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与理解
初一语文阅读与理解
对于阅读题的练习,会让你得到新的收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阅读与理解以供大家学习。
初一语文阅读与理解(一)
雪花飞舞出漫天诗意,钟声敲开了世纪之门。人类社会在它的辉煌与悲壮的沉浮之间,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公元2001年,将在世人心中矗立起一座里程碑。
新的百年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降临,中国和世界再一次面对着一个新的时间,一个新的历史,一个新的世纪。
新的世纪,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端,充满着新的理想、新的希望。
东方的太阳升起来了,当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出现在祖国大陆的上空时,华夏儿女满怀喜悦和激情。这是一束神奇的亮点,迸发出金红与橙黄交相辉映的曙光;她使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带着那久远珍藏着美好生活的憧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世纪之约……
相约新世纪,我们共同走进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绿色的春意,充满着活力和生机,其中最让人们心潮澎湃的就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我们憧憬,我们期望,一个闪耀着温暖和光辉的新世纪,科学必将更加广泛地走入人类社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妩媚的春光。相约新世纪,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考验,新的竞争,新的挑战。在历尽艰苦的跋涉和奋力的攀援后,我们除了感奋“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更多的是涌动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使命感。因为,我们期待着的那帧美丽风景不会轻而易举地看到,眼前那座新的巍峨高峰正需要我们坚忍不拔地登攀。
相约新世纪,我们更需团结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新世纪的希望、理想和求索,像一把火炬,已熊熊燃烧,放射出金色灿烂的光芒,它将长久地催动我们去不懈地奋争,勇敢地前进,共同托起新一轮太阳,一道走进那令人神往的阳光地带。我们相信,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祈祷和肩上的责任。同时也相信,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一定能够作出比我们千年前老祖宗出色得多的贡献。
相约新世纪,我们用学识去构筑新的大厦,用智慧去开拓和创造未来。世纪之交,知识在急剧升值,知识创新的意义正被人们重估,这是新世纪一个鲜明的标识。这使我想起了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科技通天鹏程展,知识为镜日月宽。”知识是现代社会的“入门券”,知识是充分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智力资源是一种资本和财富,对此我们不仅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应该加倍地开发这个无尽的宝藏,并真正化作创新的不竭动力。
相 约新世纪,我们相约在党旗下,相约在国旗下,相约在军旗下。在新世纪的风雨中,用我们的党性和军魂,用我们的信仰和忠诚,托起共和国军人的凛凛风骨,履行共和国军人的神圣承诺。
相约新世纪,我们最需要用激情去召唤理想,用激情去激发斗志,用激情去创造和实现美好的愿望。因为激情是一种能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动力,是一种信念的支撑。激情回荡在我们生命的天空,闪耀着我们生命的律动,它一定能够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一定能够奏出最新最美的乐章,让未来的世界更加明媚,更加灿烂。
相约新世纪,让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一同走进新的阳光,一同走进新的时代。
1. 解释下列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脍炙人口:
升值:
2.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3.简要写出文章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 ________________,作者确立这样的感情基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分别写出文中引用的两句诗句的上句。
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_________________ ,而今迈步从头越。
6.作者在文中说“知识是现代社会的‘入门券’,知识是充分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仿照这个句子想象一下看看“知识”还能是什么,请写两个句子:
知识是 __________ 。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语文阅读与理解(二)
①我喜欢树。人在路上走,看到田野里一株一株独立的树,心总是难免为它所触动。秋天里,庄稼都已经收割回家,田野里更加空阔辽远,一株树孤零零站在那里,有如一个孤独的人。特别是一株小树,恰像一个孤独的少年,尤其使人牵念。陶渊明诗云:“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株独立的树是自足的,它不依赖于别的什么东西而存在,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②昨天,我在路上走,看到了几株孤独的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③有一种树长在远处,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当然,我叫不上它的名字只能怪我,不能怪树。我就见过这种树中的一株,这株树长得很有意思。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攀固了的焰火。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也没有什么庄稼,它就孤独地自己站着,持久地演示着绿色辐射的特技。
④白杨一般总是作为行道树,给栽在大路的两边。站成一排的白杨很是威风,也很有看头。不过还不如单独长着的白杨更有意味。茅盾曾说,白杨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又说它的枝丫决不旁逸斜出。我想,他的白杨,是在新疆和河西走廊看到的,所谓的新疆杨,与我们这儿的杨树不同。我们这儿的白杨,也是有一根主干,努力地向上伸展,下面的枝丫如何,它好像就顾不上了。杨树的干是很直的,不过那不是几何学意义上的直线,远远看去,它像是书法名家笔下的线条,极有意味,又富于变化。它的树枝细而且短,向左向右参差地伸展,树叶也稀稀落落,漫不经心。这不要紧,只要有了那条贯通上下的主干,这株树就显得极有章法。直说了吧,单独长在田野里的一株杨树,那是很美的。
⑤不过,最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是那株梧桐。
⑥我在冠县东北部的兰沃乡看到一株梧桐。兰沃是水果之乡,多是梨树,路边都植白杨,那株梧桐显得突兀。我老远就看见了它,并惊异于它的沉着和大气。这株梧桐异常高大,异常雄伟。已经是晚秋天气,它还披挂齐整,似乎尚未感到秋的来临。它的树干很粗,很直,也很高,树冠也很宽博,枝杈一层层地堆叠着,充分使用着每一寸空间。那绿色是秋之绿,是不可摧折的生命力的体现,是历尽沧桑的波澜不惊。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又像一个无忧无惧、心胸博大的树之王。
⑦看到田野上孤独的树,一般是在晴好的白天。到了傍晚,或者遇到雨雪的天气,人们都要回到屋顶之下,剩下那树在地里孤单单地站着。我没有观赏过风雨之中那孤独的树是一种什么样姿态。不过,那美丽的白杨和沉着的梧桐,应该是不怎么惧怕风和雨的。即使再严重的境遇,我想,那树也会坦然承受,至少不会失态。
⑧与成片的树和成排的树相比,孤独的树更能体现个性,因此更易让人辨识。我喜欢独自生长的树。我觉得,孤独的树一般都显得落落寡合,也很是谦虚,这我很喜欢。我真希望自己能有陶渊明的悠闲,提一壶酒,走到田野里的一棵树下,将酒壶挂在枯枝上,或席地而坐,或干脆就躺在树下,那种时光真是叫人神往。
1.文中写了哪三株孤独的树?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三株树的?
2.指出第⑤段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3.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引陶渊明、茅盾作品中的句子,各有什么作用?
4.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两句任选其一)
A.它的树冠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像是凝固了的绿色爆炸,或者像凝固了的焰火。
B.它自然达观,心平气和,不骄不矜,不怨不怒,如一个历尽忧患、火气消尽的老人……
5.结合全文看,作者喜欢独自生长的树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