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2017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2017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2017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地理的应考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地理备考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一、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复习时对每一部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必须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必须做到胸中有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走弯路,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二、概念原理要讲透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如:锋面、锋线、锋;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冲(洪)积扇、冲(洪)积平原;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等等。原理往往是解释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如: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等等。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依据,实际问题也就可以解决。

  三、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理复习应立足基础,重视基础,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辅以针对训练及变式训练,强化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考练方面做到精选、精练、精评

  进入高三,练习越来越多了。每堂课要有练习,每个单元有小测验。高考题和模拟题一般综合性很强,老师要多做题从高考题和各地同期模拟题中删选本章节的题目,题目一定不能太综合,要有针对性。必要时要自己进行重组,要学会自己命题。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注意强调答题的规范化,用词的专业化。防止学生答题措词不严谨、词不达意,缺少必要的“地理”语言,导致踩不上点而丢分。

  五、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引导学生平时应关注时事热点,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进行思考分析,真正做到学“有用”的地理。

  2017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记忆策略

  一、根据知识结构,注意先记什么、后记什么。

  先简单,后复杂。复杂的问题未必是重点,但它一定是难点。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先要“牢记”的是等高线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各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情形、比例尺等。要在把简单知识弄清楚后,再去攻克难点。

  先主干,后枝叶。“干”是纵向的、结构性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枝”是横向的、伸展性的知识,如对主干知识的阐述、应用等。毕竟“枝”是在“干”上生长出来的,其重要性当然比“干”次要些。例如,相对于“形成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而言,“下垫面的比热容、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对气流的影响状况的差异”就次要些,原因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诠释。

  先概括,后具体。概括往往表达的是整体性的特征,具体则是局部细节上的描述。例如,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特征”,从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理解,但在局部上我们还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月等。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词就对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二、把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记忆。

  在生活场景中记忆。把课本知识放到生活场景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借助“早上上学时太阳的高度”这一情景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通过图形记忆。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记忆的效率也快得多。例如,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果借助“夏至日日照图”记忆,效果会很好。

  在联系中记忆。一根竹竿立不稳,把几根竹竿绑在一起就立稳了。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在联系中记忆,不仅效率高,被回忆起的机会也要多得多。例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把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联系起来,把“对流”与气温的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把“天气”与对流运动联系起来,前后形成一个逐级因果关系的知识链,并以“气温垂直变化图”做引领。

275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