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书信作文 > 写给某某的信 >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3篇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3篇

时间: 丽芬840 分享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3篇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后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跟大家分享的给蒲松龄的信,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篇1

  尊敬的蒲松龄先生:

  您好!

  我是在学习《山市》这一课文中认识您的。听见您在《山市》一文中的描述,我认为您对“山市”这一现象还不够了解。也不知道它的具体形成原因是什么。今天,我将要跟您解释一下您所谓的:“山市”即“海市蜃楼”是什么现象。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也简称蜃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海市蜃楼的种类很多:根据它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

  夏天的傍晚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被暴晒了一天的空气温度很高而海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那么从海面向上的一定高度内,海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越向上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较小即较稀薄,射故空气的折率就形成下层大而上层小的连续变化;远处的山峰、船舶、楼台等发出的光线折射率较大,从密度大的空气连续不断地传播到密度小的上层空气,由于不断被折射而使光线越来越偏离法线,故进入到上层空气的光线的入射角不断增大,以至发生全反射而形成沿曲线传播的光路;当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们逆着光线看去就感觉到远方的山峰、船舶、楼台、树木等景物悬在空中,这就是“海市蜃楼”。

  这就是“山市”形成的原因,您知道了吗?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篇2

  对蒲松龄来说,人生和爱情在他心中一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 他数十年守着的,是不识字或识不了多少字的糟糠之妻;数十年向往的,是出口成章、吟诗作赋的风雅女性。 他数十年对着的,是寻常相貌的荆钗布裙;数十年向往的,是环佩叮当、妖娆可爱的国色天香。 他数十年过着的,是粗茶淡饭的百姓生活;数十年向往的,是娇妻美妾、富贵神仙的逸乐人生。 当现实生活不完美时,想象就来建立空中楼阁。 蒲松龄在外数十年如一日,把家舍当邮亭。

  他是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白天教完学生,当夜深人静,一个人孤零零待在书斋,月色朦胧,树影婆娑,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他很容易就想象出这样的情节:一个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书生——就像他这样的——在荒斋独坐,一个美丽的少女推门而入,给书生安慰,和书生谈诗论文、下棋,帮助书生飞黄腾达,替书生生儿育女。而且这个少女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要名分,不要金钱,还反过来给书生金钱。这是多么称心如意、一相情愿的男人的幻想!这是穷书生的情爱幻想。在礼教森严、男女七岁不同席的社会能有这样的女性吗?不可能。这美人只能是天上来的,海底来的,深山洞穴来的,阴曹地府来的;是鲜花变的,飞鸟变的,狐狸变的,甚至像《书痴》写的那样——从书架上拿下《汉书》,翻到第八卷,里边夹着个纱帛剪的美人,背面写着“天上织女”,突然这纱剪美人从书本上折腰而起,飘然而下,花容月貌、善解人意的她自称“颜如玉”,真是“书中自有颜如玉”!

  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我们说,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 蒲松龄在毕家写过《聊斋》名篇《狐梦》,主人公的姓名是毕怡庵,他做了个跟狐女相恋的美梦。狐女让他转求蒲松龄把他们的事写下来,让她跟狐女青凤一样传世。但我们去查毕家世谱,却没有发现有这位毕怡庵。这个人就是蒲松龄虚造的,他做的梦其实就是蒲松龄的梦。

  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篇3

  蒲翁:

  像许许多多的爱书人一样,我也是通过《聊斋志异》认识您的。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就喜欢阅读您的《聊斋志异》,当时少不更事,从中读出的不过是猎奇和香艳,那么多可爱的花妖狐媚化身为人,既体贴入微、善解人意,又爱憎分明、热情似火。在我青春萌动的岁月,是您的文字帮我编织了爱情的梦想。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涉世渐深,再读《聊斋志异》,味道全然不同了,甜腻的感觉一扫而光,悲苦的味道浮出水面——正像您夫子自道的那样:“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我于是逐渐悟得,您原来是一个不合时宜、一生坎坷的很孤独、很寂寞的落拓文人。

