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文章阅读 > 文章 > 创业者文章

创业者文章

时间: 淑贤744 分享

创业者文章

  创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创业的大军已经不断的强大,关于创业者的故事也有很多,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创业者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创业者文章:在路上:一个尚未成功的创业故事

  这是一个还在路上奋斗的游戏行业创业者的故事和感悟。创业邦把它发表出来,是因为,创业路上和合伙人的矛盾和扶持、在人员招聘、产品定位上的烦恼和探索,是许多初创团队都会面对的问题,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创业者发出共鸣和思考,或者互相勉励和交流。如果你有建议和想法,欢迎留言和作者交流。

  作者:杨炎涛,深圳市星野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创业之前想过很多东西:梦想,自由,激情。

  创业之后才发现残酷很多,但并不浪漫:租房,招人,打杂,纳税,为下个月的工资发愁。就像结婚后柴米油盐的生活。

  《中国合伙人》说:“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

  俗话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可是我出来创业,不是因为自己准备好了,而是因为朋友准备好了。

  有两个在同一家游戏公司呆过的朋友(暂称熊某和方某吧),成了很好的朋友,最终成了合作伙伴。

  这个世界小得就像一部蹩脚的小说,其中最蹩脚的情节是:公司的最大股东,最信任我的能力的朋友,最支持我出来创业的伙伴——熊某,因为和我的矛盾而离开了公司。

  熊某是一个技术过硬,为人真诚,脚踏实地的老程序员。

  这个“老”只能代表资历,实际他看起来很年轻,心态也很好。我欣赏他的技术深厚,他欣赏我的思维活跃。我们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时间,但是最后却应了《中国合伙人》里的那句话“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

  我和他其实只有两个矛盾:一个是做事方面,一个是做人方面。

  做事方面,他希望公司集中精力做好游戏产品,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而我因为担心公司的生存问题,接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回公司做,有一些性价比不高的项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资源调配。

  做人方面,他认为做公司和做人一样,要表里如一,真诚待人;而我有时候会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一些原则,偶尔做一些不太靠谱的承诺。(承诺这个事情,做好了叫激励,做砸了叫吹水)

  从他的角度来看,大概会觉得我有点浮夸吧。关于公司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做事的方式,我们激烈的讨论了很多次。但有的时候,讨论是注定没有答案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决定,哪怕是错误的决定。

  这大概是最痛苦的部分:他并不同意我的观点,可是他又不能不妥协,因为当初是他坚持要让我来当总经理的。

  当他有一天说,要离开公司的时候,我沉默了很久,因为我觉得需要离开的人是我。

  在我加入公司之前,他已经为公司付出了很多心血。

  那个时候公司的合伙人只剩下我和方某,方某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发愁的。

  熊某还在的时候,他是我们的和事老。熊某不在了,我们只好相依为命相互嘲笑作乐了。

  他的家境比我稍微宽裕一些,在经济方面给我作了很多让步。我工作了三年出来创业,经济上的积累还没有完成,家里也没有经济上的支撑,又赶上结婚生孩子,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

  有时候想,如果合伙人不是他,大概我早就支撑不下去了。创业失败并不需要什么万丈悬崖,一颗小石头绊一下就够了。

  在之前的公司当部门经理的时候,要协调销售,项目经理,策划,研发,硬件工程师几个部门做的事情。现在一个人把几个部门的事全干了。

  白天跑单子,做项目沟通,晚上在夜灯下做方案,敲代码。photoshop平面设计,Sketchup三维结构设计,Axure原型构建到flash动画,3d游戏引擎开发,什么都要会。

  项目忙的时候,身体累。没有项目的时候,心里更累。曾经幻想过创业以后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果是: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都不敢在家里多休息一天。

