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

  敢于向七年级语文补充习题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一)

  古代寓言二则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大意(略) 寓意:《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随文练习

  一、1.(1)坐 座 (2)反 返

  2.A(A项中的“度”,量度,动词,读。B、C两项中的“度”指量度好的尺码,是名词,都读。D项中的“度”,是“过”的意思,虽是动词,但它不是忖度、揣度、计算、推测的意思,所以也读)

  3.(1)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2)“何不试之以足”即“何不以足试之”,这里的“之”指履 (3)往、到 它,指量度好的尺码

  4.(1)等返回集市,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我宁可相信量度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5.因为墨守成规,不相信实际。(大意如此)

  二、1.E(指示代词,这儿)2.C(他,而其他三句的“其”都是“他的”意思)3.(1)表示转折,却 (2)表示承接,可不译 (3)表示转折,却 4.(1)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来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只要大意对)

  三、C

  问题探究

  一、大意:宋国有个种田人,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田中的树桩上,便毫不费力地将这只兔子捡回家,并从此放下手里的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兔子。兔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而遭人耻笑。 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存有不经过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二、1.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只要大意如此)

  2.无论认为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负面影响,还是有正面影响,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可以。所举例子不受限制。

  小卡片

  示例:买椟还珠 井底之蛙 亡羊补牢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南辕北辙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二)

  为你打开一扇门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称为序文或书序。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与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作者旨在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激发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我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随文练习

  一、诠 裨 聊 憬 凝 徘

  二、留—浏 哀—衰 墨—默 怂—耸

  三、1.不同。第一个“世界”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第二个“世界”是指领域。前者是泛指,范围大;后者是特指,范围小。“你”是指青少年读者。

  2.爱好文学,陶醉于文学中。 麻木,对文学不感兴趣。

  3.用生动的形象来解释、说明。

  4.不能。因为“憧憬”是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理想”则大多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

  四、1.浏览 2.洞开 3.神奇

  五、1.“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它的字面意思是为青少年打开某一领域的入口,深层意思是让青少年由此登堂入室,尽情领略文学这一领域的无限风光。把它作为我们学习语文的第一篇课文,说明这个“门”不仅是领略文学之门,也是学习语文之门,更是踏入初中生活之门。

  2.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例如:《水浒传》是宋末汉族农民起义的形象史。《三国演义》是魏、蜀、吴三国历史的形象史。《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不限此例) 3.(1)包括文化、知识、智慧、情感四个方面。 (2)从时间上说是长期的,从方式上说是潜移默化的。 4.二者都是指“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六、1.示例:周恩来,是人民的好儿子,是人民的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是世界领袖人物的表率。 2.

  示例:优秀的音乐作品陶冶着人类的情操和心灵,凝聚着人类美妙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 3.示例: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知识。它对你大有裨益,在这千姿百态的世界里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问题探究

  一、1.(1)经历世事 (2)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 (3)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

  2.B[①②③三句从“关闭着门”说到门内有什么,再说到怎样打开这些门。是层层递进的。而④⑤⑥句是阐述句③的:句④从正面说(打开这些门),句⑤⑥是从反面说(不打开这些门)]。

  3.①愿意花时间;②愿意花功夫;③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二、1.不能。这三个词都起着修饰与限制作用。如去掉,句子就显得枯燥无味。

  2.不能。“敲击”一词太重,没有“拨动”一词感情细腻。至于“打动”一词则太普通,缺乏文采。

  3.“回声”是指现实生活的写照。“折光”是指梦想的反映。“交汇”是指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全句运用了比喻、排比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文学作品的特点,它能跨越时空,交汇虚实,启迪读者自由地想像。

  4.

  示例:你是我最忠诚的朋友。我悲痛时,你安慰我;我受挫折时,你鼓励我。

  小卡片

  示例:文学是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现代汉语大词典》)什么是文学?大家愿意回答,答案很多,却都不能成为定论。也许根本就不会有定论,因为文学的定义得根据文学作品,而作品是随时代演变,随时代堆积的。因演变而质有不同,因堆积而量有不同,这种种不同都能影响到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上。(朱自清)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三)

  往事依依补充习题答案

  预习提示

  一、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以趣动人)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以美动人)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以情动人)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以理服人)

  随文练习

  一、省略

  二、尤—犹 头—投 贻—怡 生—胜 声—生

  三、C

  四、1.(1)凝视(2)凝注 2.(1)沉醉 (2)沉浸 3.(1)充满 (2)注满

  五、1.“传染”这里是指因接触而使情绪、感情受影响,发生类似的变化。

  2.“花环”比喻梦想和理想;“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意思是构筑童年的生活理想。

  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七、课题定为“往事依依”,一是为了适应“金色年华”这个栏目,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好些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

  问题探究

  一、1.相同之处:讲的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 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2.按逻辑顺序展开的。先描写老师讲课的特点,接着写老师讲课对学生的感染力,最后写老师讲课对学生的久远影响。

  3.略

  二、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强调与突出表现作者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喜爱之情。

  3.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也越强。(大意如此)

  4.冰心认为读书能感染人、陶冶人的性情,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人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创作素养。

  5.示例:读书不可毫无目的地去读,也不是什么书都拿来读,而应有所选择和比较。总之,我们要做到如作者所说,多读书,读好书。(注意:既要总结前二位同学的观点,又要有自己的补充。总之不能离开作者“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意思)

  小卡片

  示例:

  于 漪 赠 言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苏教版答案相关文章:

1.7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7年级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3.七年级上册生物补充习题答案苏教版

4.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补充习题答案

5.初一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218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