  蒲翁,您少年聪慧,博览群书,十九岁那年即考取了县、府、道童子试三试第一,如果不出意外,您本来可以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而您本人也的确自视甚高,大有出将入相不在话下,光宗耀祖舍我其谁的豪情与壮志,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老死于荒村僻野之中。您怀抱着一颗经世致用的雄心,踌躇满志地踏上漫漫应试路,孰料一试不中,再试,三试,四试……亦复不中,每次都是乘兴而来,铩羽而归。此后四十多年间,您先后参加过十几届科考,居然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屡试屡败,再也没能前进一步!其间或因身体闹病未获终试,或因犯规而被黜,或因答卷中误隔了一页而被废,无论做出怎样的努力,您却总是时乖运蹇,直到年逾古稀,依然还是一介贡生。您在《聊斋志异》中之所以反复痛陈科场积弊之害,抒发科举失意之痛,当是心有郁结,不得不发。特别是《王子安》一文,您细心描摹参加科考的试子,忽而异想成狂、忽而沮丧欲死的情态,可谓淋漓尽致、入骨三分,毋宁说更是您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

  蒲翁,我知道在您的一生中,除去一年南游作幕之外,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坐馆为生。尤其是在淄川西铺的毕家,您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其间虽是悉心教授弟子,心中自不乏育人之乐,却也终是寄人篱下、仰人鼻息,遍尝世态炎凉。正是利用教授弟子的闲暇时间,您开始了旷世奇作《聊斋志异》的创作,也正式拉开了您的自由撰稿人的生涯。然而,在您生活的时代,做一个自由撰稿人,注定是卑微的、无奈的、落寞的。可以想象,在三百多年前的无数个昏昏黑夜,在一间简陋的房间内,一灯如豆,光影熹微,您独对青灯,开始了您的情感冒险和爱情漫游,开始了您的热嘲冷讽和嬉笑怒骂。灯之内是您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灯之外是一个冷酷荒凉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失意,您以写作驱除;世俗社会里的种种不可得,您靠梦想补充。现实如此不堪,您只有在内心重构一个世界,以文字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些人肉体过着一种生活,精神过着另外一种生活,肉体生活与精神生活完全是不同的两回事儿,在我的眼中,您正是这样一种人。

  蒲翁,生活在穷乡僻壤之处,环境闭塞,无人交流,我能够理解您的寂寞与无聊。毫无疑问,您既需要有成就感,也需要有文艺女青年的由衷崇拜,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需求。对于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您来说,只有想象力可以提供一个自由无羁的世界,能够放飞您的心灵,引领您抵达任何您想抵达的地方。借助谈鬼说狐,您自然可以伤时骂世,发泄孤愤,而娇娜、婴宁、莲香、小谢们的到来,也足以让您的陋室蓬荜生辉。在您的笔下,几乎所有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都是心甘情愿地投怀送抱,恣意逢迎的积极主动,好女人应该自觉奉献,不求回报,这是您对女性的要求,也是您的价值观。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或许应该允许我说几句公道话,您对女性的认识自然难免受时代所限,而您的屡试不中,关键原因也未尝不在于您的自身,因为您能够写出《聊斋志异》那样的锦绣文字,却未必写得出中规中矩的应试文章;您虽然自视甚高,却未必能够做一名循规蹈矩的循吏。从这个角度上讲,反而是您的“不遇”成就了您文学的盛名,所谓“文章憎命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您的科场失意,仕途无望,对于您本人固然是不幸,然而,对于后世喜爱文学的我们,却未尝不是大幸。试想,假如您一帆风顺、金榜题名,您还有机会在自家村口的大柳树下设摊,孜孜以求地搜集各种素材吗?假如您的一生顺风顺水、官运亨通,您还会中气郁结、穷愁著书吗?世间少一个循规蹈矩的循吏自然无伤大雅,世间若少了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可就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了!所以,我每每看到您身着官服、端端正正地坐在太师椅上的画像,总不免心怀感慨,虽然您一再声言“作世俗装,实非本意”,但是不是本意,却只有您自己最清楚。这是您留在世上唯一的肖像,却也是一张最符合您的人生设计,却又与您现实的人生南辕北辙的肖像。

  蒲翁,九年前,在您去世整整二百九十年之后,我终于来到了您的家乡蒲家庄。在今天这个旅游开发无孔不入的年代,蒲家庄东头村口您曾经设摊谈鬼说狐的所在,如今已建成了一座热闹的聊斋园——您的一生孤独落魄,身后却成为自己后人的摇钱树,这样的结果一定会让您啼笑皆非。但我知道,您的后人也要生活,虽然热闹与繁华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您,然而,能够为后人做些事情,您也一定聊以自慰。

  王淼

  2014年9月


看了“写给蒲松龄的一封信 ”的人还看了:

1.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

2.蒲松龄故居导游词

3.《聊斋志异》读书笔记

4.蒲松龄故居导游词3篇

5.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

123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