  忙的时候也想招人分摊一下压力,可是一直顾虑重重。

  销售方面:熟手不容易招,新手会浪费机会,毕竟公司目前的项目来源有限,自己做成交率更高一些。

  技术方面:业务内容比较庞杂(2d的,3d的,客户端的,网络端的,pc的,移动的都有),技术跨度大,高手养不起,新手做不了。

  虽然心里也明白,一个公司的老板不是打杂的,不然公司永远发展不起来,可是当公司的生死存亡摆在面前的时候,那些华丽丽的创业经验全都可以扔到一边了。

  什么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吃饱饭以后才有时间想的东西。

  做游戏:产品、定位、出路和摇摆

  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街机游戏,那时候街机行业的颓势还没有这么明显,手机游戏还没有这么如日中天。产品的研发周期从三个月拖到一年,不停的修改。在广州番禺找了几家街机的代理商,才慢慢弄明白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那些庞大好玩的日本进口游戏设备,赚的钱远没有一台小小的博彩机多。而我们的产品定位尴尬的夹在这两者中间。

  在产品修改和渠道推广做了诸多尝试以后,我们才慢慢接受了产品的销售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这个现实。

  在这个游戏产品之后,公司的定位摇摆了很长时间。

  如果公司继续投入力量做游戏产品研发,再不成功,那公司基本上就维持不下去了。

  如果转移方向,接项目外包,那团队结构要调整。做服务性项目不是公司的优势,没有专业销售,回报也远没有游戏来的高。简言之,第一条路子高风险高回报。第二条路低风险低回报。

  从团队的基因上来说,我们是希望走第一条路子的,那才是我们创业的初衷。最终的情况是,公司还是以求生存为基调,慢慢尝试接一些外包项目。

  我的老东家是一家做数字娱乐(或者叫多媒体互动)方面的公司,我们外包接的主要是这个方向的,所以深圳的这个圈子我还比较熟,基本上二度人脉就覆盖了。因为没有专职销售,没有品牌名气,就从二手单做起。做了一年的项目外包以后发现老板是给员工打工的:发完工资全没了。项目的性价比很低。

  公司的团队也在这期间出现大的流动,那些跟着公司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多的同事开始对公司的前景产生质疑。如果说做游戏的时候大家还有一个吃不到嘴的饼可以望着,那后面看到的只有饼渣了。

  那时候每天都希望自己像一架24小时运转的机器,晚上睡觉梦见的都是怎样为公司寻找好的出路。在公司最困难的日子里,我们都想过散伙这个词,但谁都不敢说出口,仿佛这个词是瘟疫,一说出口就会带来无穷灾难。

  等我们有勇气自嘲:“公司下个月就发不出工资了,你家孩子还有奶粉吗?”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成熟了。懂得什么时候要安静的守候,什么时候要奋起搏击。

  我的创业感悟

  短短两年的时间,已经看过太多失败的案例。身边的朋友,有钱有背景的,有华丽创始团队的,都见过了。我还不知道创业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因为成功不可复制。

  可是我可以说出创业失败的一百种死法。

  创业是痛苦的,也是有瘾。时常后悔,可是却不想回去了。

  当看着朋友玩游戏,当家人看电视的时候,会突然想,未来的科技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每天在地铁上的时候,每天吃饭的时候,会突然发呆,想象几十年以后的生活。躺在床上,脑子里装的都是明天的机遇和挑战。眼睛所到之处就是机会,机会从来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我们只是一帮不安份的创业者,用机警的双眼看着世界,野心勃勃而又小心翼翼的寻找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创业者文章:雷军和王兴:为什么他们能二次创业成功?

