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

  在写人作文中,除了外貌、动作、对话、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外,还要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的特点。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人民的好干部李焕祥

  在黄土高原的腹地,有一座古老的小山城,它的名字叫延安。在延安西南的万花乡有一个小山村叫新窑则。新窑则村位于南北两道沟之间,背靠北沟——邓家沟,面向川面公路——万花路,新窑则村的形状如朝南平放着的一张簸箕,南沟两侧是陡峭的山坡。这个村的人就住在这张“簸箕”的弓形部位。在这张“簸箕”湾的中间位置的两孔连着的土窑里住着一家姓李的人。李家夫妇膝下有了一个女儿,并于一九四一年八月二日又生了一个男婴,取名李焕祥。

  李焕祥的少年时代正处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当时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大本营。那时的新窑则村人少地多,由于焕祥的父亲勤劳吃苦,李家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二年,万花乡创办了第一所小学,焕祥的父亲就送他上了学。上学期间,焕祥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成绩优秀,深受同学和老师喜爱和器重。在他小学毕业时,正是“大跃进”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当时的那个时代,人才奇缺,李焕祥上完小学就被万花乡招去做了一名记工员,那时他才十八岁。在做记工员的几年里,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刻苦自学,不仅使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而且练就一手好字。

  由于在乡政府几年的锻炼,李焕祥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在六十年代中期,他被调到了李渠公社做了一名文书。在作文书工作的过程中,他深知本职工作对文化程度有较高的要求。他不仅踏实工作,而且一直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他还经常随从领导下乡,走访农户。几年的工作经历,不仅提高了他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培养了他的各种才干,更让他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增进了他和农民之间的感情,形成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耿直为人的品格,踏实工作的作风。

  七十年代初,李焕祥被调入当时的延安市(县级)农工部工作。一九七四年秋收结束,延安市要求利用农闲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大搞农田基建,创建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李焕祥主动向单位领导提出回自己的家乡蹲点,带领大伙改天换地,解决乡情们的生活环境。单位领导听了他的设想后马上就同意他回乡蹲点。

  深秋的一天下午,天空湛蓝,秋风凌冽,落叶满地,新窑则沟东面山坡上有一群羊正在草丛中觅食,放羊人站在高高的山畔上吆喝着羊群。李焕祥推着自行车缓缓地行走在回乡的崎岖小道上。李焕祥三十来岁,留着偏分头,头发油黑,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言语不多,一脸严肃的样子。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家乡的山山洼洼,沟沟豁豁,同时构想着他的新农村发展规划。

  回到村里的第二天,李焕祥来到村子高处半山上的一棵老杜梨树下,环视着村子周围的一切,继续思考着他的新农村发展规划。随后,他又花了一段多时间把村里所有的地块都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开始写他的规划。规划完稿后,当晚,他就把生产队支部书记和生产队长叫到他家里讲了他此次回乡的目的和他的新农村发展构想。他的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大干苦干两三年,给村里修通通往川面的大路,架上高压电线,解决照明、生产用电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兴修水利,打坝修梯田,改变农业生产环境和村民们的居住环境,要彻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书记和队长听了他想法后,觉得他的规划很好,就决定实施这个规划。就在这个晚上,他们研究决定把生产队社员分成三个组,一个组从事正常的农业生产,眼下农闲时间主要完成公社下达的农田基建任务,这个组由支书负责;一个组从事副业生产,为村里开辟财路,增加经济收入,这部分由队长负责;还有就是成立一个长年基建队,负责修通村里到川面公路之间的道路,改变交通状况,打坝造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建设新农村,这个组由他本人亲自负责。

  在李焕祥的建议下,第二天下午,生产队组织召开了“创建新农村”动员大会,全村的老老少少全都来参加会了。会上,李焕祥给社员们讲解了他制定的新农村发展规划。全村老少听了无不振奋,他的话音未落,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会结束后,全村老小的脸上都写着对未来的美丽憧憬和幸福的微笑。

