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新学期的到来又即将迎来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语文练习试卷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练习试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 huàn) 树杈.(chà) 熬.(áo)夜 B.粼粼..(línlín ) 诀.别 (júe) 姊.妹(zí) 荫蔽..(yīn bì) C.一霎.(chà)时 攲.斜(jí) 沐.(mù)浴 脸颊.(xiá) D.锤.(chuí)打 菡.萏.(hàn dàn) 徘徊.(huí) 絮絮..(xù)叨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内疚 歧斜 匿笑 形影不离 B.分岐 憔悴 攥着 不可抗拒C.脸颊 荡漾 祷告 各得其所 D.决别 繁衍 烂漫 自做主张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4、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看看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

  (3)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C.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啊!”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3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季的阳光,使贫困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

  现在沙漠的泉水,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乐曲

  7、默写(10分)

  (1)《咏雪》一文中用“ ”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

  (2)曹操的《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3)曲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写出了后禅院环境幽静,野鸟怡然自得,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5)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8、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5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 (2)寒雪日内集(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 (5)元方入门不顾(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一样的一组是( )(2分)

  A.寒雪日内集 日中不至 B.元方时年七岁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期日中 与人期行 D.下车引之 其邻人之父亦云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1、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二)送小龟回家

  一把花伞下,拥挤着我、妻、五岁的儿子,还有一只小龟。这是一个温情的世界。

  小雨把夜色洗得淡淡的。街上,________(闪动、流动、跳动)着七色伞。

  儿子在我怀中,小龟在儿子怀中,而妻,则依偎在我身旁。 那只小龟原是妻从市场买给儿子玩的。那天,儿子很惊奇很高兴地和小龟做了一天的游戏,可小龟不吃也不喝。晚上,儿子担心地问我:“小龟不吃饭,饿吗?”我想了想回答:“小龟大概想念爸爸妈妈了。”儿子听我这么说,想了想便________(要求、请求、央求)我和妈妈带着小龟去找它的爸爸妈妈。

  于是,我们一家三口在这秋雨纷纷的夜晚,带着小龟,来到了城西的河边。

  到了。我们站在河岸。妻在夜色中很妩媚,儿子很庄严。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吟唱。河上,几条捞沙的木船上亮着灯,那________(闪动、流动、跳动)的火焰映出几条汉子粗犷的脸。他们在喝酒哩。一只水鸟很孤独地在水面扇动着翅膀。

  “小龟的家在河里吗?”儿子认真地问我。

  我弯下腰对儿子说:“是的。小龟的爸爸妈妈就住在河里。” 儿子这才小心翼冀地把小龟放在河里,轻轻向前一推:“小龟回家吧。”

  小龟缩着头一动也不动。我们耐心地等着。小龟终于伸出了脑袋,潇洒地摇摇头,像是向我们致谢,又像是向我们道别。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儿子很兴奋地拥入我的怀抱,又拥入妻的怀抱,欢呼:“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我和妻相视一笑。我们给儿子编了一个多么动人的童话啊!我突然感动得要流泪。而妻,真的流泪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涟漪 ( ) 依偎 ( )粗犷( ) 妩媚( ) 2.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空白处。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儿子关心、爱护小龟的句子。

  4.文章结尾写“我”“要流泪”、“妻,真的流泪”,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5.《散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________关系,流露出对生命的________,强调的是一种________的精神。《送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

  彩,父母陪同儿子送小龟回家,寄寓着不能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思想,有一种__ ______之情。

  (三)体会爱心

  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

  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 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

  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拗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

  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母女俩要回北京了。女儿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

  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6.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干涸( ) 挑剔( ) 晶莹( ) 鄙夷( ) 7.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8.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谈谈。

  9.本文主要运用 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了小姑娘 的性格特点。

  10.“爱心”的含义是什么?

  11.通过读上文,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12.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四)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3.文章第三段中一共用了四个“相信”,它们的主语(陈述对象)一共有几个?都是谁?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14.作者说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那么,她对那些“赤诚忠厚”而准备“从容尽孝”的孩子持何态度呢?

  15.作者对求学的苦孩子和断然离去的游子都作了道德上的评价,请从文章中摘录出来这方面的语句。

  对求学的苦孩子: 对断然离去的游子: 16.作者主张如何尽孝心,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17.请从文章中摘录出两组富有哲理意义的格言式的句子来。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答案

  1A 2C 3A 4A 5A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排比句。(3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季的阳光,使贫困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 使饥渴难耐的人品到希望的甘甜/使口渴得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可贵/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乐曲,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暧/使踽踽(jǔ)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古诗文积累(15分) 7、默写(10分)

  (1)《咏雪》一文中用“ 撒盐空中差可拟 ”和“ 末若柳絮因风起 。”来比拟大雪纷纷。

  (2)曹操的《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3)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两句写出了后禅院环境幽静,野鸟怡然自得,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5)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8、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5分)

  (1)与儿女讲论文义 ( 谈论 ) (2)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3)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4)下车引之 (拉) (5)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课内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意思一样的一组是( C )(2分)

  A.寒雪日内集 日中不至 B.元方时年七岁 故时有物外之趣 C.期日中 与人期行 D.下车引之 其邻人之父亦云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到了正午还不到,那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父亲,那就是没有礼貌。 11、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4分)

  从 无信和无礼两方面去反驳他父亲友人的;从中可知元方是个明白事理、 落落大方(聪敏、不卑不亢)的孩子。 1.A

  2.流动央求 跳动

  3.(1)“小龟不吃饭,饿吗?”(2)“小龟的家在河里吗?”(3)“送小龟回家吧”(4)“小龟找到爸爸妈妈啦——”

  4.因为我和妻子见到儿子放小龟回家后的兴奋、欢呼,感受到儿子的纯真、善良,既高兴又激动。做母亲的更善于动情,所以“妻,真的流泪了”,而我则“要流泪”。

  5.和谐关系;使命感;理解和体谅;思家、团聚 6.(略)

  7.一位母亲带着幼小的女儿到贫穷落后的西部农村去体验没有水的感觉。 8.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大多是给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这位母亲却带着女儿到艰苦贫穷的地方去体验生活,所以说她“特别”。

  9.语言描写。天真、幼稚。

  10.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11.①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以磨练。②教育人们要尊重和帮助生活条件不如自己的人。

  12.(提示:要畅所欲言谈,只要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13.两个,第一个是“我”。第二个是: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 14.也不赞成。

  15.对求学的苦孩子:“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对断然离去的游子:“那是对生命

  的大不敬”。

  16.“抓紧”。

  17.①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②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猜你感兴趣:

1.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4.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

5.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11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