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作文>作文大全>书信作文>写给孩子的信>

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

时间: 秀珍870 分享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那么,父亲应该对自己孩子怎样教育的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供你参考。

  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篇一

  佩佩:

  这一周过得怎么样?心情好吗?即便是心情不好,也让它见鬼去吧!因为明天就又是新的一周开始了。你可能注意到我这次一直在强调“心情”这个词,是的,这就是我们这次的话题。

  昨天我们一行人去登山,看滑翔基地。穿梭在莽莽太行之中,我渐渐就被撒落在山腰崖畔的院落吸引了。这些院落,大的几十户、十几户相依相傍,小的三三两两遥相呼应(当然也有独门独户悠然独处的,却是不多),但让人心里颇不是滋味的是,它们大都门户紧闭空无一人,有的甚至只剩下残垣断壁与满目凄凉。偶尔有一两户还贴有新鲜的红门神、对联的,或是有狗吠、鸡叫的人家,也只剩留恋老宅不肯离去的老人了。

  我先是留意那些山石砌成、石板盖顶的民居,惊叹于它们的坚固与美观,再就是遥想山民们曾经夜不闭户、邻里相亲的淳朴民风,并臆测主人的迁徙原因和近况,心里也就作相应的波澜涌动。渐渐地,我就留意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是村落的规模大与小,还是它们海拔的高与低,在它们的近旁,必然会有一座或几座规模有大有小的庙,而且这些庙大都留有有人照料的痕迹。这倒很让我意外,我原以为修庙敬神这些俗事,只是山下那些陷身于俗世尘网中的村民、市民们的专利,谁知道淳朴的山民们也不能免俗。

  我想,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不能只仅仅停留在迷信层面吧?可不可以这样说,这些庙宇(或类似场所)就是当地居民安放心灵的场所?按照这个逻辑,不独中国如此,西方国家的那些教堂、修道院是不是本质上功能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人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管

  生活状况如何,是都需要有个能安放心灵的地方的?基于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想,除了这些场所,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是不是也有这个功能?那些能让各类伟人、名人醉心的事业,是不是也有这个功能?这些场所、艺术、事业是不是都能够让他们心有所属、心静如水?心有所属、心静如水了,保持好心情也就顺理成章了,你同意吧? 那么我就想,你是不是心有所属呢?学习?实话实说,怕还不够吧?那么你的一些爱好呢?阅读?尽管你也痴迷,但从你的阅读选择和读后不写(这是重要的知识反刍)看来,你的阅读也只能算作浅阅读吧?这怎么能够呢?其他爱好我就不用分析了,你自己就能掂量出它们的分量了。所以,我们不难分析出年前年后你总不乏糟糕心情的原因了。

  记得李希贵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一书(你应该看过的)曾讲到:“北美印第安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旅行,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走得太急了,怕自己的灵魂跟不上来,所以要‘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你是不是也应该寻思:前行到现在,你是不是也应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呢? 最后干脆直接挑明吧:你应该迅速确立一项艺术方面的爱好(读书除外),利用业余时间深钻下去,使自己心有所寄、心有所属、心有所依,以避免灵魂漫无目的地漂泊,心灵漫无目的地流浪。荒芜了内心的结果,是必然要导致烦恼与痛苦的。切记!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11日

  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篇二

  佩佩:

  上一周外出,后来又病倒了,以至这封信延误到现在,向你道歉。这次我想和你聊聊权利和义务的话题。

  写这封信之前,我专门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它是这么解释“权利”的: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对于“义务”一词,则解释为:1、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2、道德上应尽的责任;3、不要报酬的(比如:义务劳动)。我们若是试着进一步简化一下这两个解释,是不是前者就剩下了“应享受的权力和利益”?后者就剩下了“应尽的责任”?由此就不难看出,权利和义务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啊!是一个正常人的完美担当啊!