  李焕祥做事雷厉风行。会后,他就要求支书、队长分别带着各自领导的人开始行动。他亲自带领基建队对修路的路址进行实地勘察、划线、准备。几天后,他就领着基建队成员进入修路工地开始施工。工程伊始,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只能用铁镐一镐一镐的挖,用铁锨一锨一锨铲,用架子车一车一车的运送土石,一尺一尺,一米一米的推进。由于路修的宽,工程的土石方量大,看着这样的干法和工程的进度,李焕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尽快修通道路,基建队白天大干,晚上点上篝火夜战。夜战的工地上篝火通明,热火朝天。其他社员、孩子、老人也在家坐不住了,利用晚上时间主动参与到了修路者的行列中来,进度略有加快。

  时节进入寒冬,土石结冻,修路工程被迫暂停。村里的所有农活也都干完了,进入农闲时间,社员们大多无事可干。可是,李焕祥也没闲着。他又跟生产队的干部商量利用农闲时间组织一些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农民过一个健康、文明、祥和的春节。这事一定下来,村里马上就制办了锣鼓家具。闹社火的锣鼓一响,全村老人、青壮劳力、学生娃和只图乐呵的小孩子们都来到了学校门前广场上排练起了丰收秧歌。全村的人们每一已吃过饭,就自觉的来排练。大年初一早上吃过饺子,秧歌队就集合,排起长龙,挨门挨户的去拜年。除了秧歌,李焕祥还自编了几个小品节目,节目非常精彩。在正月十五的公社文艺调演活动中,他自编自导的《四个老汉唱村景》、《养猪》等价目获得了一等奖。正月十六晚上,全村的人们集合在学校前广场,兴高采烈地欣赏文艺汇报演出。四个老汉唱存景》、《养猪》两个节目精彩纷呈,向社员们宣传了新窑则村的远景规划,激起了村里老少对未来希望。文化娱乐活动不仅活跃了社员们的文化生活,而且还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消灭过去农闲时的赌博现象,教育了人们,激发起社员们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春节过后,冰融雪消,大地复苏,土石还未完全解冻,基建队就进入了自己的修路阵地,可是工程进度仍然缓慢。李焕祥是个急性子,他觉得进度太慢。他苦思冥想了几天,就跑到公社去求援,请公社派推土机来增援。一想到这个主意,他就急匆匆地骑着自行车向公社跑去,来到了公社书记、革委会主任王首庆的办公室。

  王书记个子高大魁梧,略有点胖,性格开朗,为人直爽。他正坐在办公桌前看材料。听见有人敲门,便起身开门。李焕祥一进门刚准备做自我介绍,王书记伸出手来跟他握手,哈哈大笑着说:“不用介绍了,我早就知道你是谁了。你不就是从农工部回乡蹲点的李焕祥吗?快坐,快坐吧。”

  李焕祥刚刚落座,王书记就问:“你来有什么事?讲吧。”

  李焕祥也就不客气,给王书记讲明了来意。王书记听了李焕祥的想法,当即就打发通讯员去农机站把站长叫来一起商量此事。站长一看是书记说的事,便马上答应。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推土机的用油要生产队自己解决。李焕祥一听,欣然应允。

  离开王书记的办公室,李焕祥兴高采烈地回到村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支书和队长,并要求马上派人去买油。

  第二天,一台红色的推土机缓缓地开进村里。推土机的轰鸣声回响在新窑则的上空,全村老少都跑出家门迎接它的到来,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推土机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推土机手也是个能吃苦的人,白天晚上的干活,副业队的一位姑娘深深地爱上了他。他和那姑娘订婚年后,干起活来更加吃苦了。公社的王书记、副书记刘刚得知新窑则在修路,也隔三差五的来查看工程的进度,并每次来了都主动参加劳动。加之全村人的努力,大路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给修通了。路通了,人们的心里也敞亮了。走在新修的宽敞的大路上,人们笑逐颜开,人人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推土机手也和那姑娘结婚了,好不愉快啊!。

  路通了,汽车、拖拉机都能畅通无阻。村里的副业队就开启了石场,村里买了拖拉机,用拖拉机和骡马车一起向城里运送建筑用的石料,为村里赚钱。不能上山干活的老头、老太太和放学后的学生娃也来到石场附近干起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他们把石场的碎石捡来砸成了石子,让生产队拉到城里去卖。这也算他们为村里的发展做了一份贡献。

  接下来李焕祥就开始着手考虑给村里通电的问题。他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很快写出了架线通电的申请报告。之后,他就跑有关单位办理手续。首先,他跑到号称“电老虎”的电力局,敲开了局长办公室的门。进入办公室,他看到办公桌前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子,他估计这就是局长。胖局长见他进来,边打着官腔道:“你找谁?有什么事呢?”

