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为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达标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要准备好相关的试题来练习熟悉题型,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

  一、指出下列各组加粗字注音中有误的一项 (认清汉字,读准字音)

  1.A.讴歌ōu B.聘用pìn C.赫然hè D.旋涡xuàn ( )

  2.A.执着zhì B.遗孀shuāng C.工薪xīn D.勘察kān ( )

  3.A.踌罐chú B.憎恶zèng C.松涛tāo D.沉浸jìn ( )

  4.A.渗透shèn B.踱步duó C.慷慨kāng D.阖户hé ( )

  二、下列各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选出来(辨清字形,规范书写)

  1.A.背山旁水 B.吟诵 C.负荷 D.抚慰 ( )

  2.A.相得益章 B.谐调 C.俯览 D.生涯 ( )

  3.A.大声疾呼 B.提炼 C.奥悔 D.鞠躬 ( )

  4.A.相辅相成 B.抚摩 C.虐待 D.粦选 ( )

  三、解释加粗字的意义 (抓住关键字,正确理解词义)

  1.因陋就简___________ 2.大病初愈____________

  3.恣情悲痛___________ 4.轩然大波____________

  5.跻身行列___________ 6.萦系于怀____________

  7.别具匠心____________ 8.不能自已____________

  四、填空、默写(理解并记忆,增加语言积累,提高人文修养)

  1.高尔基是____________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魏巍,____________代作家,原名____________,曾用笔名____________。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等。

  3.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与美籍华人建筑师____________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中“我的根在中国”中“根”的含义是_______。

  4.鲁迅,原名____________,浙江___________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你最欣赏的鲁迅作品是____________。

  5.《赵普》选自____________,文章重点记叙了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文章刻画赵普形象,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写“____________”细节,表现赵普专心孜孜读书,写“____________”细节表现赵普沉着镇定。

  6.《周,你在哪里》是一首____________诗,作者____________。“我们对着大海喊:/周——”一句中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句中破折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这四年里,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的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 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 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松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文章从几个方面来描写外祖母的,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细致分析)

  2.“她今天样子很凶,……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一句中加粗的“还是”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仿写

  例句: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注意句式)

  4.“……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一句中加点的“一根不断的线”具体指什么?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却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6.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A.表示语意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语意的递进

  (二)

  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即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联系着质朴、节俭? 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

  我没有问过孙犁先生为什么总戴着套袖,若问,可能他会用简单的话告诉我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以为,孙犁先生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 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瓜葛,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缝制袜子所付出的真诚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倾注的一个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天性。zī养作家心灵的,始终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所以,当多年以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会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怕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了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我第四次与孙犁先生见面是去年10月16日。这时他已久病在床,住医院多年。我知道病弱的孙犁先生肯定不希望被频频打扰,但是去医院看望他的想法又是那么固执。感谢《天津日报》文艺部的宋曙光同志和孙犁的女儿孙晓玲女士,他们满足了我的要求,细心安排,并一同陪我去了医院。病床上的孙犁先生已是半昏迷状态,他的身材不再高大,他那双目光温厚、很少朝你直视的眼睛也几近失明。但是当我握住他微凉的瘦弱的手,孙晓玲告诉他“铁凝看您来了”时,孙犁先生竟很快作出了反应,他紧握住我的手高声说:“你好吧?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他那洪亮的声音与他的病体形成的巨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十分惊异。我想眼前这位老人是要倾尽心力才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的,这真挚的问候让我这个晚辈又难过,又觉得担待不起。在四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也大声说了一些问候的话,孙犁先生的嘴唇一直rú动着,却没有能知道他在说什么。在他身上,盖有一床蓝底儿、小红花的薄棉被,这不是医院的寝具,一定是家人为他缝制的吧,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仿佛孙犁先生仍然亲近着人间的烟火,也使呆板的病房变得温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

  “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直到今年7月10日孙犁先生逝世,我经常想孙犁先生在病床上高声对我说的话。

  以我仅仅同孙犁先生见过四面的微薄感受,要理解这位大家是困难的。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寻寂寞,深居简出,粗茶淡饭,或者还给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觉里,或许他的孤傲与谦逊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丽与突然的冷峻ruì智并存。倘若我们读过他为《孙犁文集》所写的前言,便会真切地知道他对自己有着多少不满。因此我更愿意揣测,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终埋藏着一个大家真正的谦逊。没有这份谦逊,他又怎能甘用一生的时间来苛刻地磨lì他所有的篇章呢。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zī)_______养 ②(rú)_______动 ③(ruì)_______智 ④磨(lì)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

  (仔细搜寻,答案在文中)

  ①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②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

  3.作者说:“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从来就说不清楚。”读了本文,你清楚吗? 谈谈你的看法。(找出关键句,进行深入归纳)

  4.“真的棉布里絮着真的棉花”句中两个“真”是否多余?

  (去掉后,比较效果,得出结论)

  5.“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孙犁先生。”朗读时应重读哪几个词?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从文章看,孙犁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对孙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三)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⑥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⑦今天想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1.说说下面加粗词在文章里的作用 (揣摩老师对学生的爱)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②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在第③自然段中“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边两个句子,选择恰当的一个用到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②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应该选用第______________句。 (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蔡芸芝先生“最使我难忘”?概括选文的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简要概括)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答案:

  一、1.D(xuán)2.A(zhí)3.B(zēng)4.C(kāng)

  二、1.A(傍)2.A(彰)3.C(懊)4.D(遴)

  三、1.根据2.痊愈3.放纵4.形容很大的样子5.登,上升6.记挂、牵挂7.巧妙的心思8.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四、1.前苏联《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2.现 魏鸿杰 红杨树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3.贝聿铭 生命之根,民族之根4.周树人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最欣赏的鲁迅作品,只要是鲁迅作品都可以5.《宋史》 刻苦读书 奏荐人才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阖户启箧取书”“跪而拾之”6.抒情 柯岩 声音延长 强调7.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 我咬紧了牙 哼都不哼一声 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五、(一)1.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的,即外貌和语言。作者抓住“头发”和“眼睛”描写她的外形美,抓住她的语言来写她的心灵美,表现了外祖母对后辈的关爱和尊重,表现了外祖母对人性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2.不能。“还是”表明外祖母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不忘对后辈的关爱和尊重,更能体现外祖母的心地善良。

  3.提示:先打个比方,再顺着这个比方说下去。

  4.具体指外祖母对世界无私的爱。

  5.“我”所以视外婆为“朋友”,是因为外婆不仅不虐待“我”,关爱“我”,而且还能平等地对待“我”。外婆由把“躲在黑暗中睡觉”的“我”叫醒后,是最多地把生活的知识和思想的蜜送给“我”的人,哺育培养了“我”对生活积极的态度和反抗精神,使我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所以我视外婆为“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

  6.C

  (二)1.①滋 ②蠕 ③睿 ④砺

  2.①做事时为了保护衣服临时戴上的东西,这里指套袖。

  ②“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怕把纸糟蹋了……”

  3.孙犁所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是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4.不多余。两个“真”强调的是孙犁自始至终的那种质朴、节俭、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风格。

  5.“最后一次”,抒发了作者对孙犁先生无限怀念的感情。

  6.①从文章看,孙犁是个淡泊名利,质朴节俭,孤傲而又谦逊的人。

  ②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三)1.①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①意思是调皮、机灵。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

  2.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3.选用第①句。第①句的词序是“接近”在先,“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

  4.①爱学生②开阔学生眼界(或以课本之外的知识丰富学生)③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


看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苏教版

2.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复习指导

4.苏教版2016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1715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