  可事实上呢?就拿昨天的那件事说吧:适当补充水分使你的身体保持健康状态,这是你的权利吧?你能说这不是你的义务吗(在我看来,至少有“使自己健康”和“让父母不要为自己担心”两项呢)?可你呢?拿起书包就跑。妈妈喊你回来喝水,你极不情愿地赏了她一个面子,回来例行公事般地喝了一口又要跑。我只好帮你妈再次同你讨价还价,要求你只喝两口,你再次极不情愿地赏了我一个面子,又匆匆忙忙回来喝一口,就准备再跑。我一急,只好祭出了“赏零食”这个法宝,答应你喝一口水晚上回来给你买零食吃,你果然就范,乖乖跑回来又喝一口,然后急匆匆冲出门去。

  说实话,你一走我就后悔了,你当然应该知道我不是心疼钱(我

  刚输完液,极不想热身子出去,还是坚持找到零钱出去了——许给你的诺言我是很重视的),我是后悔我这个爱琢磨教育的人,怎么会做出这等傻事呢?这不是等于把你再次推向混淆“权利”与“义务”的界限的方向上去了吗?随着年龄越大,我越体会到爱的方向是毫不犹豫地下行的,父母对与子女的爱就是最好的例证,它能让父母经常傻到不讲原则地迁就子女。

  或许你又要皱眉头了,又要认为我是小题大作了。我还真不是,在我的心里头,我们这次的对话是超越了我们狭隘的父女关系的,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两代人的对话!因为出于职业的和成年人的双重敏感,我在校园、在亲友家里、在社会上,经常会见到挥霍着父母血汗钱只贪图自己享受权利,而不知还需要同时肩挑义务的浑噩少年。学校里的你见得不少吧?咱家的亲友圈里你也随便能扳着指头数出几位吧?社会上的你更是屡见不鲜了吧?你不也经常因看不惯他(她)们而气得青筋直跳吗?

  要是同他们比,我们还真的是很欣慰能有你这么乖的一个女儿,比起他们来你真是让我们省心了,这我们绝不糊涂。但是,就你自身来看,是不是还真得反省一下:平时是享受、追求权利多了一点,还是主动尽义务多了一点?自己的屋子是不是该自己收拾呢?这么大了,自己的衣服是不是该自己洗呢(拜托,这一点不要老是拿我做你的挡箭牌)?你妈妈辛辛苦苦上班回来钻入厨房,你是不是也有义务去帮个厨呢?家里的花花草草你是不是抽空也照料照料呢?你懂得享受权利,我们也不傻啊?你晚上磨磨蹭蹭不睡觉、中午一回家就

  窝在沙发里啃着水果看书、周末赖在床上不起床,那时你可曾想到我们应享受的权利又如何保障呢?你应该尽早明白一个道理了:一个人过度强调自己的权利,是会影响到别人享受正常的权利的。所以,你必须学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尽应尽的义务(我坚持给你写信也是我的义务),以保障我们共同的权利!

  还记得小学语文上《妈妈的账单》这一篇文章吗?小彼得有一天福至心灵,想起自己在家里做的那点事,觉得不给妈妈开个账单就有点心有不甘,于是,他立马给妈妈开出了这么一份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 60 芬尼。

  我说过:爱是有方向的,只不过它偏爱下行。小彼得的妈妈也是这样,心里难受归难受,但是没有生气,也默默给儿子开出这么一份账单——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 0芬尼。

  小彼得这一见,不由羞愧万分,“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无独有偶,我们熟悉的___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龙应___老是抱怨自己的德国儿子吗?她和我所列举的是否也是大同小异呢?

  由此可见,青少年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共性,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一个规律。问题是,我这么一个文化水平不敢让人恭维的中国传统的小知识分子都能意识到的问题,___这么一个文化大家意识不到吗?小彼得妈妈那位典型的西方母亲(她们可是以理性著称的哦)意识不到吗?是我们都故意对这条规律视而不见吗?不!那正是我们出于“尽心教养孩子”这一神圣的义务所作出的本能反应——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尽早摆脱这条规律的诅咒!

  这一句话被键盘敲到屏幕上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被自己惊呆了,我分明看到了一张张痛苦的、无奈的、流泪的、绝望的父母亲的脸!那是我从教近二十年来所遇到的所有浑噩少年的父母的脸!亲友家的那几张你熟悉的长辈的哀愁面孔也叠加了进去,几乎一下子让我窒息了、心碎了:他们又何尝不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早点摆脱这个规律的诅咒啊?!

  记住我这句话并在你的同学、朋友中广为传播吧:坚持尽义务才能不断滋养自己的责任心,也才能最终确保自己的权利,人生真正快乐的秘诀全在于此!

