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语文 >

语文八年级阅读例题练习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只要我们的阅读如何作文过关姚贝娜都可以拿高分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欢迎大家来学习哦

  《老阳儿》

  童年,同住在大院里的都是一些引车卖浆之流,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家里那时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叠好,铺成被窝状,留着晚上睡觉时我好钻进去,就是暖乎乎的了.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街坊毕大妈,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缸.夏天到来的时候,每天中午,她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

  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她家的孩子放学了,毕大妈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噼里啪啦的,溅一盆的水花.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法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儿.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我得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虽说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而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但是,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有如此用法的,也不多.她们需要一点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选文极有情致地描绘了哪两件有趣的事?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3分)

  2.请简述选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的真实意思.(4分)

  (1)把老阳儿叠起来:

  (2)水还能够溶解阳光:

  3.“我”佩服母亲“煮”字用的好,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对“煮”字作补充赏析.(3分)

  4.细读全文,尤其是结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标题“老阳儿”的深刻内涵.(4分)

  答案

  1.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3分.应至少包括人和事,写对一件的得2分.意对即可)

  2.(1)把晒暖的被子叠起来保温.(2)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暖和了.(4分.一句2分,意对即可)

  3.①大院里的人通常是用柴火烧水,“煮”字的联想自然贴切.②竭力保证全家温饱是母亲的责任,“煮”字的使用突出母亲日常挂念的事情.③“煮太阳”是很新颖独特的说法,给人以文学想像的空间和文字阅读的美感.(3分,答出1点得2分,写出两点的即可考虑给满分.只抄录原文的最多得1分.意对即可)

  4.参考: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或“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太阳成为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2分)母亲这种“智慧和温暖的心”,尤其是“在艰苦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成为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太阳(老阳儿),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老阳儿),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父亲》

  (1) 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2) 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3) 一天,她背了画夹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以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4) 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你画张像,好吗?”

  (5) 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6) “恩.”她应着.

  (7) “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8) 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9) 她合上了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了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10) 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11)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小张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12)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 .(13)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父亲》答案

  1、 文中写了几队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2、 第2段中“那个女人”改为“儿媳妇”好不好?为什么?

  答:

  3、 在第12段中的结尾横线上用比喻修辞补充完整句子.

  答:

  4、 怎样理解“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

  5、 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

  1. 3对父子 第一对是老者和他儿子 第二对是老者儿子与冬冬(隐含的)

  第三对是老者与小白杨

  前两对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第三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

  2. 不好.因为用“那个女人”可以体现出老者与儿子儿媳间的关系僵化,能够为下文“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作铺垫 体现出儿子儿媳的不孝顺.

  3. 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

  4. “熟悉”是因为 曾经 儿子也曾那样亲切地称呼自己,而“遥远”是因为自从儿媳进门后他变成了碍手碍脚的瘟神,再也感受不到人间亲情与天伦之乐.

  凸显出 女孩的善良纯洁,与她给予老人的亲情让老人十分的感动.

  5. “阴沉而悲哀”是老人现实中的真是感情流露,他对生活对儿子对亲情的失望.而“一丝慈祥与温情”则是因为老人在女孩作画时看到了远处漂亮的小花帽,想到了自己的孙儿. 其中也包含了女孩希望老人能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期望.

  春深(林斤澜)

  ①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松软)”,杏花“旧(颜色变了)”,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②我问就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的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

  ③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活儿。

  ④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活儿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⑤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

  ⑥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⑦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

  ⑧

  “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⑨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濛濛的细雨。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

  ⑩映山红,满山红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11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濛濛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

  ○12这是长了。

  ○13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刚踏进门槛,就有个木刻面孔在我耳边,小声,又毫不含糊地告诫:“批判接受,批判接受……”

  ○14我扫一眼墙上展品,大多是风景油画。“批判接受,批判接受……”

  ○15我没有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慢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16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17当然,挂在我眼前的是外国人画的外国风景。

  ○18这是深了。

  1.文章开头写北京的“春短”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3.第③-⑧段写出了江南春天怎样的特点?

  4.文章有两处将北方与南方的春天进行对比,请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做简洁的表述。

  5.结合作者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写,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那幅外国风景油画产生了兴趣。(不超过140个字)

  答案:1. 用北京的春短引出对江南春长的描写,在对比中,表达对江南春长的思念。(2分)

  2. 说明一个长字就引起了作者对故乡春“长”诸多的回忆。(1分)

  3. 江南春天持续的时间长,而且比较冷。(1分)

  4. 北方春短,花草树木刚开就“暴热起来”,而南方的春天却很长。北方的杜鹃花在暖房里过冬,才开个五天八天,而南方的映山红却开的“没有休日”。(3分)

  5. 因为那幅画所展示的内容,与作者家乡春天的风景特点非常相似,画面上的细雨濛濛和江南的相似,针尖般的水珠和江南映山红针尖般大的水珠相似,朦胧中的映山红也和家乡到处盛开的映山红相似,这幅画勾起了作者对家乡春天景色的回忆,所以作者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分。“相似”1分,具体“相似”的内容2分,“引起回忆”1分)


语文八年级阅读例题练习题相关文章:

1.初二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初二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3.八年级上语文课外阅读题

4.八年级下册各单元语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5.初二语文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41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