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物理 >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八年级物理,希望大家能来参考哦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40分)

  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 cm,图乙中体温 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2.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听到的声音会 逐渐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6题)

  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 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 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

  4.如图是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____________,也说明光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小芳站在穿衣镜前2 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 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 m, 则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已知∠AOB=120°,∠AOC=150°,请计算: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7.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__(填“甲”或“乙”)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

  8.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液态的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 称是________,此过程________(填“吸热” “放热”或“不吸放热”)。

  9.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 拍摄效果(均填“增大”或“减小”)。

  10.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_____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小莉看不清 黑 板上的字, 她向黑板靠近几步就看清了, 说明她是________(填“近视”或“远 视”) 眼。 如果小莉仍坐在原位,为了使物体的像刚好落在小莉的视网膜上,她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2.下列结论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中学物理课本的长度约50 cm B.沐浴时让人感到舒适的水温约80℃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 kg D.学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成绩为8 s

  13.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

  D.透过一张透明塑料纸上的水珠看到的字放大了

  14.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15.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早上 ,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1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 cm、12.46 cm、12.46 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12.46 cm B.12.457 cmC.12.45 cm D.12.5 cm

  17.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 )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18.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 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 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19.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如右图所示。分析图像可 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为( )

  A.1∶2 B.2∶1 C.4∶1 D.8∶1

  20.如右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甲竖直放置,乙倾斜放置,此时液面恰好相平,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判断

  三、实验探究题(21题8分,22题10分,23题12分,共30分)

  2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 9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上升过程中体积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主要原因是小华加热的水的质量 比小明的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明在第9 min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图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 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 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证明了像与 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 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_________。 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 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所示的位置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 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 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 母向________(填“左”成“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 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 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然后,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________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为________kg/m3。

  (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 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24.某建筑工地要用500 m3的沙石,现取这种沙石1×10-3m3,测得其质量为2.6 kg。

  求:(1)这种沙石的密度;

  (2)500 m3的沙石的总质量。

  25.一只空瓶质量是50 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 k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05 kg。 (ρ酒精=0.8×103 kg/m3,ρ盐水=1.2×103 kg/m3,ρ植物油=0.9×103 kg/m3)

  (1)求这个瓶子的容积;

  (2)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它可能是什么液体?

  答案

  一、1.1.85;37.8

  2.变小;介质

  3.音调;响度

  4.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

  5.4;不变 6.60°;30° 7.乙;70

  8.汽化;吸热 点拨:冰箱的原理是制冷剂在冷冻室内吸热汽化,在冷冻室外放热液化,来实现降温。所以,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汽化时吸热。

  9.增大;增大

  10.照相机;近视;凹

  二、11.C 12.C

  13.B 14.A

  15.C 点拨: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酒精吸收热量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A不正确;水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是冰块吸热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不正确;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 现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花草放热从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C正确;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地面迅速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D不正确,故选C。

  16.A 17.D

  18.D 点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B错误;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m/V得,V=m/ρ,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错误,D正确。

  19.D 点拨:由图像可知,当甲的质量为40 g时,体积为10 cm3,所以可求出甲的密度为4 g/cm3;当乙的质量为10 g时,体积为20 cm3,所以可求出乙的密度为0.5 g/cm3;所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4∶0.5=8∶1,故应选D。

  20.A 点拨:由题图可知,乙试管中液体的体积较大,因为两试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所以乙试管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三、21.(1)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2)变大 (3)大

  (4)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热

  22.(1)确定像的位置

  (2)甲图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乙图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远离;变大

  23.(1)水平;左 (2)66;60;1.1×103 (3)大

  点拨:(1)天平使用时,要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因为指针静止时指在标尺中央红线上的右侧,所以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已知烧杯m1=20 g, 将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50 g+20 g+10 g+5 g+1 g=86 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m2-m1=86 g-20 g=66 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60 cm3,所以盐水的密度为ρ=mV=66 g60 cm3=1.1 g/cm3=1.1×103 kg/m3。(3)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大。

