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怀念母亲的文章精选:怀念母亲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在清明时节,人们总是深深怀念那些故去的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吧!

  又是一年清明节,阴冷低沉雨纷纷。

  纸钱绕坟为何故,祭奠亡灵念母恩。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再次想起我那故去的母亲。今日提笔写文,倾吐这几年来我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以此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以抚平我多年失去母亲的心皱之痛。

  屈指算来,母亲离开我们不觉十年有余了,在这十多年里,我对母亲的思念有增无减。对于母亲,我总有很多的话要说,然而却怎么也说不尽道不完。说不尽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爱,道不完那份永挂心间的惦念……

  母亲是个弃婴,是外公在一个破庙里避雨时捡到的,捡到时除了一块儿包裹母亲的蓝洋布外,里面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外婆就把这一天作为母亲的生日。

  母亲经常眯着眼跟我们说:“我一生最遗憾的就是连自己的姓名、生日、出生地都不知道。”每次说起这事时,她总紧皱眉头,满腹心事,我知道母亲也想念她的亲娘,也渴望手足情深,这是她老人家一生最大的心病。

  外婆不能生育,膝下没有亲生儿女,母亲儿时孤寂清苦,外公在母亲十二岁时就撒手人寰,外婆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将母亲抚养成人。母亲说,她和外婆是靠着父老乡亲的关照和施舍生活下来。

  我的父亲在当年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他的编织技术远近闻名,什么筐子、篮子、漏勺、篓子、笼子等编得非常精致,更难得的是他有一副侠义心肠,没钱买的人他就白送,砍些柳条来换也行,外婆就看重了父亲善意之举,将女儿嫁给了他。

  和父亲成婚后,母亲生育六个孩子,三男三女。我是父母的第二个女儿,出生时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频繁,温饱难以维持。小时候我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乃至长大了体质弱个子低。母亲十分疼爱我,有什么话都愿意对我讲,讲了我小时候的许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叙说的那个年代有关我的一件事。

  那年我刚会走路,有一次母亲下地劳动,让八岁的姐姐照看我,姐姐不甘寂寞,把我关在院子里自己跑出去玩。中午母亲回来,发现我满脸泪痕坐在墙角下睡着了,全身上下都是土和柴,小手里还攥着一根野菜。每次说起这事,母亲眼里总闪着泪花,当时母亲的心情可想而知。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一直贫寒至极,经常是吃上顿无下顿,吃糠咽菜已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每年春季以后,前一年的粮食已基本吃光,剩下近半年时间要靠借,母亲是借了东家借西家,借的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口了。在每年的春夏季节,榆树叶、灰灰菜、苦菜成了我们家粮食的主要补给,母亲经常领着姐姐提个小筐去地里挖野菜找能吃的东西。

  母亲她很节俭,从来不舍得乱花一分钱,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一件衣服穿了好几年,穿破了就缝上补丁再穿,那时候的母亲几乎没有穿过新衣服,家里大人的衣服穿烂了,经母亲的一双巧手改成小衣服给孩子穿,直至不能穿了,还舍不得扔掉。把旧衣服剪成小块儿洗得干干净净,叠起来留着用浆糊粘在一起晾干做成布板,用来做千层布鞋底。那个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鞋,全家人穿的鞋都是母亲起早贪黑一针一线衲成的,夜里偶尔醒来,总能看见母亲在油灯下辛苦忙碌的身影。在漫长的深夜里,母亲好像从来不知道疲倦,认认真真地缝补衣服或衲鞋底,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早觉、好觉。

  一年又一年,母亲做的鞋越来越多,休息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母亲将她所有的关心,叮咛,担忧,期盼收集起来,密密麻麻的纳入鞋底。

  外婆走了,母亲唯一的娘家人没了,伤心的她一病就是好几个月,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

  我们渐渐长大,母亲却日渐憔悴苍老衰弱。

  “放学先回家,不许乱跑……”

  “星期天在家学习,不许下水库玩,会有危险……”

  “阴雨天不许去田埂上摘奶瓜瓜,会遇到蛇……”

  那么多的“不许”,那么多的“会”,年少无知的我觉得母亲太啰嗦,管的太多。后来为人妇为人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母亲了。

