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生物 >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案的设计作为七年级生物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具体的一环显得尤为重要。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人教版教学设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课程资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节课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课时,现从第2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教材包括“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本节课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如我市的气候特征、学校周围环境、市一中校园植被的调查等都是本节课应开发的课程资源。以此在深入研究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量、分析、归纳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2)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

  (3)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实际使用,掌握干湿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量和数据统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运用处理数据的不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环境的测量和调查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养成坚韧的品质; (2)通过调查研究,树立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体验合作学习,养成关爱他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合作意识淡薄,但学习热情高。对本节内容了解不够,对于统计数据的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在小学虽有所接触,但运用得少。对于干湿计从没接触过,不知如何使用。大部分学生有室内养花等经验。

  【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分课内、课外两部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实施探究:设计测量计划,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结果,分工合作,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测量裸地、草坪和灌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测量、分析、归纳,认同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我市风沙大、气候干燥等问题),完成课内知识重组与能力创新的过程。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生物对环境还有哪些影响,在实践、探究和合作中完成本节拓展提升的学习。

  【课例赏析】

  王晓贞站在台前,大屏幕上展示着他们的调查报告。她用精练的语言向同学们汇报,她说:“我组由聪明伶俐的八人组成,分成三组分别测量裸地、草地、灌丛的温度和湿度,然后把记录的结果汇总并形成结论。请看,这是我们的实验报告。

  测量嫩江公园不同植被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调查人:王晓贞、曾雪、王浩博、孟繁志、容宇、郭丹、张鑫鑫、张旭 时间:2003年9月15日 天气:晴

  调查目的:为什么测量裸地、草地、灌丛中的温度和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的湿度和湿度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植物对空气温度和湿度有影响。 调查表如下。 裸地

  裸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

  草地

  草地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

  灌丛

  灌丛一天湿度变化示意图

  我们的探究结果是:裸地一天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最明显,中午湿度最小;草地、灌丛的湿度较大,灌丛的湿度大于草地的湿度;草地、灌丛中午湿度较大,中午裸地温度高于草地温度,也高于灌丛温度。

  我们的探究结论是:植物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大家对她的汇报报以热烈的掌声。她谦虚地说:“同学们对我们的探究有何问题,请批评指正。”思维敏捷的孟月说:“你们调查的是植物对空气的影响,为什么还要测量裸地温度和湿度?”她说:“这是为与草地和灌丛做对比。”于是我趁势指出科学研究应有对照实验,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前应确定变量而且保证变量只有一个。你们组是如何保证变量只有一个的呢?”“出发前我们共同对表,定好测量时间、间隔时间和次数。”“不同的组所测的数据不太一样,那么以谁为准呢?”孙子豪问。这时我没有说话,而是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活泼的张明朗说:“每一个组的数据都可能有误差,应该计算小组的平均值,这样误差会小些。”他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相机引导:“那么全班的测量结果呢?”于是各小组纷纷汇报数据,并很快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数据是科学工作者必须应有的科学态度。处理的方法很多,同学们用了图表、折线图、条形图等进行处理,老师要祝贺你们又掌握了一项本领。”“老师!为什么草地、灌丛中午的湿度大于早、晚的?”“哪位同学能解答”。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论点。于天乐说:“是因为植物会吐水”。“因为植物会吸收光”,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于是一场讨论又开始了。经过我的引领,最后形成结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由叶子散失水分,中午温度高,水分散失快,空气中含水量多,所以空气湿度大。

  我接着说:“同学们,于天慧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同学,让我们来听一听她们小组的

  论点。”于天慧来到讲台前,她说:“我们测量的结果与前几个组大体相同,但是在我们测量探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请同学们帮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上周六我组来到学校集合,准备到市一中校园测量,我们刚出教学楼,一阵大风刮来,灰尘四起,夹杂着纸屑。顿时校园内一片灰暗,空气干燥。我们赶紧捂着嘴跑到了校对面的市一中,可却是另一种景象:那里几乎没有风,而且空气让人觉得很舒服。当我们回望自己的校园时,校门前风沙卷着废纸、废塑料袋肆虐,我们往返两次对比了两处的场景。我校与市一中只一条路相隔,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谁能帮我们分析一下?”大家跃跃欲试,有的甚至站起来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于天慧能叫到他。我没有阻止。这时荣宇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就说:“那是因为我校校园内没有植物,而一中校园内四周都是植物。”于天慧高兴地说:“你说对了。那么如何解决呢?”孟繁志说:“多植树,种花草。”“你的建议很好。”“所以我组除测量干湿度,又因以上原因多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我校与一中的植被差异。通过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植被除了能增加空气湿度,还可防风,绿化环境。为此我们设计了未来的校园。”于是他们把未来校园模型抬到台前,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未来的校园。