  四、24.解:(1)这种沙石的密度ρ=mV=2.6 kg1×10-3m3=2.6×103 kg/m3。

  (2)500 m3的沙石的总质量m1=ρV1=2.6×103 kg/m3×500 m3=1.3×106 kg。

  25.解:(1)水的质量:m水=m总-m瓶=1.3 kg-0.05 kg=1.25 kg,由ρ=mV得水的体积:V水=m水ρ=1.25 kg1×103 kg/m3=1.25×10-3 m3,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V=V水=1.25×10-3 m3;

  (2)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瓶=1.05 kg-0.05 kg=1 kg,

  另一种液体的体积:V液=V=1.25×10-3m3,

  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液=1 kg1.25×10-3m3=0.8×103 kg/m3;

  (3)由题知,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北京带到天宫一号的陀螺的质量会减小

  B.从北京带到天宫一号的水球的质量为零

  C.在太空中声音可以传播

  D.在天宫一号中,旋转的陀螺是运动的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在空气传播最快

  C.击鼓时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D.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3.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4.有一体积为20cm3的橡皮泥,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4g,则( )

  A.用天平测量质量时,橡皮泥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橡皮泥的密度为1.2g/cm3

  C.把此橡皮泥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将橡皮泥扭成空心小船,它的质量会增大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激光通过糖水 B. 铅笔“折”断

  C. 水中倒影 D. 手影

  6.201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关于水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冒“白气”是水的气态

  B.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

  C.水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7.图中不是应用凸透镜的是( )

  A. 放大镜 B. 近视眼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8.在下图所示图象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9.下列做法能加快蒸发的是( )

  A.夏天将移栽的树搭建遮阴棚

  B.农民用塑料膜覆盖培育蔬菜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

  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10.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大一倍

  B.质量减小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D.体积减小一半,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1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北方冬天的雾淞挂熔化 B. 笼罩树林的雾

  C. 冬天早晨的霜 D. 枝条上冰

  12.如图所示,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情景,我们看见倒立缩小的王亚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水球相当凹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在2014年中考体育考试中,李娜同学跑800m所用时间是3min20s,她的平均速度是 m/s.她以1.2m/s的速度行走40s 的路程是 m。

  1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反射角是 ,看见水中的游动的鱼是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15.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冰棒周围会冒“白气”,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6.装满500g水的瓶子的容积是 cm3,装满酒精的质量是 g.(ρ酒精=0.8×103kg/m3)

  三、作图题(第17题3分,第18题3分,共6分)

  17.在图中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8.在图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科学探究(第19题6分,第20题6分,第21题12分,共24分)

  19.下表是思敏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是 ℃;

  (2)测得水的沸点是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0.李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李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如图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cm,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如果李明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如图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1.罗方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 cm3。

  (3)将量筒中的酱油倒如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59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酱油的质量是 g,密度为 kg/m3。

  (5)罗方同学测量这种酱油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五、计算题(第22题9分,第23题9分,共18分,计算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原理,只写出结果的不给分.)

  22.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上的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上携带体积为0.02m3的冰到天宫一号上。

  (1)冰的质量是多少?

  (2)这些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冰的密度是0.9×103kg/m3)。

  (3)将天宫一号上的拍摄的图片以3×108m/s的速度传到地球需要1.3s,天宫一号与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23.“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内99.8%的空间都是气体,密度仅为3kg/m3.气凝胶非常坚固耐用,有非常强大的隔热功能。在1200℃才会熔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很低,绝缘能力比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由于具有这些特性,气凝胶便成为航天探测中不可替代的材料。

  (1)在一个表面积为5m2的金属板面上涂上6×10﹣3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中气凝胶毫发无损。求覆盖在金属板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克?