  中国人对于失败自古以来是有些忌讳的。所谓成王败寇,中国人的价值观一直是崇拜追随“成功者”,而对失败唯恐避之不及。在这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届,无数企业家被狂欢的民众和媒体捧上神坛,但一旦遇到问题也会很快无情的被质疑批评,大起而大伏。

  1999年我第一次去美国硅谷,那是第一波互联网最狂热的年代。那个年代,全世界都把硅谷当做全球创新的圣地。但在硅谷,我听到的关于硅谷成功最重要的一个词是“对失败的容忍”。硅谷特别鼓励年轻人创业,因为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创业是没有什么输不起。最糟糕还可以回去找一份工作。至于风险投资,最奇妙的是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会投失败者。如果一个跑来找钱的创业者简历过于出色,人生都没有遇到过失败的话,风投多半会打退堂鼓。相反,对于那些有失败经历,但是能够对失败有深刻的回顾和思考,并让风投认为已经学到 了的创业者则更受风投的欢迎。

  回国以后我目睹了中国的第一波互联网创业。在那个时候,互联网在中国空白一片,风投更愿意投已经有成功经历的创业者。最简单的就是那些有着美国名校资历的中国留学生;当然绝大部分的时候他们的巨资是打了水漂的,而那些曾经认为的天之骄子大部分归于沉寂,鲜有东山再起的经历。当然有例外,雷军成就了小米的神话,王兴终于在美团项目上铁树开花,康敬伟带领科通芯城成为了工业品电商市场中的阿里巴巴。他们都有过不那么“成功”的经历,但最后能二次三次折腾后终成正果,并不是瞎折腾,相反是在失败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洞悉规律,积蓄资源,从而一发必中。

  连续创业者王兴

  美团创始人王兴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创业生涯可用跌宕起伏四个字来表达。他做过多个SNS项目,经历过校内的资金断裂不得不售出,也经历过饭否的无奈关闭,但最后依靠美团强势成功。

  2003年王兴从美国特拉华大学中止学业,拉着好兄弟王慧文回国一起创业。不会编程就自学编程,连续做了好几个项目,也连续失败了好几个项目。

  当然后来他找了个好项目,校内网。我们都知道校内是翻版美国的Facebook。在当时国内已经有多家类似的SNS和校内竞争,如占座和5Q,但校内网做的风生水起,很快成为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社交网站。但最后校内没钱了,稚嫩的王兴毕竟比不过老辣的陈一舟的融资能力。没钱了,网站就支持不下去了。陈一舟以区区200万美金把校内收购旗下,最终成就了中国Facebook的地位。然后陈一舟反手一融,就像软银以中国的Facebook的概念融了3.4亿美金。这是王兴第一个成名的项目,可惜最后成就了他人。

  对王兴来说,校内已经是在他折腾了多个不成功项目后的一个小小的成功。虽然没能大成,但毕竟能卖的掉也不算失败。一方面又了一些原始资金,据说收购校内的200万美金,王兴拿了800万人民币。另外一方面,培养锻炼了团队,深刻理解了互联网市场。所以很快,王兴的团队就开始折腾新项目。饭否就是这样一个阶段下的产物。

  饭否就是中国版的“twitter”,也就是今天流行的微博。2009年上半年,饭否的用户数从年初的30万左右,很快激增到了百万。6月2日,饭否迎来了首个付费用户惠普,获得第一笔收入。而很多文化名人如陈丹青,艾未未,梁文道,连岳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加入,让饭否更加快速的增长。当然,饭否也开始被贴上了中国第一微博的标签。

  但不幸的是因为无力监管和控制饭否上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饭否在2009年的7月被有关部门关闭。对于内容管理,王兴并不是不想控制,他甚至对饭否用户说过一句话:不是饭否和谐你,就是饭否被和谐。可惜的是,从一开始,饭否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去建立一套符合中国法规的内容管理和过滤系统。饭否一直在被关闭了505天后,才被获准重开。而新浪微博早已借着其在媒体和内容上的优势一举奠定中国第一大微博的地位。

  饭否被关闭也连带着王兴另外一个项目海外被迫关闭。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让王兴放弃。他终于借着团购这一风潮强势翻身。再次创业美团,经过多轮的融资和团购大战。美团毫无疑义的成为中国第一的团购网站,至今已经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如果回顾王兴的多次创业史,我们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规律。

  第一是所有的项目都是copy to China,都是把美国的概念拿到中国。王兴和他的团队紧紧跟着美国的互联网风潮,这是王兴团队擅长的事情。既然擅长,就没理由不做到极致。

