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 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生最大的考验,请朋友不要紧张,发挥出正常水平,相信自己一定行。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祝愿初二物理期中考旗开得胜,一鸣惊人金榜题名!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分)“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进行讲课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C.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 声与信息;声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解答: 解: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我们能通过王亚平讲课获得知识,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大,与频率无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借助“神十上天、天宫授课”这一历史事件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科技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2分)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摩托车消声器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噪声监测仪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答: 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考查的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3.(2分)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冷剂在冷凝器内汽化吸热

  B. 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

  C. 打开冰箱门时看到的“白气”是冰箱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制冷剂经过冷凝器时内能减小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汽化时吸收热量,把电冰箱内的热带走;液化时放热,把电冰箱内热散发到空气中.

  解答: 解:如图,液态的制冷剂通过电冰箱冷冻室,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把冰箱冷冻室内热带走;制冷剂气态进入冷凝器,气态的制冷剂变为液态的制冷剂,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把冰箱内热散失掉.

  故选D.

  点评: 生活处处皆物理,利用电冰箱的工作原理考查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4.(2分)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紫外线 B. 红外线 C. 可见光 D. 次声波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1)次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故D选项符合题意;

  (2)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都是电磁波,能通过真空区域,所以接收器B能接收到信号,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电磁波的传播的条件,注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5.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 温度 B. 熔点 C. 沸点 D. 凝固点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6.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

  湿裤子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

  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

  解答: 解: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

  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2分)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  )

  A. B. C. D.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1)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温度曲线与时间轴平行.

  (2)要区分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关键是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温度随时间有上升趋势为熔化图象;有下降趋势为凝固图象.

  解答: 解:A、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熔化图象,而题目要求的是能描述该物质凝固过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此图表示的是晶体的凝固图象,而由题意可知,此物质是非晶体,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图象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以及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的理解.此题的关键根据题意判断出此物质是非晶体,然后即可做出选择,此题有助于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

  8.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

  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考点: 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 解:(1)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3)当温度高于1064.6℃而低于2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9.(2分)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树荫下圆形光斑 B.

  幕布上的手影 C.

  日食的形成 D.

  水中倒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 解:A、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幕布上的手影,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日食的形成,典型的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题要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了解词语意思,二是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0.(2分)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玻璃板后面的水和烛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焰是虚像,水是实物 B. 水是虚像,烛焰是实物

  C. 水和烛焰都是虚像 D. 水和烛焰都是实物

  考点: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茶色玻璃前面有一支蜡烛,蜡烛在茶色玻璃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茶色玻璃另一侧有一个水杯,水杯的位置正好和烛焰像的位置重合.

  解答: 解:茶色玻璃前面有一支蜡烛,蜡烛在茶色玻璃后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茶色玻璃后面有一个杯子,并向杯子中倒水,杯子的位置正好是蜡烛像的位置,所以可以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茶色玻璃后面的杯子和水都是实物,烛焰是虚像.

  故选A

  点评: 本题确定玻璃板后面的水和烛焰,烛焰是像,杯子和水是实物.

  11.(2分)以下研究方法与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B. 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

  C. 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

  D. 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首先明确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实验,采用的是转换法,然后对每个选项中的探究过程进行分析,明确采用的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研究通过乒乓球跳动的高度反映出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

  A、研究光时将它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采用的是分类法;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C、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

  D、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C.

  点评: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识别和应用.

  12.(2分)鞋店的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店员为了顾客方便,通常不会把θ设为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 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C. 假设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30°角;而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和水平形成70°角,则θ=75°

  D. 假设从顾客脚部发出的光线,与平面镜形成30°角;而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和水平形成70°角,则θ=80°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先根据反射电路画出光路图,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θ角.

  解答: 解;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错误;

  B、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远离平面镜或靠近平面镜像不变,错误;

  C、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60°,反射光线进入顾客的眼睛时,与水平方向成70°,根据图示可知,人眼在A点,入射点为O,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知,则∠ABO为40°,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故镜面与水平方向成80°的角;

  如图所示:

  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3.(3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男高音与女低音的不同在于二者的 音调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解答: 解: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男高音与女低音的不同在于二者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4.(4分)真空中光速是 3×108 m/s.真空中声速是 0 m/s.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你在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1020 m.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上放置了一套反射光的装置,地球上的科学家向它发射了一束激光,测量出激光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约2.56s,则由此可计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 3.84×108  m.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根据光速与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答题;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距离.

