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文章>

心走在盐马古道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高原的天正好是晴朗清澈的,在去古道的路上,热风拂面而过,蝉鸣的伴奏恰好唱着我内心的燥热。车停在坑坑洼洼的路边,零零散散的几处农家屋坐落在山岩脚下,偶尔会有抱着柴棍的奶奶蹒跚而过,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停驻的风景。

  绕过一座平房,大小不一的石块参差地铺在泥土面上,两旁的玉米秆挺拔着,足足有一人多高,苞叶紧紧的裹着玉米,虽看不见里面的灿黄,但隐约能闻到甘甜芬芳。几株向日葵还未长出棱角,稚嫩的花籽儿吸取着太阳的精华。

  穿过这一块种植坡才走到古道的山脚。踏上石阶,就似乎与外界隔绝,步入了仙境。映入眼帘的绿色延绵着,一望无边。茂盛的叶遮挡了烈日,风穿过发梢,也是清凉的,是个避暑胜地。那不齐的石块没有刻意的摆放成整齐的台阶,横七竖八的演化成了一条平缓的山坡,仿佛这就鲁迅先生曾说过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这斑驳的石路,许是当年运盐的马和挑夫来来回回地行走,把那些泥都踩散了,露出了山体光滑的石壁。

  忽见石块上有两个较深的洞,据介绍,这种洞被当地人称为“拐耙窝”,背盐的挑夫肩上扛着的是比自己重几倍的盐袋,袋子底下有两根可支撑的木棍,用铁烙下底,中途歇息的时候往后靠将盐袋倚在木棍上,木棍压在地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拐耙窝,往上走也不乏这样富含劳动汗水的洞窝。

  行走到半山腰,低矮的树丛下藏着几口井,堆积了岁月的尘埃。井口盖着石块,只露出半个口。拨开层层枝叶,走到井前的空地,往里看,竟发现这里还盛着波澜不惊的清泉,底下沉寂了布条还有些些落叶。拾一块小石子丢去,只见泛起一阵涟漪,然后就消失无影无踪。

  蜿蜒曲折的路愈发的陡峭,不得不走几步停下来坐在石上喘几口大气,再接着踏上征程。而后的路断断续续也有后来注的水泥梯,时间也将它磨的暗沉。在一个弯处,冒出一房顶,走近瞧,赫然知晓我已到达山顶,而前处的房子便是“雪山关”。这应是挑夫们的驿站,门被雪山关护理员关上了,我也只能在驿站外逗留片刻。

  循望四周,圆拱式的门上方刻着“雪山关”,涂上的红漆已经随岁月的冲刷只剩沧桑的痕迹,北寨门上,有对联镌刻在门的两侧,“孤城万仞山,羌笛春风吹不度;八月即飞雪,玉门秋色拟平分”。雪山关与玉门关相较而论,是根据当时的地理形势,出雪山关入云贵高原崇山峻岭中,野兽出没,匪盗横行,出门运盐的马夫不知归期何时,故成了此联。

  往云贵边界走去,往前数十步,豁然开朗。越过近处垂下的松树叶,层峦叠嶂的青山在迷雾中若隐若现,不远处的山头一户人家,炊烟袅袅。远处一些,零星的树丛覆在断壁上,坚韧地成为石缝里的英雄。斗折蛇行的水泥道路顺着山,如盘旋的巨龙。

  在下山的路上,就回味它的大气磅礴,细想起来却又似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将宁静藏在深闺。没有受现代化影响的的古道,古色古香的韵味溢满山林,闭上眼睛,能听到山顶的空灵、叶尖的窸窣声、飞鸟扇动翅膀,静谧地似乎也能听见心跳的声音,随着古道的节奏,扑通、扑通……

37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