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2017

时间: 妙纯0 分享

教学设计是七年级历史教师日常备课的产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2017,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__、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联,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__、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__、班禅和驻藏大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但因涉及多个少数民族,初一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布达拉宫图片。复习唐朝与吐蕃“和同为一家”的情况。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__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

顺治帝赐予五世__以“__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_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__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联系刚才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

(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播放《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录像。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的疆域

巴尔喀什湖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葱岭

太平洋

南海诸岛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喜马拉雅山

总结

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雅克萨之战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清朝中央政府

确立册封__、班禅的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是造成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音体美这12门课程,有些课程是中考中所占分值比较高的,有些课程是形式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都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历史分值不高,形式比较沉闷,所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使他们正确对待历史,这是最首要的一个任务。

二、巧设“悬念”,调动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有悬念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材的过渡中设计悬念,或者在重难点上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这些关键时刻更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而成的,要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在讲《九一八事变》这一课时,我讲到:“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那么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是如何开展局部抗战的?”这样既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又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上有很多设置悬念的机会,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解读悬念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

三、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在讲授历史课当中,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考虑将一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在选择历史故事之前,一定要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确保所选择的故事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不要讲陌生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故事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老师来评判。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先讲解一段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故事,之后问学生那一时期都有哪些政治集团?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提出适合的问题,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营造历史情境,能从中得到启迪。历史是鲜活的,若能再现当时情境,那将会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在营造情境中一定要以书本为依据,做到与当时的情况相符。如在讲到西周分封制时教师可根据内容的需要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学生来扮演当时的人物,并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指导。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即使不讲解,大家也都会知晓分封制的含义。如果不营造情境,而是让学生直接看书来了解分封制,虽然学生也能根据书本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记下来,但是当过一段时间再提问分封制的内容时,他很可能已忘记了。而经过这种情境教学之后,他们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会保存很长的时间。教师在对表演结果进行评价时,除了要表扬角色扮演出色的同学之外,还要对存在缺点的同学进行鼓励,而不能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因为批评会打消他们参与扮演的积极性,使他们怯于课堂发言,从而不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

四、组织活动,培养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课与其它课相比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主要体现在它的形式可由组织者自行选择。因此,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轻松地进行交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类活动课可供选择的形式有不少:有的是针对历史上某一有深刻意义的内容举办故事会,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描述,将这段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有的是开展“历史辩论”,将学生分成两派,针对某一历史问题或人物畅谈各自的见解。此外还有的是历史知识竞赛形式与研讨会的形式等。我校在前不久举办了辩论形式的活动,题目是“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历史课外活动课属于课堂之外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具有很大作用。

五、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钥匙。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探求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柴青山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田付村中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2017相关文章

1.2017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2.七年级历史2017年教学工作计划

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与反思

4.七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

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2017

238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