  第六组的代表梁雪来到台前说:“我同意以上各小组的观点。我组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证明。我们的题目是测量室内空气湿度和温度与植物的关系。我们分别测量了不同居室的温度和湿度,结果如下表。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植物能增加空气的湿度。我建议居室内应放些植物。”

  张强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据我所知居室内放花不好,与人争夺氧气。”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反对,有的赞成。究竟好不好呢?我灵机一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对植物是吸氧还是放氧搞不清楚,我于是适时点拨,最后终于达成共识,白天卧室内可以放植物,因为植物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且还能增加空气湿度;晚间不要放植物,因为植物晚间只进行呼吸,与人争夺氧气。心灵的交融、智慧的碰撞拉近了师生关系,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我激动地说:“我祝贺你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交流,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你们逐渐成熟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植物除了能影响空气的湿度,还有许多作用。”“那好,你来说一说吧”。“我在少儿百科全书中看到圆柏这种植物能分泌杀菌素,能净化空气。”他的观点又启发了更多人的思维。大家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和分享,然后归纳出植物能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吸收灰尘、杀灭细菌、阻降噪音等。通过学生亲自测量、质疑、讨论,认同了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我最后通过开放式作业(常听人说:齐市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你如何认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进一步探究的空间。

  【案例评析】

  1.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本设计课程资源是丰富且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以多方面信息

  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教者从探究“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入手,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的基本课程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背景和知识积累挖掘潜在的人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的意义构建,形成解决“校园风沙干燥”“室内干燥”等实际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合理化的建议。这节课使他们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在探究第一中学校园植被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时,却发现了刮旋风的校园,这问题促使他们与探究实地进行对比观察、交流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不就是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吗!这定会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探究了。可见,教师有必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索,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形成环保意识。

  2.科学探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生命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亲历科学,这成为本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案例中石老师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而不在意其结论。她关注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将有可能形成哪些探究的意识、获得哪些探究的方法、体验哪些情感、提升哪些价值观。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问所解均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经验与享受中展现出来,不时碰撞出思想火花。居室和校园环境问题、中午草丛和灌丛的湿度等问题的发现、辨析及解决……这些,不仅会使他们感受和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探究“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的方法和策略,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探究,这样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到了很深的领域。没有学生亲自去嫩江公园、第一中学等地的探究,没有开发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程资源,又怎么能拨动情感的琴弦,引起心灵的共鸣,感受探究与创造的快乐呢?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策略浅谈

  摘要:

  生物中考是我们生物学科的一次大型考试。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接受这次检阅。首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做到“以课标定学”和“以考纲定学”,把握备考方向。其次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定、实施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

  关键词:

  中考复习;效率;复习计划;复习方法

  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教过的老师都知道,教学的难度相当大,因为只能把教学定位于授新课与复习课之间,一年时间要把两年教学任务完成且要有明显的效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如何提高八年级生物课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生物教师面前的问题。下面谈谈我校八年级生物备课组的作法:

  1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教学安排,我组的复习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6—5月20日)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以课本教材为主,辅以基础训练,再配以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集锦加以巩固;第二阶段(5月25日—6月10日)进一步夯实基础,完成几份以往几年各县质检卷;第三阶段(6月13日—6月20日)学生查漏补缺,落实知识。教师精心选题,学生做最后三份试题。

