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学习过的知识虽然是理解了,但并不等于就记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住了的知识也会慢慢遗忘。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使知识的记忆达到一定的巩固程度,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三单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一)

  一、秦帝国的兴亡

  1.“秦王扫六合”

  ⑴原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秦统一的进程加快。

  ⑵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建立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⑶意义: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霸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2.陈胜吴广起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秦朝实行的残暴统治,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遇雨误期。

  ⑵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二)

  二、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措施

  1.废分封,立郡县

  ⑴确立至高无上的黄帝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⑵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⑶在地方,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2.车同轨,书同文

  ⑴统一车辆形制。

  ⑵统一文字。

  ⑶统一货币。

  ⑷统一度、量、衡制度。

  3.御匈奴,修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4.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三)

  四、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措施

  ⑴思想文化方面: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⑵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影响:汉武帝在位期间能顺应历史潮流,开拓创新,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步入鼎盛时期。

思想

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军事

反击匈奴

民族关系

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与西域的交流

对外交往

开拓丝绸之路

  初中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四)

  四、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⑵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⑶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丝绸之路

  ⑴形成: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

  ⑵路线: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

  ⑶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78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