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八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希望你们喜欢。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

  杜甫诗三首

  【1】望岳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 “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 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 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 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3】石壕吏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诗四首

  【1】归园田居

  1.本诗的作者是 东晋 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使至塞上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著名的诗人 王维_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 。“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坚毅。“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圆”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

  6.结合具体语句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讲究的构图:从天边到地下、由近及远,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概括性极强;

  第三,色彩丰富:有漫漫黄沙、白色的烽烟、橘红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图。

  【3】渡荆门送别

  1.本诗的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_。

  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3.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随”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 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

  【4】登岳阳楼(其一)

  1.本诗的作者是 宋 代著名的诗人 陈与义_。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八年级语文课外关于动静结合的诗句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绝句》

  唐·杜甫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9、《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0、《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古诗十首

2.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十首

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十首

4.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10首

5.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

230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