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化学 > 初三化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2)

初三化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2)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初三化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12.(2分)铁酸镍(NiFe2O4)是一种常用的软磁材料,可用作磁头材料,矩磁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同时也用作磁质伸缩材料,可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已知铁酸镍(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镍元素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铁酸镍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铁酸镍(NiFe2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3.(2分)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000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物质的种类 B. 物质的性质 C. 分子的种类 D. 原子的种类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会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一定改变;而分子数目可能变化.

  故选:D.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14.(2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化学学习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S+O2 2SO2↑ B. Mg+2HCl═MgCl2+H2↑

  C. Ag+Cu(NO3)═Cu+2AgNO3 D. Fe+O2 Fe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方程没有配平,且生成物不用气体符号,正确的为:S+O2 SO2,故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银排在铜的后面,不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故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为:3Fe+2O2 Fe3O4,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5.(2分)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2A+5B═2C+4D,已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若4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则在此反应中B的质量为(  )

  A. 10g B. 14g C. 18g D. 20g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3a,又因为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则可求C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B的质量.

  解答: 解: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3a,又因为4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5B═2C+4D

  2a 12a

  x 12g

  x=2g

  在此反应中B的质量为2g+12g﹣4g=10g

  答案: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并要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处理问题的方法.

  16.(2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黑龙江鸡西柳毛、山东南墅石墨矿就开始了石墨的生产加工,其具备优良的性能,应用日益广泛.下列关于石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制作玻璃刀的刀头 B. 可制作防毒面具

  C. 可用于水质的净化 D. 可制作电极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石墨的硬度小,不能用于切割玻璃,错误;

  B、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用作防毒面具,错误;

  C、石墨不具有吸附性,不能用于水的净化,错误;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7.(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像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④②③⑤⑥ C. ①③②④⑤⑥ D. ③①②④⑤⑥

  考点: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验),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①④②③⑤⑥.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冬季,因为燃煤取暖时不注意室内通风,造成人员中毒的事故时有发生.这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主要指的是(  )

  A. NO2 B. SO2 C. CO D. CO2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解答: 解: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该气体就是指一氧化碳.

  故选C.

  点评: 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即可正确解答.

  19.(2分)据了解,近年来温江各学校更加注重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活动,仅2014年1至5月中旬,就有2万多人次的学生接受了消防安全教育.下列灭火方式不合理的是(  )

  A. 家里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

  C. 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 森林发生火灾,应设立隔离带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 解:A、家里电线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造成触电,电器也会损坏,故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灭火,做法正确;

  C、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所以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是正确的;

  D、森林发生火灾,应设立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和火灾中自救的方法,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20.(2分)据《2013﹣2017年中国天然气产业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增加60%,但煤炭和石油消费将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到2040年天然气的比例将与石油持平,到2050年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B. C. D.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属于化石燃料,其中熟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 解:天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料的分类,解答本题时要掌握化石燃料包括哪些物质,只有这样才能对本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解答题(共6小题,共25分)

  21.(6分)干洗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法国巴黎,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有关“干洗”的资料卡,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原因.

  (1)错误 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 ;原因 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

  (2)错误 发生物理变化 ;原因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3)错误 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原因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不易燃,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故填:(1)物理性质有挥发性差、不易燃;不易燃属于化学性质;

  (2)发生物理变化;四氯乙烯遇水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大量使用氟利昂溶剂干洗剂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2.(3分)如图所示的是依据历史上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关于空气的成分研究的实验原理而设计的一套实验装置.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化合 反应.

  (2)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其原因可能是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2)根据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解答: 解: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而某同学在做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答案:

  (1)4P+5O2 2P2O5;化合

  (2)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等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下一页分享>>>初三化学上期中试卷答案

290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