  他回答:“我找局长。你就是局长吧?”

  “是啊!你有什么事?”

  李焕祥把他的来意告诉了胖局长,并把申请报告双手递给了局长。这位局长把材料看也没看一眼就随手搁到了一边。然后,又继续打官腔道:“材料先放在这儿,等我们请示了市里领导再研究吧。你先走吧。”

  李焕祥无奈地出了门,骑着自行车直接去了农工部。回到单位,他来到了部长的办公室,把他在电力局遇到的情况向部长作了汇报。部长一听,立即拿起电话,拨通了电力局长的电话。电力局长慢悠悠地拿起电话。慢条斯理的回答着对方的问话。

  “喂,哪位?”

  “我是农工部的老朱啊。王局长,我们派去下乡的李焕祥同志刚才去找你谈关于架线通电的事,怎么让你给撵出去了?”

  “哦,朱部长,对不起。现在电力不足,我们也有困难啊。实在没办法,请原谅啊。”

  朱部长又给说了一同好话,还是没有说通。只好无奈地挂断了电话。自言自语道:“这“电老虎”,真牛啊!”

  然后,朱部长只好又拨通了市长的电话,把电力局那边遇到的情况向市长做了简单汇报。最后,市长让朱部长转告李焕祥直接去他办公室找他。

  李焕祥来到市长办公室,市长热情地招呼他坐下来。并伸手要看申请报告。李焕祥又拿出了一份申请报告,双手递给了市长。市长详细地看了报告,并在报告上批字:“责令电力局给予大力支持,速办。”

  李焕祥拿着这份市长亲批的申请报告,第二次又来到电力局局长办公室。局长一看市长的批示,马上改变了态度。并说他第二天就派人去村里勘察线路,争取在过年时让新窑则村的人们过一个亮堂年。

  第二天,电力局的技术员就来到村里,在李焕祥的带领下勘察立杆架线工作。电线杆的立杆位置和数量确定后,基建队的人们马上就开始挖坑。坑挖好了,电线杆一根一根的被拉来了。基建队的人们把一根根沉重水泥电线杆抬到挖好的坑边。可是,根据挖好的坑,还缺了三根电线杆。电力局说他们也没有杆子了,无奈之余,李焕祥进城到处跑地找电杆。一天,他终于在一处路边发现几根长期闲置的电线杆。之后,他就风风火火地跑到了市长办公室。他一进办公室,市长就问:“焕祥,这次来又有什么难事了?”

  他如实给市长说了他遇到的困难。市长很慷慨,就让他自己去找。在哪儿找到就从哪里拉。如果有人阻拦,那就让阻拦者来找他。这下,电杆的问题解决了。电线杆全部到位了。

  由于立杆架线要经过两个生产队的庄稼地,所以架线工作必须得等到庄稼收割后才能进行。所以,他就要求电力局和基建队先架设村民们的入户电线,安装变压器。等到收秋一结束,马上着手立杆架高压线。

  秋收刚结束,立杆工作开始。立杆工作是很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杆子掉下来就会有生命危险。立起了几根杆子后,电力局的工人就不好好干活了。有些工人在立杆的过程偷懒、消极怠工。李焕祥发现这种情况后,问工队长是什么原因。工队长告诉他工人们想让生产队给他们杀只羊改善一下。李焕祥一听,很是生气。就让工队长把所有工人叫到一起,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听说你们想要队里给你们杀羊宰猪,你们把活干完了,干好了,我让队里给你们杀羊宰猪。如果继续消极怠工,出了问题,伤了人,不要说吃肉喝酒,吃屁都没有。我还要向你们单位反映你们的情况。从现在起,你们几个一人负责一个小组,谁的小组出了工伤,谁负责!好了,开始干活吧!”