  话题沉重了点。歉!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22日

  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篇三

  佩佩:

  这次我想和你唠一唠交友这个话题。

  按说你交友还算慎重,说这个好像有点多此一举,但我还是愿意和你说透其中的道理,让你的眼睛更明亮、头脑更清醒一点。即便你说我絮叨我也认了。

  据我的个人经验,朋友有这么三种:生活上的朋友、心灵上的朋友、事业上的朋友。生活上的朋友是与过日子相关的,有着浓郁的油盐酱醋的生活气息的,经济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照顾;心灵上的朋友也是精神层面的朋友,是用来交心的,最终能使自己求得心灵共鸣、精神安顿;事业上的朋友是专业领域的朋友,是能促使自己专业进步的、促使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业绩的人。

  这样划分很有必要。一是你务必要明白:人生一世,各类朋友都需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阳春白雪”,盲目清高,与人“道不同不相为谋”,人为地狭隘了自己社交圈子,限制自己的发展;二是分类交往能使自己摆脱一些不必要的苦恼,心里不累(比如能解决和某某“说不到一起”的问题)。

  交友很重要。生活陷入困顿、事业需要起色,如没有朋友相互帮衬,单打独斗地讨生活,那是多么令人孤独无助啊?滚滚红尘之中,奔波劳顿一天或一段之后,邀那么三五知己小坐略享清闲,那又是何等惬意之事啊!

  回想我自己走过的路,使我在关键时刻改变人生轨迹的,都是朋友。以前在老家时,虽说我人缘很好,但是能成为朋友的并不多。即便有那么几位平时能说到一起的,但是大都甘于平庸,我在这一环境之中耳濡目染久了,也就逐渐被同化为不思进取之人了。进入县城之后,在新环境之中,我与D、M、S等几位同事建立了介于生活朋友和心灵朋友之间的朋友关系,大家都不安于现状,于是就开始相互合作进行了一次创业尝试。这一段经历是我永不敢忘怀的宝贵精神财富。

  后来,我和G、W等人建立了基于爱好上的心灵朋友关系,这更是深深影响了我的精神状态,我自认为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们有的是我的忘年交,有的比我年龄还小,但无一例外都远超出爱好层面成为了我的人生导师。与他们在一起,我总能及时汲取到充足的精神养分,总能得到及时的精神休整,以至于总能清楚地分辨清楚自己前行的方向。

  最近这几年,我又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结交了Z等许多事业上的朋友。与他们一起,我的追寻理想之路不再孤单;与他们一起,我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尊严。你和你妈有时候也质疑我:你整天这样,能挣到钱吗?何苦呢?你要知道,人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

  现,只要有可能让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值,一个人是会不屑于讲究物质报酬的。这一段交友经历,明显地让我的专业人生渐次趋于完美了。 由此可见,交友务须慎重选择。人品高洁的、能积极进取的,要主动将其纳入自己的朋友圈,然后要用心与之交往,争取成为永远的朋友。当然,你选择别人的同时,你也一定在接受着别人的选择。别人将你纳入朋友圈了,尽管可能你心里并不愿意,但是你可以考虑将她纳入生活朋友一类啊。真正人品不敢恭维的,你则有必要拒她以千里之外了(你几乎不会拒绝别人,这不好,一定要学会这一生活技能的)。

  建立了你的朋友圈还不够,你还要学会建设它、影响它。生活层面的朋友,要学会不断关注、鼓励、支持;心灵上的朋友,要学会周期性地小聚,相互畅谈理想、畅谈未来;事业上的朋友(对你现在来说,应该叫学业上的朋友),要多关注、常沟通、重竞争。此谓“建设”。所谓“影响”,就是你要主动用积极进取的状态,或精心建构的机制,使你的朋友圈子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重要,且生物都具有共生性(人也如此),几个人在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一起抱团发展,进程远比一个人独自前行快得多。 接下来还得和你谈谈保持距离的问题。科学家专门研究过,人和人交往是必须要保持一定距离的(有一个数字标准,我忘记了),如果小于这个距离了(不仅仅是空间距离,也指频繁程度),就有可能会受到对方的伤害(一般指心灵层面);大于这个距离了,则有可能就疏远了。对照一下自己的交友经历,是不是果真如此?所以,你

  记住了前边的要点后,还必须注意尽量和朋友们保持等距离交往。既不交往过密,影响到对方的生活,又不至于疏远朋友。

  衷心祝愿你能早日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圈!

  老爸即日

  2016年3月27日

一位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信相关文章:

1.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

2.父亲给儿子的一封信范文3篇

3.一位父亲写给宝宝的信

4.父亲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5.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范文

6.父母写给孩子的一封信范例4篇

7.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信

8.一封名人父亲给孩子的信

151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