  我从小身体不好,落下个不经饿的毛病,饿了就会头晕眼花,大汗淋漓,经常大半前晌捂着肚子,哭丧着脸,走回家。母亲一见我心疼的要哭:“我娃又饿了吧。”然后将我一把抱起放在炕上,给我解鞋带,再给我揪枕头,像抱婴儿一样把我抱到炕上让我躺下。“稍等一会儿,娘给你弄点吃的。”说完母亲跳下地,生着火,往锅里倒点儿麻油,将父亲吃剩下的那片糕放在锅里,跟烙饼子一样给我烙糕(那时父亲干活苦重,母亲经常把头天中午的糕留点给父亲第二天早上吃),锅里发出嗤嗤的响声,霎时香味四起,弥漫了整个屋子。此时,我感觉更饿了。不一会儿,母亲用筷子夹着一块儿热腾腾的糕送到我面前,我坐起来依偎在母亲怀里,大口大口吃着糕,我喜欢吃母亲烙的糕,烙好的糕再抹点豆瓣酱,吃起来特别香。母亲看着我,用粗糙的手捋着我的头发,嘴里念叨着:“吃吧,吃吧,吃完睡一觉就好了,”一觉醒来,倒是神清气爽了好多,再吃一碗母亲做的饭菜,下午就能欢天喜地的上学了。

  那时候期中期末考试要到乡中学去考,一大早起来,跟着老师徒步十多里路程,考完试还要徒步往回赶,这天母亲总会在我书包里放一把饼干、两颗鸡蛋和几块水果糖。她抚摸着我的脸颊说“考好考赖无所谓,别饿着渴着就行。”我心里暖暖的,甜甜的,暗下决心:“我一定能考好。”

  1992年的冬天,父亲不幸去世,母亲精神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目光呆滞神情恍惚,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为了很好地照顾母亲,恳求母亲跟我们一起住,可母亲哪里也不去,她要守着这个家,她说自己离开了,要是父亲想回来就找不到家了,再说到谁家也不如自己家方便,自己能行能动的,不想拖累你们。后来我们只能随了母亲的愿,隔三差五的回去看望她老人家。

  2008年4月20日凌晨,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电话里传来姐姐急切的带着哭腔声音“你赶快来吧,咱妈怕是不行了……”

  “怎么会,昨天不是还好好的吗?

  “是急性心脏病,救不过来……”

  天啊!人的生命咋如此脆弱,说走就走了呢?我不相信母亲会走的那么急,在弥留之际她肯定有话要留给我。我急忙打车赶往母亲家,一进院子就听到了悲泣的哭声,知道母亲已经走了。

  母亲走了,就像天塌了似的,我感觉撕心裂肺的痛,再也没人喊我“二灰女”了,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内疚涌上心头。守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安祥的脸庞,我想此时的母亲一定回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故乡,一定是见到外婆了。天上的祥云缭绕,多么美丽。她们坐在一条大炕拉家常,母亲的头枕着外婆的腿儿,外婆抚摸着母亲的头发,多么温馨,多么幸福呀!

  母亲命苦,从童年到老年,一生基本与苦累结缘,好不容易熬到苦日子过去了,母亲老了,好日子来了,母亲病了,我们有了孝顺的能力了,她老人家却悄无声息的走了。为了儿女一生操劳,临老了不给儿女增添一点负担,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人常说:娘在,家就在,娘没了,家就没了,家没了,就难回去了,兄弟姐妹也就成亲戚了。每逢节假日,姊妹们走一走,聚一聚,唠唠家常,唠唠小时候,唠唠母亲。

  母亲曾说她不怕死,就怕看不见我们,当时我还笑母亲说话挺幽默,今天再想这句话才明白过来,其实母亲不想走,她想天天看见我们……

  回忆起母亲健在的点点滴滴,一切往事从悲中涌来!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却未曾享受过我一丝丝孝敬与回报,我心里难过至极。那个给了我生命又为我付出多年辛苦的可敬的母亲,还未到耄耋之年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有等到我悟出“孝顺”的真谛就永远地走了!随着母亲的离去,出门时的叮咛,进门时的关心,门口等我回家的身影,就再也听不到看不到了,一切也只能永远留存在记忆里....

作者:赵金花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