  这伙人吃惯了,没想到今天遇到厉害人,只好灰溜溜的去干活去了。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电线架好了。生产队杀了一只羊,摆了简单的酒席慰劳立杆架线的工人们。在开席前,李焕祥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各位工人师傅们,一个月来,大家辛苦了!我代表新窑则村的父老乡亲们对你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的付出将为老百姓带来光明,带来方便。这次杀羊、摆酒席不是你们强行索要的,而是生产队自觉自愿而为的。这样的饭吃起来心情愉快,也吃的香啊!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啊!”,工人们齐声回答。

  “现在,我提议大家举起酒杯,为我们顺利完成任务而干杯!”

  工人师傅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工队长起身给大伙斟满了酒,端着酒杯激动地讲道:

  “尊敬的李焕祥同志、新窑则村的各位领导,通过这一个月的与大家朝夕相处,我们从大伙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对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前,我们不论到哪儿,也都有人给我们吃饭、喝酒,今天大伙也招待我们吃饭、喝酒,但是这两种感觉完全不一样啊!为什么不一样呢?原来的吃喝,那是我们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行业优势强行索取的,一吃完,背后是一片骂声啊!可是,今天同样是吃,可是今天的饭和酒里充满着新窑则村老百姓的一片感激之情啊!我们能感觉得到。在新窑则干活,我们深刻的感觉到只要我们真心的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老百姓会永远地记着我们。这次干活虽然苦了点,我们觉得值!谢谢大伙!!”

  听完工队长的讲话,大伙杯来盏去,好不开心啊!

  次日,架线队的工人师傅要离开了,全村老少自觉的都来为他们送行,场面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壮观!工人师傅们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新窑则。

  一九七五年的最后一天,电通了。新窑则终于亮起了电灯,告别了有史以来一直使用的煤油灯。

  第二天恰是一九七六年的元旦。新要则村的村民们又杀了猪羊,扭打着秧歌来到供电局慰问供电局的同志们。场面热烈,感人。

  新窑则村山高坡陡地少,村子中间有两座高大险峻的山峁,村里人把它们叫“圪尖”。电通后,李焕祥打算带领基建队打坝,炸圪尖造地。该村的水井地处低洼位置,如果打坝,炸圪尖会影响到村里人的吃水问题。所以,他决定在村里的高处先修个蓄水池,把水送上山。这样既解决了人畜的吃水问题,也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说干就干,他带领基建队马上行动,日夜会战,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水引上了山。

  水上山的问题解决后,他就带领基建队开始打坝造地。第一座坝的坝址就选在村子前的东西两峁之间的狭窄地带。坝址一选定,基建队就投入到了打坝的战斗。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新坝终于修起来了。这时正值雨季,不幸的事发生了。一连几天的连阴雨导致新坝存水过多,造成新修的水坝严重漏水。刚刚修起的水坝有垮塌的危险,他不顾自己的病体亲自带领村民们抢修水坝。正在抢修水坝的关键时间,他的前妻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他只派了两人将病危的妻子送往医院,可是他依然地战斗在救坝的工地上。最后,水坝保住了,可是当他赶到医院时,刚好赶上与妻子诀别。埋葬了妻子,他强忍悲痛,马上又与村民们奋战在一起。

  为了确保刚修起来的水坝安全,让这坝能够尽快发挥作用,他马上带领基建队开始炸村中央的两个圪尖。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两座圪尖被炸平了。炸下来的土被填入坝内的沟槽里。原来狭窄的沟槽变成了平展展的农田。新窑则又多了百余亩良田。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基建队完成了水上山,修了三座坝,炸掉了两座圪尖,造地约两百多亩。

