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做好知识点点的复习,是提高成绩的一条途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人口与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人口素质与环境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生在二战以后阶段;原因是(1)科技进步,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2)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高增长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这是由死亡率下降引起的。

  人口增长减缓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这是由出生率下降引起的,原因是(1)国家人口政策;(2)社会、家庭生育观念转变;(3)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完善; 低增长阶段,人口死亡率有所上升,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高低高)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尤其是非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2)少年儿童比重大;(3)资源、环境压力大;(4)就业压力大,经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5)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6)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发达国家的人口模式是现代型(低低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尤其是欧洲国家, 人口问题:(1)人口老龄化;(2)人口增长缓慢;(3)劳动力不足;(4)影响经济增长;(5)社会养老负担重。

  解决措施(1)鼓励生育,推迟退休;(2)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3)建立养老机构;(4)完善养老体系。

  人口增长数量与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为正则数量增加,等于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极值。

  5、人口迁移特点及流向的变化:

  二战前:(1)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2)由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即:亚、非、欧为迁出区;北美、拉美、大洋洲为迁入区。

  二战后:(1)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2)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3)迁移形式多样化。

  故二战前后迁移方向发生变化的是欧洲、拉美。 7、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等 (2)社会经济原因: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劳动力、就业、生活条件等) ②两地间距离; ③国家政策;④其他,如交通、婚姻等。

  应用:我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西部到东部(民工流形成)的原因: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2)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城市化需要大量劳动力 (3)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4)改革开放政策,放宽户籍管理

  美国、加拿大成为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的原因: (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优越 (2)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美国五大湖地区老人往西部和南部迁: (1)西部和南部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好。

  (2)五大湖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环境污染重。 8、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

  对迁入地:利:(1)提供大量劳动力,节约教育培训费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不利:(1)就业压力加大 (2)对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3)社会治安、交通、住房等增大

  对迁出地:利:(1)缓解人地矛盾,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2)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利:造成人才外流。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矿产

  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 (2)交通 (3)文化教育(科技) (4)政治中心 (5)开发历史 应用:※东亚、南亚为人口稠密区:

  (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开发历史悠久。

  9、环境人口容量远大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10、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资源的丰富程度(首要因素) (2)科技发展水平 (3)经济发达程度 (4)对外开放程度 (5)人口受教育水平 (6)消费水平(负相关)

  应用:总体上看,我国西部人口稀疏,东部稠密,从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角度看,你对这种现象的评价是基本合理。理由:东部较西部地区(1)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2)科技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4)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5)人口素质较高;故环境承载力高。

  高二地理必备知识点:环境人口容量

  一、关于人口快速增长的描述

  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的状况,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二、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1、自然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符合短板效应和木桶效应。自然资源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自然资源种类越多,数量越多,人口容量就越大。

  2、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科技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

  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

  4、人类的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三、自然资源对人口容量的限制性

  自然资源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都对人口容量有一定的限制性,但人口的增长也造成自然资源的危机。

  四、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34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