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语文 >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

  做七年级语文伴你学习题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伴你学答案

  1.略

  2.含义:把青少年朋友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一是标题醒目;二是采用比喻的写法,生动形象,三是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3.(1)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2)文学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3)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

  (4)是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重要途径。

  4.示例:《红楼梦》就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代缩影,也是人类美好的感情之一的爱情的生动诠释。

  5.略(只要谈出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并言之成理即可)

  6.略

  7.huái bì mào pō 憧 帷 诠 谛

  8.(1)领域 文学之门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未知的领域

  9.D

  10.简要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1.不能,因为“丰富人的感情”比“增长人的知识”的意思进了一层,同时也呼应了上一句。

  12.从反面揭示了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义,敦促人们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地培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13.示例:文学是广袤的大地,文学是辽阔的天空,文学是苍茫的宇宙。(提示:只要比喻妥帖,运用排比即可)

  14.(1)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2)比喻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3)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事物。

  (4)比喻心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1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下文。说明童年生活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或者说是作家创作的源泉),阐述了标题“童年”和“文学梦”的关系。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学”比作“明灯”,写出了文学在莫言成长中起到指引他前进的方向,给了他前进的力量的作用。

  17.①因作文被当成范文在班级诵读而胸怀作家梦;②迸发才思和**而不断创作;③爱文学如生命而坚持梦想。

  18.人总是会一定程度地接触文学的,有的接触机会多一些,有的接触机会少一些;人们喜欢文学的程度也有轻有重,如果幸运地痴爱文学,那么就要一定坚持,不断地阅读与创作,文学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的。(意思对即可)

  19.示例一:莫言爷爷,在实现您童年文学梦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谢谢!

  示例二:莫言爷爷,我也想立志成为您那样的作家,我在写作文时该注意点什么呢?谢谢!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二)

  往事依依伴你学答案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居夏日》)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朱熹《题榴花》)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略

  3.示例:(1)小时看画和《水浒传》插图;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3)听老师讲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南归》

  4.“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扣住了“依依”一词,突出了往事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这样写,突出了回忆往事的意义,抒发了“依依”的深情,总结全文,呼应了开头和题目。

  5.示例:(1)“百看不厌”“凝视”“徜徉”“津津有味”等词语表现了“我”看画入迷的情景。

  (2)“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表明“我”入神;“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身临其境”等词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形象地写出了“我”入神的感受。这些情景的描写,充分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慷慨悲歌”,“凝注在眼睛里”。学生:“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感慨万端”,“传染了整个教室”,“深深感动”,“镌刻在我的心上”。两人身份不同:一为国文老师,一为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内容不同: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不同:一位头和肩膀左右左右摇晃,一为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学生的感受与收获不同:一为“爱国情怀油然而生”,一为“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7.示例: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8.徜徉(cháng yáng) 慷慨(kǎi) 雕镂(lòu) 烟波浩渺(hào miǎo) 谆谆教诲(zhūn zhūn) 水泊梁山(pō) 阴晴雨晦(huì) 镌刻(juān)

  9.略(参考第1题答案)

  10.回忆初中读书时听国文老师讲课而怡情明理,激起课外阅读兴趣的情景。

  11.不能去掉,“每次”和“总是”都写出了我读诗之后所产生的深刻印象。

  12.第一位老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第二位老师教授的是田汉的新诗,朗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13.示例: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中嬉戏

  14.阿长是一个真诚、热情、淳朴、善良、关心帮助孩子的劳动妇女。

  15.想不到阿长会给自己买书,别人不肯做或做不到的事,她居然做成了。

  16.孩子对新奇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结合读书体验,言之有理即可)

  17.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增加了“我”对绘图书的兴趣,此后“我”就更加努力去搜集这类书了。(文中有“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一句)

  18.深深的怀念、感激,也有对不知道其姓名、经历的内疚之情。

  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三)

  夏伴你学答案

  1.(1)沸腾(fèi) 芊芊(qiān) 黛色(dài) 主宰(zǎ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发(bèng) 苦涩(sè)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承前启后 细滋慢长(zī) 春日融融 秋日澹澹(dàn) 闲情逸致