  为了保护几年来的劳动成果,防止水土流失,李焕祥又带领社员们在春秋农闲时间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一年下来,他把村里不能种庄稼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都栽上了树。把坡度较大的地块全部修成了梯田。新窑则的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劳作手段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从此,村里人吃水不用下沟挑,运输、耕地有了拖拉机,打粮有了脱粒机,铡草有了铡草机,碾米推磨都有了碾米机、磨面机和粉碎机。村里还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生上学全免费。村里人不论走到哪儿,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经过两三年的苦干,新窑则的路通了,灯亮了,地平了,山绿了,粮多了,生产条件改变了。之后,李焕祥又开始着手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根据《新窑则村远景规划》,他又带领基建队开始了新农村建设。他计划给村里修建八十孔石窑,将来全村每户人家分两孔,余下的可以做学校和生产队办公室。工程开始,他把基建队的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开山炸石,准备修建用的石料,另一部分挖地基,做修建的前期准备。整个工程分了两期进行,第一期先修十孔石窑,解决小学校的校舍问题和队委会办公的问题,第二期是解决村里人的居住问题。

  经过基建队近一年的辛苦劳作,第一期的十孔窑洞修成了。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崭新的窑洞。正当准备启动第二期工程的时候,生产队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李焕祥也由于他的为人耿直,勤奋廉洁,被调到市劳动局作了劳资科科长,并负责招工工作。出于无奈,李焕祥不得不离开村里。在临别之际,他还召集了队干会议,希望村里把这未完的工程一定要完成,让村里人都住上新窑洞。他还承诺虽然他要走,但他还会一直关注和支持村里的工作。

  李焕祥离开村里的那一天,全村老小都来到他家的院子里为他送行。很多人留下了感激的泪水,舍不得他走。他也感到非常遗憾,遗憾的是他的规划还未完成,没有能亲眼看到村里的乡亲们搬进新居。这也是他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李焕祥走后,村里人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关于是否继续完成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完成第二期工程,另一种是终止第二期工程。最终,由于队里主要负责人认为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心散了,继续完成第二期工程的难度太大,就把这项工作搁置至今。这不仅是李焕祥一生中最大的憾事,也是全村人最大的遗憾。后来,每当李焕祥回家,他都会看着未完的工程发出深深的叹息。

  李焕祥回到农工部,交接完手续,马上就到劳动局劳资科报到。他的职责就是负责劳资科的工作和每年的招工。在第一年负责招工期间,有人就来送礼想走后门。他对送礼的人好言相劝,要求他们把送的东西拿走,可是有些人还硬要把东西留下。然后,他就给每个礼包贴上送礼者的名字。招工结束后,他把所有送来的礼品装了一柜子,叫人抬到了当时市上的主管领导面前,要求辞去这个职务。这一举动激怒了在任的局长。局长认为他这样做是在变着法向领导告发他。上级领导会想一个科长招一次工就有这么多的人送礼,可想而知一个局长会有多少人送礼呢?此后,局长就对他不冷不热,有时候还会找着茬批评他,但他并没有屈服。市上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又把他调到市税务局做了副局长。一年后,

  时间进入一九八三年,全国掀起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市上成立了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他被任命为主任。在这里工作期间,他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依法办事,清正廉洁,使得经济犯罪率大大降低。

  后来,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办公室并入了检察院,成为检察院的一个专门科室。李焕祥也就进入了检察院,被任命为副检察长。在副检察长的岗位上,有人提出与他交换安排各自子女的工作,可是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的一儿一女至今还没有正规的工作。有人讥讽嘲笑他是老古板,死脑筋,可是他不在乎。他一直坚持着他的做人做事的准则,直到退休,直至生命终止。

  2013年1月8日,李焕祥病逝。他生前工作、生活过的单位、地方的人们都来为他送别。在1月11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新窑则村的村民们除了老的走不动的和小的不会走路的孩子全来了。村里的第三代党支书代表村里致了悼词,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李焕祥同志为人忠恳,襟怀坦白,秉性耿直,清正廉洁,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认真执行政策,敢于坚持原则。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李焕祥同志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在村支书致悼词的过程中,新窑则村的村民们早已哭成一片了。这使得其他单位的参会者深受感染,尤其是一些参会的领导深受震撼。他单位的一位领导深情地说:

  “中国的老百姓太重情了,只要我们做领导的为他们做一点实事,他们就会永远的记着你,感激你!”