  (2)已知神舟轨道舱采用表面镀铝的聚酯薄膜作为隔热材料,其密度是0.5×103kg/m3,总体为2m3,聚酯薄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如果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可使飞船质量减轻多少千克?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常坟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如图所示,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北京带到天宫一号的陀螺的质量会减小

  B.从北京带到天宫一号的水球的质量为零

  C.在太空中声音可以传播

  D.在天宫一号中,旋转的陀螺是运动的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位置变化;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解答】解:

  AB、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位置而变化,故水球和陀螺在天宫一号和北京的质量相同,故AB错误;

  C、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旋转的陀螺随天宫一号围绕地球转动,其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质量、声现象、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综合题;参照物的选择绝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结果。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在空气传播最快

  C.击鼓时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D.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4)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击鼓时力度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乐器发出的声音如果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那就是噪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噪声的相关知识,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3.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而言的。关键是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4.有一体积为20cm3的橡皮泥,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4g,则( )

  A.用天平测量质量时,橡皮泥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橡皮泥的密度为1.2g/cm3

  C.把此橡皮泥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将橡皮泥扭成空心小船,它的质量会增大

  【分析】(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橡皮泥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不正确;

  B、此橡皮泥的密度ρ= = =1.2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因此把此橡皮泥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不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因此将橡皮泥扭成空心小船,它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激光通过糖水 B. 铅笔“折”断

  C. 水中倒影 D. 手影

  【分析】光现象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从以下知识的角度可做出判断:

  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激光通过糖水发生了偏折,是光通过不均匀的介质时发生了折射,不合题意;

  B、铅笔“折”断是光在空气和水的介面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6.201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关于水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冒“白气”是水的气态

  B.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

  C.水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水蒸气遇冷容易液化;

  (2)沸腾有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其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记住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即可判断。

  【解答】解:

  A、烧开水冒“白气”,这些“白气”实质上是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小水滴,所以白气是液态的,故A错误;

  B、温度达到100℃后继续吸热水才能沸腾,故B错误;

  C、同种晶体其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冰的熔点也是0℃,故C错误;

  D、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沸腾的条件、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以及密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图中不是应用凸透镜的是( )

  A. 放大镜 B. 近视眼镜

  C. 照相机 D. 投影仪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不同位置时,可以成不同特点的像,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才行。

  【解答】解:A、放大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可成放大虚像的原理,所以不合题意;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近视眼镜没有使用凸透镜,所以符合题意;

  C、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所以不合题意;

  D、投影仪是利用了凸透镜可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因为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特点的像,因此它的应用特别广泛,我们应在全面理解其成像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它的各类应用。

  8.在下图所示图象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A. B.

  C. 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

  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解答】解:A、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A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与熔化图象与非晶体凝固、熔化图象的区别,关键是搞清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和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9.下列做法能加快蒸发的是( )

  A.夏天将移栽的树搭建遮阴棚

  B.农民用塑料膜覆盖培育蔬菜

  C.用扫帚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

  D.将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夏天将移栽的树搭建遮阴棚,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又使液体表面的温度降低,蒸发减慢,不符合题意;

  B、农民用塑料膜覆盖培育蔬菜,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降低了温度,所以会使蒸发减慢,不符合题意;

  C、摊开篮球场地的积水会使液体的表面积变大,蒸发加快,符合题意;

  D、把蔬菜用保鲜袋封好放入冰箱内,即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又降低了温度,所以会使蒸发减慢,利于保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要会从分析中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注意要符合题意。

  10.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大一倍

  B.质量减小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D.体积减小一半,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含有的物质减半,质量减小一半、体积减小一半;但仍是水,所以密度不变。

  可见ABD错、C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11.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北方冬天的雾淞挂熔化 B. 笼罩树林的雾

  C. 冬天早晨的霜 D. 枝条上冰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雾凇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D、枝条上的冰是由液态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12.如图所示,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太空授课的情景,我们看见倒立缩小的王亚平,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水球相当凸透镜,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水球相当凹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分析】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我们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

  C、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在2014年中考体育考试中,李娜同学跑800m所用时间是3min20s,她的平均速度是 4 m/s.她以1.2m/s的速度行走40s 的路程是 48 m。

  【分析】(1)知道李娜800m跑的时间,利用v= 求她的平均速度;

  (2)知道李娜行走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行走的路程。

  【解答】解:

  (1)李娜800m跑的时间t=3min20s=200s,

  她的平均速度:

  v= = =4m/s;

