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高中生读《皮囊》有感:别空有一幅好皮囊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我的这幅‘皮囊’过得怎么样呢?”高三学生借考试作文呈现自己的思考:“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这个东西,你越伺候它,它就会越拖累你。”阅读《皮囊》,我震憾于一个人对生命退场的敬畏,亦收获了小小的豁达。

  别空有一幅好皮囊

  花轮

  (2017届高三学生)

  编者按

  本文来自考场作文(2017年5月17日),属于重心偏移,弱化了考题要求的另类写作。但抛开应试要求,本文却有别样亮点,“亮”在阅读是怎样开悟孩子成长的,“亮”在生命本身是值得珍视的。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八百多字的考场作文是不容易的。本文在引用《皮囊》内容方面难免有出入或差错,为了原汁原味地呈现学生作品,编者在编辑时并未一一核实文内的引用内容。本文原题为“皮囊”。

  正文

  蔡崇达有本书叫《皮囊》,是以自传体的形式,讲述他一家的经历。他的阿太(外婆的母亲)从小就告诉他:“人活着就为了这一幅皮囊,你可千万别太在意他。”“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这个东西,你越伺候它,它就会越拖累你。”

  我用了很长时间断断续续地阅读,因为内容有些枯燥且情节沉闷,语言平淡,但我还是坚持阅读,读着读着就有了一些欲罢不能的滋味了。

  这是一本我真正意义上读完且有感悟的正经书。可能阿太的话对我们来说太过成熟,太过沉重,但对我而言,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情感共鸣和启发,尤其是在由初中步入高中,不断经历更繁琐更复杂的事情阶段。

  我的这幅“皮囊”过得怎么样呢?

  我时常会面临一个是否随大流的选择,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方法。对我来说,有时的特立独行至关重要,而在高中这样一个相对较大的模拟社会环境里,我不得不放弃一些自以为标志我特立独行的东西,至少我刚接触高中生活时是这么想的。我那时过得有些压抑放不开,畏手畏脚地过着平淡的每一天,明明自己怀揣着对理想成绩的向往,却又迟迟没能全身心付出努力。我的内心珍藏着每一个令人愉悦的小事,却笑起来太牵强。

  如今,我的高中岁月接近尾声了,准确地说,再过三周我就要挑战高考了。做着最后的高考模拟题,我的许多想法也发生了改变。

  在学习上,我选择的是全身心的努力和不求回报的认真,我更选择了不与人比较——人与人之间哪有得比?很庆幸,我不是那种纵使努力百倍也无法得到回报的人,也清醒自己并不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次次如愿的“学霸”。我的努力我做主,我做到了许多我以前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想也做不到的事,太幸运了。

  蔡母对儿子说:“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口气吗?”不知该怎样理解“这口气”,但对我来说,那就是我努力的精气神,就是不问结果的过程。

  “做事,要用最大的努力;结果,要有最坏的打算。”这是我选择的对待高考的态度。

  在为人处世上,我选择的是忽略不爱你的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对我来说,这是有难度的。我虽一直是厚脸皮,从不轻易掉眼泪,但总是太在意,想太多。

  阿太对蔡祟达说:“黑狗达,别空有一幅好皮囊,阿太先走一步,留下这无用皮囊,阿太永远陪着你。”这是阿太留给蔡祟达的最后遗言,这与我讲的高中生活太不契合,太过沉重,可这句话给我的震憾不只在一个人对生命退场的敬畏,更在于这话带给我为人处世上的一些小小的豁达。这段话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善诱的语录,更是启迪做人的大道理,浅显易懂,直击我心。

  阅读《皮囊》,我的启示是小小的,理解是粗糙的,但它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给我树立了难得的路标,让我选择做更好的自己。

  唐某人曰:

  阅读《皮囊》,亦是阅读自己的人生。从初中到高中,从中考到高考,你的“皮囊”在成长,你的精神在丰富;你在书里思考,你在书外生活,幸运而可喜的是,“我的努力我做主,我做到了许多我以前认为自己永远不会想也做不到的事。”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口气吗?”“这口气”就是“我努力的精气神,就是不问结果的过程”。但我要说,如此奋然地耕耘,收获自在过程中。

  社会难以免俗,功利还伴复杂,但懂得了有所妥协的“特立独行”,灵魂和皮囊就能握手言和。我要说的话太多,还是选摘《皮囊》里的句子意犹未尽吧:

  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

  每片海,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而又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2017年6月5日星期一 22:59评阅

  公众号|悦读致远高中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