  第二是无论项目怎么换,但核心骨干却没有分离,比如和王兴一起创业的王慧文。打磨成熟的团队自然比临时拉娘配要强的多,成功几率也会高很多。

  第三是经验,用户,技术,甚至人脉资源都是可以传承的。比如做美团的时候,其实团队对O2O并不是毫无经验,在做校内的时候,王兴的团队就跟线下的眼镜店合作过互联网推广。这些经验对于做好美团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再者,虽然饭否关闭了,但用户的忠诚度还在。一旦王兴重新开始做美团,初期的用户积累速度就比竞争对手更快,耗费资源更少。

  所以在创业中,项目可以失败,但要注意积累资源,而不是很多创业者只知道烧钱,等烧完钱真的是一无所有,那又怎么能东山再起呢?王兴在多次创业中,善于积累和保留资源和经验,最终成就了美团的成功。

  三年成就小米神话的雷军

  雷军做手机,颠覆了中华酷联的国产手机格局。雷军做电视,让深圳的传统电视品牌胆寒而心惊。雷军三年给小米做了3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这是一个让普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神话般的企业发展速度。但又有谁知道雷军在成就小米的神话前又交了多少学费呢?

  雷军的第一次创业是他还在武汉大学生的时候,那时候雷军和他的朋友四个人开了一家公司。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客户。公司做仿制汉卡,结果不久连技术也被人盗用。团队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最麻烦的是四个人股份一样,遇到问题到底听谁的呢?雷军最后提出散伙,这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

  1996年,微软进入中国市场,发布了Office中文版。而当时金山是中国民资软件的旗帜性企业,主打WPS。一夜之间,金山前有微软,后有盗版。何去何从,如何抉择?

  27岁的雷军做出一个悲壮的决定--坚持WPS。从此金山的词霸、毒霸、游戏,所有都是为了赚钱养活WPS团队。

  “98年腾讯创业,99年李彦宏创办百度,99年末阿里巴巴创业。金山坚持WPS,但却错过了整个互联网。” 雷军如是说,而金山后来所有的艰难痛苦,都跟这个决定密不可分。

  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以“身体原因”宣布退休。

  雷军一直很内疚,因为坚持WPS那个决定是他自己10多年前做出来的。反复思量后,雷军意识到,他当年的那个决定叫做“不顺势”,顺势就应该做互联网。可是当时输了不服气,要扳回来,所以才会做那个决定。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金山多年徘徊,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后来者,却迅速崛起并终究成为了今天的BAT三座大山。雷军终于领悟到人生应该顺势而为。

  在金山雷军还好没有完全无收获。他一手推动建立的卓越网,成为当时和当当齐头并进的电子商务网站,并最终以7000万美金被亚马逊收购。

  2011年,做了多年天使投资人的雷军,也是年过40岁的雷军复出创办小米科技;震动江湖。

  雷军在小米三年的成功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元赌局,更是让传统行业的董明珠认为雷军输定了,但实际上互联网行业的很多人都认为董明珠赢面不大。这是两种思维的交锋。董明珠认为连店面和工厂都没有的企业怎么可能和格力相比?但用雷军顺势而为的观点来看:今天跟以往的区别是三年成为巨无霸公司。这是因为在今天社会专业分工已经很发达,谁作为整合者,能更快速的整合资源,谁就能短时间变成巨无霸公司。只要有人整合,就有机会快速扩张。雷军干的无疑是一个整合者的角色,所以小米的成就是无以伦比的。

  在我看来,雷军的成功是因为他过去十多年经验,资源,人脉积累的一个大爆发。金山在互联网上的后知后觉让他很希望能做点事情。卓越网给了他第一个成功的奠基石,多年的天使投资人经历让他比任何人都能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去理解互联网行业发展和行业资源整合。所以一旦做小米,自然一发不可收拾。