  (2)由v= 得:

  她行走的路程:

  s′=v′t′=1.2m/s×40s=48m。

  故答案为:4;48。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属于基础题目。

  14.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反射角是 60° ,看见水中的游动的鱼是光的 折射 所形成的虚像。(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折射时形成的像是虚像。

  【解答】解: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60°。

  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并且像为虚像。

  故答案为:60°;折射。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5.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冰棒周围会冒“白气”,这是水蒸气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一般情况下,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解答】解:把冰棍从冰柜里拿出来,冰棍周围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由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中考的热点内容。

  16.装满500g水的瓶子的容积是 500 cm3,装满酒精的质量是 400 g.(ρ酒精=0.8×103kg/m3)

  【分析】一个瓶子能装多少体积的水,也就能装多少体积的酒精。故本题需先求出500g水的体积,即能容纳酒精的体积,再求出这些体积酒精的质量。

  【解答】解:

  由ρ= 得500g水的体积:

  V水= = =500cm3;

  瓶子的容积:V=V水=500cm3;

  ρ酒精=0.8×103㎏/m3=0.8g/cm3,

  装满酒精的体积:

  V酒精=V=500cm3,

  由ρ= 得装满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g/cm3×500cm3=400g。

  故答案为:500;400。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同一个瓶子,能容纳的液体体积是相同的。

  三、作图题(第17题3分,第18题3分,共6分)

  17.在图中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入射点O做法线ON,从而确定了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左侧,并确定了入射角的大小。然后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做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C.光路如图所示。

  【点评】做光路图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要画箭头等细节,若告诉了入射角的大小,一定要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18.在图中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分析】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点评】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是中考作图考查的重点。

  四、科学探究(第19题6分,第20题6分,第21题12分,共24分)

  19.下表是思敏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1)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是 96 ℃;

  (2)测得水的沸点是 98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1)温度计的读数:首先根据确定液柱是远离零刻度还是靠近零刻度,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2)根据表格数据结合水沸腾时的特点,找出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

  (3)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90℃上,有6个小格,即水的温度为96℃。

  (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3)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故答案为:(1)96。

  (2)98。

  (3)不变。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实验,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及沸点的概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20.李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1)李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如图刻度线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 cm,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缩小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如果李明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镜”的镜片,如图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分析】(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50cm﹣20cm=3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将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1)30;缩小。

  (2)靠近。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1.罗方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端移动。

  (2)将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 60 cm3。

  (3)将量筒中的酱油倒如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122 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59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酱油的质量是 63 g,密度为 1.05×103 kg/m3。

  (5)罗方同学测量这种酱油的密度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分析】(1)游码归零后,横梁哪端高平衡螺母向哪端调;

  (2)看清分度值,读出示数;

  (3)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与标尺示数的和,看清标尺的分度值,读出示数加上砝码质量数就为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

  (4)求出酱油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出液体密度。

  (5)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向外倒的过程中,容器壁一定要粘液体,所以不能全部倒出,将会带来实验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解答】解:

  (1)根据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0.5mL,则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60cm3;

  (3)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100g+20g+2g=122g;

  (4)由于空烧杯的质量为59g,则酱油的质量为m′=122g﹣59g=63g

  因此液体的密度为:ρ′= = =1.05g/cm3=1.05×103kg/m3;

  (5)由题意可知,测液体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再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在量筒中的液体向烧杯中倒时,量筒壁一定会沾有一部分液体,使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变小,则由ρ= 可知,体积准确,质量偏小,所以密度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右; (2)60; 122;(4)63;1.05×103;(5)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方法,本实验中由于把液体从量筒向烧杯里面倒的时候,倒不干净,使得质量测量值偏小、从而使得密度的测量值偏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再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求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最后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五、计算题(第22题9分,第23题9分,共18分,计算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原理,只写出结果的不给分.)

  22.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上的宇航员王亚平从地球上携带体积为0.02m3的冰到天宫一号上。

  (1)冰的质量是多少?