  1月12日,是李焕祥出殡的日子。新窑则村的支书和部分村民在早上四点多就陪着灵车及车队回家。当车队到了村里,天黑漆漆的,刺骨的寒风吹个不停,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村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已经等在了路口。灵车本来可以直接开到墓地,可是村民们不允许用灵车拉着李焕祥的棺木进入墓地。他们要亲自抬着李焕祥,送他最后一程,来表达他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李焕祥的子女们也理解村里人的心情,只好答应他们抬着爸爸的灵柩,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爸爸带领村民们修开的路上前往墓地。到了墓地,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了鱼肚白。

  彤红的朝阳徐徐升起的时候,李焕祥的墓堆矗立在新窑则村的一个山峁上,远远的就能望见,宛如他又站在那里,谋划着新窑则的又一个远景规划。

  李焕祥走了!新窑则村人怀念李焕祥同志,不仅因为他是新窑则村走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为新窑则村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在回乡蹲点的四年多里,使新窑则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焕祥同志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处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不忘宗旨,牢记党性,清白为人,踏实做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其心血,无怨无悔。李焕祥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畏权贵,不谋私利,只讲奉献。他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却很多。

  李焕祥同志的逝世,使新窑则村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爱戴的长者,使他工作过的单位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领导,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那种清白为人、公正廉洁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记取。

  李焕祥去了。可是他永远活在有良知的人们的心里。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那个古而怪样的老汉

  小时候常在外婆家熬岁月,最使我害怕的,就是我的外爷了。

  他雪白的胡子吊在下巴底下约有半尺长,高高的颧骨,额头上刀刻一样的皱纹密密麻麻,一副老花镜的腿儿夹在光溜溜的脑袋上。要是得了闲暇时间,他坐在小桌前喝茶,嘴里“吸溜吸溜”地声声作响,那时我就想,大概外爷喝的茶,比我们喝的胡辣汤要香上一百倍。

  之所以害怕他,不仅仅是因为他很少说话,一旦说话,就一言九鼎,所有人必须全须全样儿地坚决执行。还在于他的脾气实在是有些古怪,常常令我不知所措。

  比如说,外爷坐在那里喝茶,外婆烧火做饭。灶膛里的的红苕烤熟了,我捧着滚烫的红苕,一边走一边剥皮儿,走到外公跟前问他:“外爷,你吃不吃红苕?”。这时候,外爷把茶杯子“嘭”地一声放到桌子上,瞪起双眼看着我,白胡子一抖一抖,声音低沉而威严地质问我:“你到底是自己吃还是给我吃?”我嗫嗫喏喏后退,就想逃跑。还没走开,他又教训我说:“给我吃的,就不该剥皮儿掰把儿。你自己吃的,就不要再来问我。”

  午饭往往是手擀面。外婆把面条盛在碗里,又在碗里夹上萝卜丁炒成的臊子,让我给外爷端到桌子上去。我也是好心,一边走一边用筷子在碗里搅合,心想这样送过去,他省得搅拌,直接下口就是了。碗放到桌上,我正要走开,他又教训我说:“这碗面,是不是你已经吃了几口了?”我诚恐诚惶地说这是第一碗饭,是给他吃的。外爷生气地拿起筷子指着面条问:“你把这面条搅来搅去的,看着就像你吃剩下的一样。谁还能吃得下去?你一点教养也没有,将来咋过日子哩?”

  被外爷训斥,我往往能做的就是在外婆跟前诉委屈。外婆总是装着愤怒的样子骂道:“死老汉,穷讲究,做啥和我的外孙子过不去?”骂完了,又安慰我说:“甭怕,他脾气不好,心眼儿还是很好的。”

  外爷有三个嗜好,喝浓茶、饮辣酒、抽旱烟。但凡他在外屋里走来走去地,就是想喝酒了。喝酒的时候,他走到墙壁上的窑窝跟前,掀开帘子,拿出一个白锡做的香瓜一样的酒壶来,酒壶盖子上到扣着一只白底蓝花的酒杯。他把这两样东西放到柜板儿上,高高地倒满一杯酒,一仰脖子灌下去,闭上眼,口腔咕咕作响,彷佛酒在嘴里翻滚一样。然后,“咕咚”一声咽下去说:“好酒。”

