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政治 >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

时间: 郑晓823 分享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

  在即将到来的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复习的效果会更好一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

  一、单选题(答案只有一个,请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共11题,每题2分,共22分)

  1.上课要有课堂纪律,宿舍要有宿舍管理规定,比赛要有比赛规则。这说明

  A.纪律等规则限制人们自由

  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完全靠纪律约束

  D.社会公共生活不可能有共同的准则

  2.法律之所以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是因为

  ①法律的制定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②法律的实施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③法律的约束力不同于其他行为规范 ④法律对违法犯罪分子有制裁作用,对其他公民则不起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3.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规定公民的义务

  4.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

  A.人们行为的最高境界 B.人们行为的底线

  C.人们行为的一般境界 D.人们行为的中线

  5.判断一种行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这种行为

  А.是否触犯法律 В.是否触犯刑法

  С.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辍学后不思悔改,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受到公安机关的拘留。后来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据此回答6—7题。

  6.你觉得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

  ①交友不慎 ②自制力差 ③道德水平低 ④法制观念淡薄 ⑤交了许多好朋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错误的做法是

  A.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B.维护法律的尊严

  C.自觉依法自律 D.要从大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8.未成年人是指

  A.未读完初中的人 B.未读完高中的人

  C.未读完大学的人 D.未满18 岁的人

  9.当前,我国的网吧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有许多店主非法经营,导致许多未成年人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2006年9月,东莞市各地区充分重视黑网吧的整治工作。其中大岭山镇公安、工商、文化执法大队查处“黑网吧”4家,“黑影吧”5家,还缴获了大批非法经营的光碟。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

  10.之所以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生理不成熟 ②未成年人缺乏经济实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③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④ 法律规定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四道防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党和国家制定的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婚姻法》 D.《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12.下列关于犯罪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②.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③.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以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3.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其包括

  ①.管制、拘役 ②、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③.剥夺政治权利 ④、死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我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绝大多数在违法犯罪之前很少或根本未接触过法律知识。他们视法律为儿戏,在作案时不知道或根本没想到这是违法犯罪行为,也不知道或很少知道这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①.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②.对未成年人必须进行及时的普法教育

  ③.法制不完备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

  ④.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是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2 / 5页

  15.近年来,有些家长认为读书不如赚钱,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要未成年人子女弃学从商、打工,出现了一些小保姆、小个体户、童工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违反了家庭保护的相关规定 ②.这些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③.这些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④.这样做有利于未成年人早日成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打官司指的是诉讼。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 )的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①.最正规 ②.最权威 ③.最一般 ④.最有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八年级学生洋洋的母亲早逝,去年父亲因为车祸也离他而去。父亲留下遗产10万元,房子一套。父亲去世后,多年不来往的叔叔坚决要求分割遗产。无奈之下,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经过法院判决,洋洋继承父亲的全部遗产。洋洋将叔叔告上法庭的行为

  ①.属于民事诉讼

  ②.是采取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

  ③.是为了获得财产而采取正当的做法

  ④.是采用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合法的权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非选择题部分

  18.(辨析)有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看来,好学生、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请对这位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8分)

  19、以“我的一天”为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1)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哪些属于道德的?哪些属于纪律的?哪些属于法律的?(6分)

  (2)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规则,你的生活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有什么不便?(2分)

  20、(材料分析)材料:2005年10月20日晚上21:00左右,在东莞市某镇,一名老师在和她的朋友逛街。在经过一条较为安静的街道的时候,后面突然窜出来两名歹徒。他们用钝器猛敲该老师的头部,导致该老师当场昏迷不醒,歹徒同时抢去了该老师的项链和钱包、手机等值钱物品。她的朋友吓得躲在一边,不敢动弹。也许是歹徒做贼心虚,来不及对她的朋友下手,他们很快就逃离了现场。后来,在医生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该老师已完全康复。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本和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你刚好路过,看到歹徒正在抢劫,你会怎么做?(4分)

  (2)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4分)

  (3)从这段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21、(案例分析)吴某已满14周岁,经常小偷小摸,虽被老师多次教育仍不悔改。后因到某电子市场偷钱包,被公安局拘留15天。吴某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认为是学校到公安局说

  第3 / 5页

  了他的坏话,于是在教学楼里放火,造成几十万元损失,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吴某放火前后行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0分)

  22、(案例分析)小芳是一个只有13岁的女孩。父亲不幸去世后,她随母亲来到继父家生活。继父家还有一个小弟弟。小芳刚读完五年级,继父就不让她上学,把她送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小芳几次哭着找继父要求让她上学,可是继父以家中困难为由不让小芳上学。小芳把她的情况向妇联做了反映。在妇联的关心下,小芳终于圆了上学梦。

  (1)继父的行为符合对未成年人实行家庭保护的要求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2)小芳是通过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这说明了什么?(4分)

  (3)如果教育、协商、调解都不能解决小芳的问题,你认为小芳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23、(拓展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但我们身边仍然存在着不少违反“规矩”、破坏秩序的行为。

  (1)列举一个此方面的行为:(2分)

  (2)这一行为的危害有:(2分)

  (3)这一行为应受到的处罚是:(2分)

  (4)为避免和减少类似行为,你的建议是:(4分)

  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只有一个,请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共22题,每题2分,共44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题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每题3分,共24分。多选不得

  三、辨析题(本小题14分)

  18.答:(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1分)

  (2)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材料中的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是错误的。(3分)

  (3)好学生、好孩子并不代表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好孩子如果不加强自我防范,也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自我防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②重视道德修养,加强修养,践行道德。③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3分)

  (4)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好学生、好孩子的道德水平一定就高,法制观念一定就很强。(1分)

  19、(1)列举的规则符合要求即可。(2)言之有理即可。(8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小题 18分)

  20、答:(1)①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②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③在面对歹徒时,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4分)

  (2)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会造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危害:

  ①对自己而言,他们会葬送了自己的未来,并且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②对家人而言,他们辜负了父母的希望,可能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家庭破裂等。③对他人而言,他们侵犯了别人的财产权和人身安全,对他人的财物和生命造成了危害。④对社会而言,他们扰乱了治安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4分)

  (3)略(4分)

  加分说明:

  1.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如果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谈得较为深入的,可以适当加2-3分,但主观题部分所得分数不得超过60分。

  3.如果学生能够充分结合材料,并且结合课本知识,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以适当加2-3分,但主观题部分所得分数不得超过60分。

  五、案例分析题

  21、共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不同点:放火前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较小;放火的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启示:我们要依法律己,防微杜渐。(10分)

  22、(1)不符合。因为继父的行为侵犯了小芳正当的受教育权,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要求。(4分)

  (2)小芳通过非诉讼手段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维护权益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4分)

  (3)小芳可选择诉讼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如果采取别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勇敢地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因为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4分)

  23、略。(10分)

看过七年级下册政治第四单元的测试训练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政治第四单元检测题

2.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测评题及答案

4.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单元测试题教科版

11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