  (2)片 堵 声 艘 根 种 缕 泓

  2.夏的特点是紧张、热烈、急促。 文章的第1自然段总写了夏的特点。

  3.示例一:夏之热烈在于林带上的淡淡绿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示例二:夏之热烈、急促在于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示例三:夏之热烈在于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示例四:夏之热烈在于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示例五:夏之紧张、热烈、急促在于棉苗、高粱、玉米、瓜秧,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示例六:夏之紧张在于农民弯着腰,流着汗,挥镰紧张割麦。

  4.(1)最生动的动词。①“烘烤”一词能使我们形象地感受到夏天太阳光特别猛烈,夏天就像一个大火炉一样。②“翻滚、扑打”形象地写出麦子之多之旺盛,描写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③“扑打”不仅描写了景物的动态,而且描写的场面十分辽阔壮观。④“涌”指水或云气冒出来。这里描写田野里麦浪翻滚的一种动态情景。“挑”字,让我们感到了棉苗蓬勃生长的自豪、得意。⑤“举”字,让我们感到了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

  (2)最美句式。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②农民劳动“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想着快打,快打”,句子多短小,读起来节奏快,正表现了农民劳动的紧张。

  (3)最妙修辞。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最能表现夏天特点,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到来的过程。②“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采用拟人的手法,用夸张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热烈程度和磅礴气势,且很有情趣。“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运用比喻,麦浪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比喻其疾速、气势雄壮。③“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表现夏天的旺盛活力。它们仿佛都在紧紧抓住这美好的年华大显身手,通过出神入化的描绘让我们从这些夏的宠儿身上感受到了人的风采,人的气度,人的灵秀。

  (4)最奇特的想象。“扑打”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公路上的汽车。这是作者奇特的想象,无边无际的麦子一直连到天边,展现了一片丰收在望的热烈图景。

  5.略

  6.fèi bèng qiān qiān 黛 宰 磅礴

  7.示例:夏之色为灿烂的黄,如麦穗,如夏花,象征着生命的旺盛;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含万物的静谧。

  8.作者拿春夏景物进行了比较:通过“芊芊细草”与“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与“黛色长墙”的比较,突出夏天草的茂盛、树的粗壮,从而表现了夏的热烈。文章显得曲折有致。

  9.热烈、紧张、急促。

  10.“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1.修辞:运用反复手法,“快割,快割”“快打,快打”,渲染了劳动的紧张气氛。句式:句子多短小,读起来节奏快,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紧张。

  12.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13.示例:苦(咸)的,麦子是农民用苦涩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香的,麦子有一种熟透了的香味;甜的,麦子是农民劳动丰收的果实,是农民的创造。它有阳光的味道,风雨的味道,父老乡亲的味道。(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4.示例:那一队一队的蝉高踞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把各自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它们有时合唱有时独唱,也有成双成对唱着二重唱的,声音甜美温柔,那该是情歌吧!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烦恼和忧虑,沉静其中,悠游自得。

  15.夏是浓烈、勃发、兴盛、充沛的,夏还是热烈、奔放、节拍急促的。

  16.简笔勾勒夏云、夏雨、夏风;浓墨重彩地铺陈绿遍天涯、绿透世界的夏绿,细致入微地描画昂扬、向上、进取的夏虫。

  17.对比、比喻。将春的悠然、秋的舒缓与夏的急促对比,从而突出夏的急迫、热烈;将秋的节奏比成牧歌,形象地表现秋的舒缓,将夏管比成西班牙舞般的飞旋,生动地表现夏的急促。

  18.将盛夏比喻**生中风华正茂的青年和壮年时期,比喻成华夏古国本世纪的盛世,从而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19.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夏》与《夏歌》都抒发对夏的赞美,对农民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看了“江苏省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的人还看了: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伴你学答案参考

2.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苏教版答案

3.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苏教版

4.七年级上册语文伴你学答案

5.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伴你学答案

246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