  外爷抽旱烟,往往和看书一同进行。旱烟袋叼在嘴上,烟袋锅的红火一闪一闪,鼻子孔的烟气一缕一缕,手里翻着线装的旧书,老花镜的镜片闪亮,样子很是入迷。旱烟抽饱了,书也翻得差不多了,往往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想来外爷的古文基础是不错的。他不仅常常翻看我的课本,而且还不时看我的作文。不过,他看我的作文,不住地摇头,好像极其不满意。有一年暑假过后,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记假期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写的是一匹受到惊吓疯跑的骡子,把我的同学踢伤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七手八脚把他扶到医疗站治伤的事情。这篇作文还没有上交,就被外爷看见了。大概他的心情不错,把我叫到跟前,指着我的作文本说;你写文章,啰哩啰嗦,烦缠得很哩。就像这一篇,用了几十个字还说不明白。你来,我教你,这在古书上有的,叫做“逸马毙犬于道。”古书上说的是马,你改成骡子就成了。再把狗换做人,一模一样的。改下来就是“逸骡伤童于道。”他不仅这样说,还让我现场就改写在作文本上。结果,老师对这一篇作文的评语是:“文白相杂,晦涩诘牙。”

  外爷喜欢种树,门前的榆树槐树合欢花,前院梨树杏树月季花,都是他领着舅舅栽种的。他还说栽树是善事,应该多做。可是,有一年春天,他得了一颗核桃树苗,要栽种在后院里。我和舅舅看见了,兴冲冲地跟上要帮忙,被他严厉喝住了说:“走开些,避远点!”这还不算,他进后院,反手把门关上了,我们连看都不让看。少许功夫,他栽好了核桃树,回到屋子正色对我们说:“种核桃树折寿,种核桃的人是吃不上核桃的。等你们有了孙子,当了爷爷,才能栽种。你们给我记得死死的。”

  可是,外爷这句话好像并没有科学依据,事实上,这棵核桃树结的果子,他亲手收获了不少,只是他已经老得咬不动了,噼里啪啦砸了不少核桃摆在桌子上,捋着白胡子笑嘻嘻地看着我们吃。

  我当兵期间,有一年探亲去看他,他坐在圈椅子上,虽然已经老态龙钟,但精神头尚好。当我诚恳地邀请他到北京游玩时,他浑浊的眼睛流露出喜悦,不住地点头说:“你长大了,出息了,能立起门户了。可是,我是哪里都不能去的,就等着大行哩。嘿嘿,你知道大行是啥意思吗?就是死。”

  去年春天,我回到老家,买了几棵核桃树苗,亲手栽种在后院,一边干活一边念叨:“等有了孙子了再种核桃树。反过来,种下核桃树,就要有孙子了。”

