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有关勤工俭学感悟的文章:那些勤工俭学的日子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那些勤工俭学的日子》是一篇有关勤工俭学的文章,作者详细写了自己勤工俭学的经历,表达了勤工俭学不仅能让人学到文化知识,还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吧!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七十年代,那时小学生的名称不是少先队员,而是颇带政治色彩的“红小兵”。当时小家穷,国家也不富裕,好像全国人民都在勤俭节约闹革命。虽然这样,可大家似乎仍然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上级就要求学校搞勤工俭学,自己解决一部分办公经费。

  勤工俭学有好多项目。比如学校要养猪,喂兔子,学生平日里课余捡鸡粪,放了秋假去复收地瓜,晾晒瓜干,集体出动捕蚂蚱等等。

  我印象最深的勤工俭学活动是捡鸡粪。不管春秋冬夏,除了假期以外,每天中午饭后,我们就从家里拿一个小撮箕和用长铁片做成的铲子,满世界地捡鸡粪,捡鹅鸭粪。那时家家户户都养鸡,并且全是散养的,所以街头巷尾、柴园河畔,只要鸡鸭鹅能到的地方,我们都到处去巡视。为了捡鸡粪,有时中午我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先去附近的战场上扫荡一番,不然小伙伴们饭后一出动,那就没戏了,要多跑好多冤枉路。有时我捡完了自家院子里的,再去邻居家陪个笑脸,可以把没有孩子上学的大奶奶、二老姑家的打劫一下充充数。再不行时就带上没有上学的弟弟,让他在前边先行侦察,遇到一摊鸡粪就喊我去捡,弟弟很卖力,看着这一摊,望着那一摊,别的伙伴准备去下手时,他就着急地跺着脚大声喊:“那是我的屎,那是我的屎!”要是鸡屎运不够好,我们惯常的计俩就是用铁铲子挖上点与鸡粪颜色相似的土蒙混过关。

  捡来的鸡粪要一起放,那时没有化肥,这就是土地的营养品。那时土地都是村里的,各人自己家都没有地。学校每当攒够一定的数量就把鸡粪上交生产队。我上三年级时,一二年级、四五年级分别是复式班,三年级单独成班。这样,学校院子里唯一的一间破棚子盛两个复式班的鸡粪,我们三年级的鸡粪就放在教室里。老师在教室后墙那儿用土坯垒成一个长方形的池子,每天中午我们就把新捡的鸡粪倒在里面。我自小就长得傻大黑粗,从一年级开始就和那些同样是傻大个的小子们给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整天沐浴在那浓郁的臭味中,毛主席的红小兵真是“茁壮成长”。你不知道那种鸡拉稀时拉的鸡粪,黄酱一样的颜色,大概是全世界最臭最臭的东西,即使现在想起来,那种记忆中的臭味还让我觉的要一阵眩晕,几乎要背过气去。那时的学生傻,老师好像也缺根筋,他们天天进去上课,难道就不怕臭吗?没有答案。

  学校里有一间破烂不堪的猪栏,每年至少要养两头大肥猪。老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在校园里盖了好几幢三层的兔舍,里面养了几十只兔子,哪一窝兔子由几年级负责,责任非常明确。但大多数时候,猪也好,兔子也好,都是三位老师在当饲养员。我们每天都有劳动课,那是真正的劳动,老师带着一帮孩子到坡里去拔又鲜又嫩的青草,喂兔子喂猪,那时粮食少,农药更少,猪和兔子以绿色无公害的青草为主食。一年下来,肥猪能长个二百来斤就不错了,到过年卖了。第二年继续买猪崽喂。卖兔子的时候,我们每每舍不得,那些自己喂大的兔子就像自己的孩子,往往卖谁家的兔子,谁家班里的孩子眼睛就哭的像兔子眼一样红。

  到了秋后,红小兵就负责复收地瓜。我记得那时没有暑假,只有麦假和秋假,秋假一放就是两个月。社员们收完了地瓜,地里难免还有“漏网之瓜”,就由红小兵去搞复收,一点一点的收上来交到学校,再由学校统一切瓜干。农忙假结束,秋季开学,这时蚂蚱正肥。老师就带我们满山坡去捉蚂蚱,一去就是半天,有蚂蚱就捉,没有就满山上疯跑着玩,反正到时候能跟着回来就行。记得有一次我们全班的人正在满山上乱窜,忽然就来了瓢泼大雨,大家只好挤在大桥下避雨,大雨过后,小河水猛涨起来,浊浪滔滔,场面蔚为壮观。可我们却回不去了,老师只好让大家手拉手互相扶持等在一边,再一个个把我们背过河去。那时我全然体会不到老师的辛苦,只觉得非常刺激好玩。

  那些勤工俭学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劳动,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合作,也学会了吃苦。在黑屋子、土台子、泥孩子的状态下度过了并不枯燥的童年。日子虽然贫困,但快乐一直陪伴左右。我们和老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获取简陋的教学用品,不但学到了文化知识,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将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作者:窦坦凤

  公众号:临朐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5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