  从优创到科通芯城的康敬伟

  跟之前两个做互联网B2C产品的企业家不同,康敬伟一直都在做B2B。他可能不如雷军和王兴那么如雷贯耳,但实际上康敬伟出道的资历却一点不比雷军晚。而且如果轮互联网创业,他甚至比雷军还要早。康敬伟是99年2000年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的企业家。

  早在1995年,康敬伟就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科通,科通公司当时是以硬件制造业为目标。比如当时的中兴华为。科通公司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集成商的角色(design house),之所以说是综合性,是因为一般的design House只设计,而科通也卖产品。科通公司05年上市,今天的科通芯城也是服务这个市场,只不过方式不一样了,过去是做方案,做产品,做大客户,今天用平台的方式来服务,过去是服务大客户,今天主要来用平台来服务中小企业。

  99年Internet第一波热潮来了,伴随着新浪上市,互联网达到了最高潮。康敬伟被互联网经济彻底打动了,于是他和一些当时已经很有名的一些行业大牛合作,共同创立了优创(ViewTran)。优创当时的目标是在线多媒体交流。优创针对企业提供服务,甚至发明了可以发语音和图像的多媒体email。2000年,优创从软银等最牛逼的投资人融了几百万美金。优创当时尝试过很多产品,包括想尝试做Streaming Media,还想过要买断电影版权放到网上去。总之今天优酷爱奇艺想干的事情当初优创都折腾过。可惜的是,当初的市场条件很不成熟,最终都没成功。

  优创在六年内商业模式换了20次,钱花的差不多了,但最终没做起来。康敬伟03年就离开了自己创立的这家公司,让管理层继续管理。他离开的时候多少心有不甘,起起落落,天上地下他都经历过。他自知优创失败的最大错误就是老改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个成功的企业,商业模式的设定决定了这家公司中期发展的成功与否。比如究竟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卖产品可以一次性收到很多钱,卖服务是细水长流,但开始对企业现金流压力很大。另外当初他和管理层,对互联网用户和客户这两个概念理解不透。互联网要求是有海量的免费用户,然后在免费用户中产生出少部分愿意付增值服务的客户。在这样一个商业模型中,太少的用户基数也不行,太小的客户付费比例也不行。如何把握用户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时间点,把握平衡,这些在当初的优创因为没有经验,都有过血淋淋的教训。

  优创 03年又融了一轮资,但钱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和摇摆是致命伤。优创走向失败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但好在最后优创最后在流媒体的机顶盒应用上有个团队,而在美国上市的科通公司正好需要这个技术团队,所以最终优创卖给了科通。虽然优创的互联网之路没有走通,但康和康的团队有着极强的互联网情节。优创的失败让康在二次创业做科通芯城的时候,这三年基本没有犯什么错误,而是从一开始就按照互联网的方式来设计商业模式,坚定按照一个方向突破。

  科通芯城是身处在几万亿的IC电子元器件市场,用互联网来改造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纯粹好像淘宝,京东那样用消费互联网的方式来改造肯定不行,而是要既用互联网,又能做好行业服务。如何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改造一个相对无趣的行业,从一开始就是康和康的团队面临的挑战。这是为什么一开始科通芯城努力的用社交媒体来宣传自己,从而把科通打造成一个有趣的企业,获得行业客户的注意。

  康敬伟意识到B2B生意,看上去是做公司生意,实际上是做人的生意。所以平台不是简单两方,而应该是平台、人、企业三方的关系。因为是人,所以就形成社区,科通第二步就是打造了一个IC元器件的专业人士社区。

  当微信突然开始风靡,科通芯城意识到微信可以成为B2B行业的一个极大改善效率的利器。与张小龙私交较好的康敬伟,坐下来和小龙一碰撞,居然撞出了奇妙的火花。科通芯城依托微信开发了科通云助手,即把平台交易的上下游和相关的人都通过一个平台(网关)联系起来。