  解答: 解:真空中光速是3×108m/s.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声速是0m/s.

  由速度公式:v= 可知,闪电发生处的距离:s=vt=340m/s×3=1020m,

  s′=ct′=3×108m/s× =3.84×108m;

  故答案为:3×108;0;1020;3.84×10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速、声速、求距离,知道光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条件,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5.(2分)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压缩体积 方法可以使气体 液化 (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使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解答: 解: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又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液化.

  点评: 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16.根据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80℃的酒精是 气 态;

  (2)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酒精 (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量液体.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信息给予题;定性思想.

  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沸点及凝固点,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

  解答: 解:(1)查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沸点是78℃,80℃明显超出了它的沸点78℃,因此是气态.

  (2)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汽化或凝固,通过对比表格里面的两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水银,则会在﹣50℃以前就会凝固,而酒精就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故答案为:(1)气;(2)酒精.

  点评: 这类试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沸点和熔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

  17.(3分)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升华 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北方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有冰花,是由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冰花凝结在窗户的 内 (内/外)表面.(前两空填物态变化的种类)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发生升华现象,同时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发生凝华时放出热量.

  解答: 解:人工降雨时喷洒在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使云中的小水滴逐渐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凝华成冰花,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内.

  点评: 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球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考查与我们环境变化的试题越来越多,同学们要有环保意识.

  18.(3分)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如图,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读数较 低 ,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蒸发 时要吸热.在一定的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大 .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知道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解答: 解: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大.

  故答案为:低;蒸发;大.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2分)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红外线 ,验钞器荧光管发出的不可见光是 紫外线 .

  考点: 红外线;紫外线..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解答: 解: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

  钞票中含有荧光物质,而验钞机荧光管发出的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能检验钞票的真伪.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点评: 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

  20.今年6月6日,天空再次上演了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1)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原理来解释.

  (2)如图为太阳及八大行星示意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 水星 凌日现象.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解答此题要明确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解答: 解:(1)“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金星凌日”现象.

  (2)据图分析,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所以水星有可能转到太阳与地球的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水星凌日”现象.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水星.

  点评: 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知道“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的成因.

  21.(1分)将铅笔紧贴平面镜,测出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1cm,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这块平面镜的厚度是 0.5 c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由于铅笔尖垂直接触玻璃镜面,笔尖的像到笔尖间的距离,即玻璃的厚度应为物距和像距之和.

  解答: 解:笔尖接触镜面时,笔尖和反射涂层之间的距离为玻璃的厚度,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笔尖的像和反射涂层的距离也是玻璃的厚度,所以题中给出的1cm是二倍的玻璃厚度,玻璃厚度为 ×1cm=0.5cm.

  故答案为:0.5.

  点评: 此题的难点在于正确理解当铅笔尖垂直接触玻璃镜面时,笔尖的像到笔尖间的距离,即玻璃的厚度应为物距加像距之和.

  22.(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竖直向下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为 0 °,若保持镜面不动,使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45°,则反射光线将沿 顺 时针方向转过 45 °;若保持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使平面镜围绕O点顺时针旋转3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60 °.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 解: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

  若保持镜面不动,使入射光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45°,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45°,则反射光线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45°;

  若如果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把平面镜顺时针转动30°;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90°﹣30°=60°,

  则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30°;

  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

  故答案为:0;顺;45;6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且要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解答题(共38分)

  23.(8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如图乙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3)如图丙所示,小明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丁中作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A,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B点.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入射光线.

  (3)人看到球,是球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以做出平面镜的位置.

  (4)要使通过点A的入射光线,反射后通过B点,可把A点当作点光源,并知道过B点的反射光线与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的关系.

  解答: 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2)做出法线,反射角等于90°﹣30°=60°,则入射角等于60°,如图所示:

  (3)球反射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从球反射出的光线是入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光线是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法线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由此可以做出法线ON,然后作出ON的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像点A′,连接A′B,与平面镜的交点O为反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1)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分别做出物体端点的像,然后用虚线连接起来;

  (2)光的反射光路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入射角的确定,并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

  (3)本题考查了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可由光的反射定律求作平面镜的位置.

  (4)是光的反射定律与平面镜成像特点相结合的作图题,重点是清楚点光源、像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之间的关系.

下一页分享>>>初二物理上期中考试题答案

295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