  (2)这些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是多少?(已知冰的密度是0.9×103kg/m3)。

  (3)将天宫一号上的拍摄的图片以3×108m/s的速度传到地球需要1.3s,天宫一号与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分析】(1)知道冰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得冰的质量;

  (2)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再利用V= 求水的体积。

  (3)知道速度和时间,利用s=vt求路程。

  【解答】解:

  (1)由ρ= 得冰的质量:

  m冰=ρ冰V冰=0.9×103kg/m3×0.02m3=18kg。

  (2)因为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

  所以水的质量:

  m水=m冰=18kg。

  由ρ= 得水的体积:

  V水= = =0.018m3;

  (3)由v= 得路程:

  s=vt=3×108m/s×1.3s=3.9×108m。

  答:(1)冰的质量是18kg;

  (2)这些冰熔化成水的体积是0.018m3;

  (3)天宫一号与地球的距离是3.9×108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冰化水质量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23.“气凝胶”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硅元素固体,孔内99.8%的空间都是气体,密度仅为3kg/m3.气凝胶非常坚固耐用,有非常强大的隔热功能。在1200℃才会熔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很低,绝缘能力比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由于具有这些特性,气凝胶便成为航天探测中不可替代的材料。

  (1)在一个表面积为5m2的金属板面上涂上6×10﹣3m厚的气凝胶,结果在1kg的炸药中气凝胶毫发无损。求覆盖在金属板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克?

  (2)已知神舟轨道舱采用表面镀铝的聚酯薄膜作为隔热材料,其密度是0.5×103kg/m3,总体为2m3,聚酯薄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3)如果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可使飞船质量减轻多少千克?

  【分析】(1)根据气凝胶的表面积和厚度可求得其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其质量。

  (2)知道聚酯薄膜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求聚酯薄膜的质量;

  (3)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时,所需材料的体积相等,再利用m=ρV求气凝胶的质量,质量之差即为飞船减轻的质量。

  【解答】解:

  (1)气凝胶的厚度h=6×10﹣3m=0.006m;

  气凝胶的体积V=Sh=5m2×0.006m=0.03m3;

  气凝胶的密度ρ=3kg/m3,

  由ρ= 得,气凝胶质量:

  m=ρV=3kg/m3×0.03m3=0.09kg=90g;

  (2)ρ气凝胶=3mg/cm3=3kg/m3,

  由ρ= 得聚酯薄膜的质量:

  m聚=ρ聚酯薄膜V=0.5×103kg/m3×2m3=1000kg。

  (3)体积相等V聚=V气,

  气凝胶薄膜质量m气=ρ气凝胶V=3kg/m3×2m3=6kg。

  减轻质量△m=m聚﹣m气=1000kg﹣6kg=994kg。

  答:(1)覆盖在金属板上的气凝胶的质量为90g;

  (2)聚酯薄膜的质量是1000kg;

  (3)如果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可使飞船质量减轻994k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用气凝胶代替聚酯薄膜时所需材料的体积相等,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水中“倒影” B.树荫下的光斑 C.水中“折”笔 D.雨后彩虹

  2.体育课上,老师常配备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D.增大声音的响度

  3.下列光学元件,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4.利用干冰(固态 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5.一条船在河中行驶,我们说船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河岸上的树 B.两岸的山

  C.迎面驶来的船 D.坐在船上的乘客

  6.用四个容量均为 2L 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 )

  A.纯水 B.酱油 C.酒精 D.植物油

  7.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

  “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像距

  B.增大像的大小

  C.增大物距

  D.减小取景范围

  8.用相同质量铁和铜分别制成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铜球,已知 ρ 铁=7.9×103kg/m3,ρ 铜=8.9×103kg/m3,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B.铁球和铜球一定都是实心的

  C.铜球是空心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铁球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9.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观察图案在墙上所成的像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像

  B.能看到倒立、放大的像

  C.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D.看不到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 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

  B.当物距为 15cm 时,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投影仪

  C.当 u=v=10cm 成实像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

  D .当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像的大小也会减半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11. 120cm= m; 72km/h= m/s