  三年的发展,科通芯城的平台B2B交易额很快就达到了几十亿人民币;应该说康敬伟的IC元器件的互联网平台梦已经初具雏形。但这并不是终点,康敬伟知道科通不能被动等待市场成熟,而是要更主动的介入到市场的培育过程。所以科通在2013年底推出了硬蛋大赛,征集硬件创业方案,并希望通过扶持硬件创业来打造一个生态体系,这样科通的主营业务才有更长远的立足基础。

  世界变化的太快,而互联网世界变化的每一天都足够激动人心。当康敬伟意识到一旦方向走对,机遇是纷至沓来。硬件大赛组织的如火如荼,很快业界有人就提出,既然做硬件创业,从第一天就应该面向全球,而不是仅仅中国的创业者。中国鲜有定位全球的平台,如百度是中国的谷歌,人人是中国的facebook,但这一次,科通芯城要做全球的IC供应链平台公司。康敬伟的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终于从优创失败中走出,为科通芯城的成功奠定基础。

  总结

  总结以上三位互联网成功企业家能二次三次创业成功,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 坚定以“互联网思维”为中心,坚信互联网能改变世界,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也百折不挠,坚持到底。比如我们看到康敬伟从第一次创业失败教训中感知到必须把“卖产品”模式变成“卖服务”模式,另外在微信崛起的时候,极其敏感的跟微信结合,把微信变成了一个企业级的CRM工具。而雷军则抓住了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真正诠释了粉丝经济和按需制造。而王兴对着SNS的坚信,几次失败后,终究把美团变成了业界第一的团购网站。

  2. 以上的三个企业家成功,都有着丰富的商业实践,能够抓的住市场变化的大势。王兴的美团成功时的王兴已经不是那个03年刚回国的愣头青,而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甚至他在线下O2O的经验也比一般的互联网创业者丰富,这是因为在做校内的时候王兴就跟线下的商家合作过。雷军就不用说了,多年金山的高管经历,做卓越网成功卖给亚马逊,多年的天使投资人资历更使得他对行业的洞察力超出一般人,这些都是他能做成功小米的基础。康敬伟身处深圳,又在硬件制造业行业浸淫多年,远比一般人更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死时速,最后能借助移动互联网大势让科通芯城一举成名。

  项目可以失败,但人生不能轻易言败。善于在低谷积累资源,积蓄能量,然后顺势而为,待机而发,终究能成功。美国硅谷的无数成功创业者如此,中国亦然。这三位创业者的故事你读懂了没有?

  创业者文章:罗代友:一个草根只用30万如何玩转生鲜O2O?

  不久前,天猫商城创始总经理黄岩公开演讲称“电商十年烧钱时代已经结束”。草根出身的罗代友,历经十年打工生涯,许下一个“20万元的承诺”后,闯入生鲜020,建立“罗家坡”网上商城,30家线下实体店蓄势待发。

  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甚至没有野心,却声称要做“不烧钱的电商”。他到底打算怎么玩?

  十年打工路

  就在前几年,罗代友的日子过得还并不舒心。从08年开始创业,生活并没有按照计划一天天地好起来。走上创业这条路,并非是为了所谓的“追逐理想,实现价值”,在罗代友看来,他只是按照生活的惯性驱使,没有想着“抗逆”。

  罗代友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县一个名叫罗家坡的村镇,兄弟四个,他是老大。因家庭贫困,初中毕业的罗代友无法继续读书,作为家中长子,他要从父母肩上接下家庭的大梁。

  1998年,17岁的罗代友从重庆一路南下来到广东珠海,在一个染整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在机器轰鸣的车间,每天要站立十几个小时,他仍清楚的记得,第一个月只拿到230块钱的工资。

  “在南方打工几年,开开眼界,赚点钱后再回家做个小生意”,当时,亲朋好友多以此“路线”来指点罗代友,他也以为这便是今后的人生。

  为了赚到“生意本钱”,罗代友打算从事“好找钱”的销售工作。但是,迈出第一步并不容易。他离开染整厂后做了保安,为了补习销售知识,他报了函授课程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结束,他便辞去了保安工作应聘销售。