  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孟先生二三事

  日日穿梭于城市众生百相之中,诗意的校园亦隐匿了。晨起偶翻至鲁迅之

  《藤野先生》,竟大为震撼,与若干年前之阅读所得感受完全不同。于是之忆起了令我敬仰的先生们。其中一位孟先生更是颇具名士风度,怀想时又添了几分愧疚、向往之意。

  中文系的先生们向来是口若悬河、文思泉涌,故孟先生最初区别于其他先生,在我心目中,缘于一次窘境。诗句“春眠不觉晓”亦有几分在理吧。我又一次在课堂上睡着了。以往的先生们都宽宏大量、善解人意,但不料,此位孟先生治学严谨,唤醒我于昏昧无知之状态中。我立起,愕然,经先生之提示始知晓其问题。当日之逻辑课程恰讲至逻辑符号之引入,我昏昏然,翻书亦不知何处。周遭同学慑于孟先生之凛然,均噤若寒蝉。可叹我聪明半生,那日却呆若木鸡,羞惭之至,低头不语。孟先生将我晾了足足有三分钟后,始开言谆谆教诲,无非学识、用功之类。时吾入大学尚不足一年,颜面极薄,加之素乃老师之宠儿,故倍觉羞愧,细心聆听教诲,获许坐下之后,良久仍惭意未消,认真是添了万分,但头是绝对不敢抬起的。不足十分钟,孟先生又唤请后排一呼呼大睡的男生,偏此男生比我等睡意更浓,久唤不醒,在旁人之反复推扯之后,放立起,睡眼惺松,时全班哄堂大笑,他亦哑口无言,孟先生又是一番训导,且有了几分调侃之意。我始释然许多。说来也怪,我窘迫之至时,同学都肃然,连窃笑之人亦无,此男生情状与我相似,众人开怀大乐,亦无顾忌。此事过去后许久,偶一日聊天,谈及上述情形,母言,汝师细心之极也。后唤请彼男生,一为教导之意,二乃舒解汝心中之窘意也。遇此良师,汝幸也。闻母言,心中添了几分无以言述的意味,时下不语良久。

  后课堂之上收敛颇多,但仍有熬耐不住之时,于是稍稍放纵一下自己,伏于桌上数至“二十”立刻抬头。这样倒也学了一些知识。灵魂出窗之事仍时有发生,但此乃学生之通病也,无须细表。应补充的是,我之荒疏学业乃顽劣天性使然,孟先生之学问高深,我等只能仰视,且仰视只见其一二,吾自觉浅陋,对先生倍添之敬意。今为人师表,方悔当日学之过于肤浅。且说从那以后,校园中偶遇孟先生,恭敬地喊老师好,他亦笑意吟吟。

  孟先生平日与众先生一般具儒雅风范,不过有时他又会有一些感慨。大三授课《西方文论》,艰深晦涩的理论,庞杂陌生的体系,众学子均如坠云雾,开初几日尚能勉强从之,后大多索性泄了气,听凭孟先生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大家各自忙着自己的一些事情。相安无事。某日孟先生曰:“这教室里济济一堂,而我却恍若置身于旷野之中。”众人笑,有些愧意,但一切仍照旧。继而孟先生又感慨:“这讲台,对我来说是奉献了终生的舞台,对你们来说却是让你们倍受压抑的所在。”大家又笑。我暗想:既然您理解我们,为何不索性让我们自由,丢掉那些令我们痛苦不堪的艰深理论呢?难道那些大部头的著作真的与我们有关吗?现在才知晓自己的浅薄。孟先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有些语重深长地说:“你们还年轻,你们的路还很长,有些知识你日后也许会用到,甚至是你所急切需要的。听一听总会有好处的。”同学都沉默,许多人仍心有不服,但为他的语气所感动。孟先生又开始抑扬顿挫了。说实话,对于孟先生之学问,没有一位同学不佩服之至的。讲义自然会带来,但每次都是将其往桌上一搁,就开讲。直至两堂课结束,讲义也未翻开。我有时候特纳闷:怎么可以这么神奇?听着他如数家珍地一一评述尼采、罗素、荣格、福柯等等,看着他一脸的平静,毫无半点炫耀的神情,也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才略微明白了“学者”两字的真正含义,也略微知晓了其份量。

  今日当我站于讲台,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就会想起当年,想起孟先生的点点教诲。于是耳边又有了孟先生的慷慨陈词:“也许某些问题可以通过旁门左道来解决,但要真正掌握一门学问,你必须从基础做起,掌握其常规的思维和解决途径。”这是孟先生在我用一种不寻常的思路解决了一道逻辑习题后所说的话,当时我诧异其如此严厉,今忆起,这句话的意义远远胜于针对事件本身。而我有一些埋首躬耕学问的勇气,最初亦来源于此。

  师恩浩荡,永记我心。无以回报,将心思用于教学及学生身上。孟先生见我此情状,应会有几分满意吧。

  
看过“描写人物的精彩文章”的人还看了:

1.描写人物的作文优美段美

2.描写人物动作的作文范文精选

3.励志名人写的文章3篇

4.有关人物的作文段落摘抄

5.描写人物外貌的精美段落

81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