  12.蝙蝠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定位昆虫的位置,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3.把一只充了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晒,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体积变大,气球内部气体的质量 , 气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 ATM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取款人在摄像头中成倒立、 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远离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它们的体积之比为 2: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 为 。

  16.如图所示的圆形烧瓶内装满水,用平行光束照射这个眼睛模型,根据光束聚焦位置可以确定这是 眼模型。小静同学的眼睛与这个模型相同,自习课 上,她摘下眼镜,要想还能够看清书上的字迹,应该将书 (选填“靠近” 或“远离”)眼睛。

  三、计算题(17 题 4 分,18 题 6 分,共 10 分)

  17.长春卫星广场下穿隧道从入口到出口的路程是 1.8km。

  (1)甲车从入口到出口需 0.06h,求甲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乙车以 36km/h 的速度通过此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18.很多人知道自己的身高和质量,却不知道自己的体积。某人身高 180cm,质量 80kg,他的体积为多少?如果给此人做个 1:1 的蜡像,蜡像的质量为多少?(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取 ρ 人

  =ρ 水=1.0×103kg/m3,ρ 蜡=0.9×103kg/m3)

  四、综合题(每图 2 分,每空 1 分,共 28 分)

  19.(6 分)(1)请作出图甲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乙所示,根据给定的折射光线画出对应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如图丙所示,完成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甲 乙 丙

  20.(3 分)小欢和小亮同学合作完成了实验: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如图甲所示,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为 ℃。

  (2)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 90℃时,小亮同学每隔 1min 读取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下表格内,从数据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3)某时刻小亮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处于 (选填“沸腾前”或“沸 腾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第 20 题图 第 21 题图

  21.(4 分)某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1)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冰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

  (2)根据乙图像可知,在第 12 分钟时,试管里的冰已经全部熔化成水,水 (选填“会”或

  “不会”)继续从空气中吸收热量。

  22.(5 分)小刚用一块较厚的玻璃板 M 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的目的是 。

  (2)乙图中像 A1 与像 A2 是一次实验中同时看到的两个像,它们的大小 (选填“A1 较大”、

  “A2 较大”或“相等”),像 A1 是蜡烛A 通过玻璃板的 (选填“P”或“Q”)面所成的像。

  (3)乙图中测量蜡烛 A 的像 A1 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正确”、“偏大”或“偏小”)。

  (4)小刚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像 A1 与像A2 之间的距离为 cm。

  23.(5 分)小爽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目的是 。

  (2)如图所示,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 45cm,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又会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 大”或“缩小”)的像。

  (3)随着蜡烛不断燃烧,蜡烛在光屏上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4)如果换一个更薄的凸透镜,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24.(5 分)小婷同学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未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此时,应调节天平的 ,使横梁平衡。

  (2)如图甲所示,测得鹅卵石的质量为 g。

  (3)将鹅卵石放入盛有 52mL 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密度是 kg/m3。

  (4)小婷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 A,接着她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 B,若 ρA、ρB 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 ρB(选填“>”、“=”或“<”)。

  (5)如果小婷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鹅卵石体积的过程中,先用细线(体积忽略不计)将鹅卵石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水和鹅卵石的总体积 V1,再取出鹅卵石,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V2,鹅卵石的体积 V=V -V ,然后利用???? = ????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则测得鹅卵石的密度会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D 6.B 7.C 8.D 9.C 10.C

  11. 1.2 20

  12.超声波 信息

  13.不变 变小

  14.缩小 变小

  15.1:1 2:3

  16.近视 靠近

  17.(1)30km/h (2)0.05h

  18.0.08立方米;72千克

  19.

  20.(1)68

  (2)不变

  (3)沸腾中

  21.(1)晶体

  (2)固液共存 6

  (3)会

  2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相等 P

  (3)偏小

  (4)0.6

  23.(1)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放大

  (3)向上

  (4)右

  24.(1)平衡螺母

  (2)31.2

  (3)3900

  (4)>

  (5)偏小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相关文章:

1.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3.初二物理期末试卷

4.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期末试卷及答案

5.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题

419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