  低学历、无经验,刚开始的求职并不顺利,为了积累经验,罗代友不得不从事一份没有底薪的纯净水销售工作。纯净水公司在七楼,那段时间恰好电梯故障,罗代友和一帮同事每天要将大桶纯净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扛下七楼。从纯净水到钣金设备再到建材,销售行业一干就是十年。最困难的时候,罗代友每天只吃两包五毛钱的方便面,可他却从不愿意放弃学习的机会。刚开始的那几年,学习产品知识、补习销售技巧,罗代友的学习记录每个月都要写满两三本笔记本。

  2006年底,罗代友已经成为了广东圈内知名的“金牌销售”,然而此时他却选择回到了重庆。

  “在南方打工几年,开开眼界,赚点钱后再回家做个小生意”,他没有忘记这个最初的计划,现在钱是赚到了,该回去做生意了。

  20万元的承诺

  2013年夏,7月份的重庆像一口刚刚煮沸的火锅,空气中凝滞着湿热与躁动,夜幕降临以后仍久久不散。一条“好吃街”的老火锅店门前,划拳声、吵闹声此起彼伏,罗代友这桌却没有太多的话语,两个人只是频频碰杯。

  精瘦的脸上略带忧虑,这是罗代友惯有的表情,是“生活带来的习惯”。

  “怎么样?到底做不做?”

  “你有多大把握?”

  “说不准,但你都考虑两年多了,不能拖了。”

  面对朋友的犹豫不决,罗代友心中满是焦虑。

  从广东回来以后,罗代友凭借十年来在广东积攒下的资源,开了家电子元器件销售店。本来想着能靠广东那边的关系以低成本价格进货,到重庆转手赚差价。可是开业过后,生意却并不景气。看着一天不如一天的店铺,罗代友坐不住了,他要去搞清楚为什么生意没有按照他想象地发展。

  经过多日的调查,罗代友终于发现:原来重庆这边的市场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大型的国企购买电子元器件有固定的“合作伙伴”,而大型私企则在沿海地区设有自己的采购,拿货价并不比罗代友要高。

  大企业的生意一旦失去,就丧失了发展扩大的机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罗代友正在纠结眼前的生意要不要继续时,一位好朋友再次为了“那个项目”找到了他。

  罗代友的朋友在政府机关上班,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曾经找过罗代友,希望一起合作。可当时罗代友正忙着电子元器件的生意,只是和朋友经常交流,并没有下决心去做。而现在,生意受挫,转换一门生意,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然而,朋友总是过多顾忌,每次商议总是无疾而终。从2013年3月份到7月份,整整四个月的时间,那位朋友总是无法下定决心,于是便有了上面的那场对话。

  “再犹豫下去,我们就没有机会了,必须马上做出决定。如果你觉得有风险,我可以给你保证:如果三年之内项目做得不好,你的投资资金可以全部还你”。

  许下这份承诺,罗代友并不是一时冲动。

  2013年,7月份,罗代友与朋友合资注册了罗家坡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罗代友出资10万元,朋友出资20万元。到底是什么商业项目能让一向谨慎的罗代友作下对赌承诺?

  生鲜“三玩”

  说起罗代友的“新生意”,他总是会说:“我就是一个洋气的菜贩子”。

  生鲜020是电商领域一直想解决但仍未解决的难题。保鲜、冷链物流、库存,每一项环节对于创业者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罗代友没有电商经验,却敢啃这块硬骨头,是因为在他看来,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谁说做生鲜一定要将蔬菜瓜果、肉品、水产全做了?”

  “谁说做生鲜电商一上来就要覆盖全国?”

  “谁说做生鲜一定要现买现卖?”

  罗代友认为,国内电商目前存在“三宗罪”:

  一宗罪:今天不赚钱是为了明天赚更多的钱;

  二宗罪:规模等于效率;

  三宗罪:流量就是一切。

  “电商必须找到可续的发展规划和盈利路径,从片面追求规模、不计成本扩张的思维中跳出来,重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打造,实现在企业销售、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等诸多方面协调发展。”

  罗代友的生鲜生意到底怎么玩?

