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争分夺秒巧复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勤学苦练创佳绩。小编整理了关于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一)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化

  1、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2、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泯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3、绘画与音乐等成就

  绘画:长沙出土的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帛画。

  音乐:西周时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战国时期最珍贵的乐器。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二)

  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⒈孔子:孔子名丘,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⒉孔子的主张:核心是“仁”。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⒊孔子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整理《诗经》,编订《春秋》。

  ⒋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二、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⒈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反对兼并战争。

  ⒉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选举贤能,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⒊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他鄙夷权贵,痛恨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⒋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改革、君主集权和以法治国。

  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了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一览表: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春秋孔子《论语》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注: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

  四、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2)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能否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我认为有用。如:在解放战争中,装备人数上超过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最终是被打败了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三)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派张骞出使西域,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陆上丝绸之路(陆地):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用)(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1.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复习提纲

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4.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5.岳麓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238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