写工作总结。你还在担心该如何开头或结尾吗?小编总结了几篇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 在一年时间

6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