  举个例子:一位上班族,由于天天早起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去超市、菜市场买菜,该怎么办?网上买菜。

  当天下午四点之前,从手机微信或者电脑网页登入“罗家坡”网站,在上面浏览、搜索第二天想吃的菜品,然后电子下单、付款。而罗家坡总部则会在下午六点汇总完所有清单,然后向各个地区的蔬菜基地发送订单。蔬菜基地根据订单需求,采摘、打包在第二天上午十点钟以前送至各个地区的分发仓库。各个仓库到货后便根据订单,在下午四点钟之前,送到每个小区的“阿里菜菜”取菜点。用户在第二天下班回家时就可以直接在小区附近完成取菜。

  罗家坡的生鲜020有三层“玩法”:

  第一玩:减法经济学

  创业初期,不宜背着过多的包袱上路。罗代友做生鲜并没有要将所有品类一网打尽,只是从蔬菜开始。而对于覆盖地区的选择,他也不是一上来就要快速扩展,而是选择了区域聚焦,农村包围城市,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啃。

  比起肉品、水产,蔬菜更容易保鲜,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蔬菜种植基地,这便为区域扩张提供的便利.

  第二玩:社区商业

  020的关键在于线上线下如何打通。罗家坡在线上自建网上商城和手机移动商城,而在线下,则选择走进社区与便利店进行合作。

  在每个社区便利店门前挂上一块“阿里菜菜生鲜连锁”的招牌,网上购菜的用户回到社区顺便取菜,便捷性大大提升。罗家坡与便利店的业务并不冲突,每完成一笔取菜,罗家坡就会给超市一笔提成,一年下来平均能为社区每家超市增加数万元收入。

  关于“阿里菜菜”名字来由,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罗代友拜访一位电商前辈咨询问题,在了解“罗家坡”模式后,这位电商前辈盛赞“罗家坡”为生鲜电商领域内的阿里巴巴,于是取名“阿里菜菜”。

  第三玩:大平台

  生鲜020只是个切入点,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利用网上买菜粘合用户后,罗代友希望打通整个线上与线下的生活圈。以后,用户不仅能在网上买菜,更能在网上订餐、洗衣、理发等,完成对社区经济的线上整合。

  问起罗家坡的发展规划,罗代友再次申述:“我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是希望先将西南地区做好。电商是个烧钱的行当,我们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谨慎,争取用最少的资源换得最大的效益”。

  从罗家坡创立的第一天起,罗代友可谓步步为营。与社区便利店合作挂牌连锁,不仅是从打通渠道考虑,还有便是利用社区人流来形成品牌的广告效应,“每天那么多人看到‘阿里菜菜生鲜连锁’的招牌,每年省下的广告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每个地区的罗家坡分站,罗代友并不采取直辖,而是走加盟模式,利用加盟商的本地资源与优势撬动市场。

  “不想做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创业者的队伍中,没有野心的并不多。但是,没野心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如果创业好比在黑暗中前行,当别人在考虑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的状况时,罗代友只是想着先把视野所及的几百米走好,然后再考虑下一个几百米。他或许不是一个激情四溢的野心家,但却是一个踏实稳健的实干家。

  最后,记者再一次问道:“你真的没有什么野心吗?”

  罗代友笑了起来:“如果非要找一个野心,我希望罗家坡电商做起来后,能回到我的老家罗家坡。将那里打造一个像华西村一样的地方,实现围绕生态农业的生产、制造、一体化的示范点,让罗家坡成为‘天下第一坡’。”

  对罗代友而言,没有野心,或许是才实现野心的关键。

  
看过“创业者文章”的人还看了:

1.创业者励志文章两篇

2.创业者励志文章精选两篇

3.励志创业文章精选两篇

4.励志创业励志文章两篇

5.经典励志创业文章两篇

88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