  2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2.1抓纲务本,突出重点

  重点的确定,一要看内容所占篇幅,二要看学生理解的难易程度,由此判断:生物圈中的人﹑绿色植物、生物的生殖发育及遗传变异等是教学的重点,肯定要读懂,讲透,练足。

  2.2创新方法,增强实效

  俗话说,思想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这里所说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首先说教法。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讲练结合是复习教学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语言的生动性。在语言的准确性与简洁性之间融合生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盎然,让学生从困倦学习中走出,做到学中乐,乐中学。如“血液”的教学,将红细胞称为“无私奉献者”,将白细胞称为“勇于献身者”,将血小板称为“称职的防汛工兵”,学生们都露出开心的笑容,且快速记忆。②教具的直观性。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教学挂图及实物,通过视觉吸引学生,并易于理解。如教学“血管”时,用上肢直接演示动脉和静脉流向,两手相连,形象地展示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看得真切,记得牢固。再说学法。首先要给学生学习的时间。我给学生有这样一个规定“:每课5分钟,每周晚自习10分钟。”让学生有时间去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点。其次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初中生物知识需要记忆的成分比较重,理解固然重要,记忆必不可少。对记忆的方法作些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本人最近几年的经验,证明以下几种方法对于指导学生记忆是非常有效的。举三种记忆方法:英语﹑拼音记忆法。如“血液成分”中红细胞代码为RBC,白细胞代码为WBC,其同类项为BC,第一个字母R﹑W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血红蛋白的代码为Hb,分别为拼音“红”“白”的第一个字母。2、谐音记忆法。微生物中营寄生生活的有细菌﹑真菌﹑病毒,将“细”用“飞白手法”换成“是”,记为“是真病”;微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有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谐音记为“难留肖”,意为姓肖的难以留住。3、配伍记忆法。缺生长激素患侏儒症简称为“生侏”;幼年缺甲状腺激素患呆小症简称为“甲呆”,避免了两类相似病例的混淆,遇到此类题目学生很快能做出判断。在学习策略的指导方面,我还在学生中试过互测互检法。学生不拘时间,不拘场合,在业余相互出题检测,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尤其要记印象不深的内容,结合别人的回答来记,效果比孤立地看书好几倍。

  2.3强化训练,步步提升

  “练”既是检测的手段,也是巩固的过程。在第一轮复习中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考纲要求”,并结合用好《双基优化训练》,这本配套练习“知识归纳”对学生宏观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起了提纲的作用“;中考例题解析”“适应训练”融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于一体,聚广度﹑新度﹑深度于一身,紧扣教材,联系生活,梯度适中。学生处理练习分三步完成:第一步“走出教材”﹙不看书﹚做有把握的题目;第二步“回归教材”查缺补漏,不会做的题目查阅教材后完成;第三步核对答案,纠正错误。收阅后对自查自纠做得好学生给予肯定,对出错率高的题目予以重点讲解。第二轮专题复习以“科学探究、识图解答、强化训练”为重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回顾,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与照应。习题处理中要关注内容和题型的拓展延伸,考试说明指出“不出旧题”,这就意味着出题的角度是可变的,涉及面会更宽。第三轮查缺补漏,落实知识的训练之中要加强题型研究。从近几年试题可以看出,单一题减少,综合题居多。以下题型值得关注:①.图表题。这类题目将教材内容抽象化,学生根据图表内容分析综合,进而得出结论。如《中考冲刺》P152第16题,此题涉及到肺﹑肾小球﹑组织细胞﹑消化道壁的血液循环。②.一个内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如“骨﹑骨连结﹑骨骼肌在运动系统中的作用依次是﹙﹚”考查了运动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如“以下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收缩状态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曲肘时收缩﹑舒张;B伸肘时舒张﹑收缩;C立正时两手自然下垂舒张﹑舒张;D直臂提水时收缩﹑舒张;”此题考查了骨骼肌不同情况下的四种状况,D项错误。③.实验题。考点无非人物,过程,结论,或用课本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复习中注重了题型变化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才会提高。

  总之,复习教学丰富多彩,复习方法也是灵活多样。只要教学灵活,科学合理,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冲刺才会后劲十足,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黄智海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1.

  [2]刘达玉.浅谈初中生物复习方法和策略,沙洋县李市中学[M],2010.4.

  [3]王霞.优化训练重实效,齐河县第三中学[M],山东,2010.8.

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2.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设计

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4.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5.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教案

244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