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数学教案的设计思路直接影响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效果。小编整理了关于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同旁内角形如字母“U”。

  思考:这三类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邻即不存在共公顶点;(2)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截线)上。

  三、例题

  例如图,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角?为什么?(2)如果∠1=∠4,那么∠1与∠2相等吗?∠1与∠3互补吗?为什么?

  D 3

  E

  C 解:(1)∠1与∠2是内错角,因为∠1与∠2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两旁;∠1与∠3是同旁内角,因为∠1与∠3在直线DE,BC之间,在截线AB的同旁;∠1与∠4是同位角,因为∠1与∠4在直线DE,BC的同方向,在截线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为∠2=∠4,所以∠1=∠2;因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与∠3互补。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1、2题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重点: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复习提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相交的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教具中木条b与c重合在一起,转动木条a确认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问:在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外,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

  2.教师演示教具.

  顺时针转动木条b两圈,让学生思考:把a、b想像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两条直线,顺时针转动b时,直线b与直线a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b与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形成共识.

  转动b时,直线b与c的交点从在直线a上A点向左边距离A点很远的点逐步接近A点,并垂合于A点,然后交点变为在A点的右边,逐步远离A点.继续转动下去,b与a的交点就会从A点的左边又转动A点的左边……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个直线b的位置,它与直线a左右两旁都没有交点.

  c

  c

  ab

  二、平行线定义表示法

  1.结合演示的结论,师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换言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这里―∥‖是平行符号.

  教师应强调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交点情况去确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即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2.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3.通过观察画图、归纳平行公理及推论.

  (1)由学生对照垂线的第一性质说出画图所得的结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4.归纳平行公理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 (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 (3)学生用三角尺与直尺用平推方验证b∥c. (4)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教师板书.

  结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b∥a,c∥a,那么b∥c. (5)简单应用.

  练习: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本练习是让学生在反复运用平行公理推论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论以及说理规范. 四、作业:课本P16.7,P17.11.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表达式:a+b=b+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


猜你感兴趣:

1.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免费下载

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下载

4.2017版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免费下载

5.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

183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