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

  优秀的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必备课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第一节
  一、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进行教学,加强师生双边活动。
  六、学法
  新课程标准特别突出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的探究活动。应当看到,本节内容时事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比如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但为何不是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问题何在?教材对此语焉不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讨论甚至是辩论,教师不要求给出现成的答案,其实本来也就没有现成的答案。还有山西煤炭开发矿难屡屡发生,由此暴露的“官煤勾结”黑幕,更是当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课堂上都可以开展讨论。
  七、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网上下载的有关山西煤炭开发的新闻资料。
  八、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用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引出能源基地建设
  (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广东闹“油荒”的经历吗?(记得)教师提醒同学们思考“油荒”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分类 包括的主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煤炭虽然是非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但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更是如此。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示课件]一、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 (在这里要多引用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2700亿吨,按2002年生产规模4.8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① 分布广② 煤种全③ 质量优④ 开采易
  3.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与之参照,这样更能反映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2.市场广阔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2002年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对于图3.2,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和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今后能源战略的发展方向。)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教师:说到能源结构,我觉得在这里同学们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每年有近1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大家认真阅读一下教材47-48页的“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你觉得哪一点对你的触动最大?(课堂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学生发言)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作点评。要特别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要保障能源尤其是保障石油的可靠稳定的供应是相当困难的(这就是为何广东会闹“油荒”的原因),因此,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道路。
  二、能源基地建设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步伐。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指导学生找出主要的铁路运输线: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实施教材49页活动题,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我们来讨论一下,对于山西省来说,究竟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在讨论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资料从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说明或数据,不能简单地肯定一种和否定另一种,正因为它们各有利弊,这两种方式一直是并存的。)
  学生阅读教材50页资料,有条件的播放有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输”的影视片。
  [课堂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2.没有从山西经过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包兰线 C.太焦线 D.同蒲线
  3.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4.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消费能源是_______,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2)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大于我国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C 3.B 4.(1)煤炭,大气环境持续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而且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了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2)石油、天然气、核能
  第二课时
  (引入)教师:“正如我们上节课讨论的那样,山西省的煤炭既有直接向外省运出的,也有建设坑口电站向外输电的,所以对煤炭是综合利用的,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必须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引出本节课)[展示课件]
  三、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师: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主要构建了三条产业链。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
  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四、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建立一个多品种、多层次的清洁能源体系,减少环境污染。
  2.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三废”的治理
  其中,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在山西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山西本身就缺水,在采煤和使用煤的过程中又需要大量的水,大量引用黄河水,又不可避免的造成黄河下游缺水更加严重。
  学生阅读54页“山西安太堡煤矿生态环境建设”,有条件的播放有关影视片。
  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辩论。
  教材中列举的只是山西省目前已经摸索出来的部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探讨,其他地区还有哪些成功做法可以在这里实施。
  [教师小结]
  [学生形成性练习]
  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4.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3)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答案:1.C2.C3.B4.(1)万家寨(2)D(3)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课后反思]
  教学预测和教学反馈
  1.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能源开发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3.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如“矿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路。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案:第二节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难点: 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
  根据流域的自然背景,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及意义
  [教学方法]启发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流域:
  1、流域和水系:
  流域(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水系(河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支流——注入干流;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三级支流——注入二级支流。
  2、流域的特性——特殊性、整体性。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 方式和 方向。
  田纳西河的基本情况
  1、 地形——
  评价:利:
  弊:
  (注意:分析水力丰富与否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气候——
  (注意:描述气候特征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着手。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
描述 酷寒 严寒 寒冷 温和 温暖 炎热
月均温℃ -30℃∽-34.9℃ <-20℃ <0℃ 0℃∽15.9℃ 16℃∽19.9℃ >20℃
  3、水系——对航运影响
  ⑴有利——
  ⑵不利——
  (注意:分析内河航运发达的条件—— 发达——水量大;水量变化小;经济发展程度高
  不发达——水量小;水量变化大;经济发展程度低)
  4、矿产资源——
  (注意:常见非金属矿:石英、云母、磷、盐、煤、石油、天然气、玉石矿等,以能源矿和宝石类矿最为重要)
  三、流域的开发早期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生产状况:
  环境状况:
  2.19世纪后期:生产状况:
  环境状况: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造成后果
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
环境污染
  3.后果:
  (注意:棉花适宜的地区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特点,如中亚、埃及、中国的新疆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夏季降水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成熟,田纳西河为灌溉提供充足的水源。)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的开发的核心:
  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TVA将河流的 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 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 进行恢复和治理(图3.20)。
  思考:干流上的大坝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 。
  为何田纳西河每年的8月1日开始放水?
  为什么对于田纳西河这样的自然和经济背景,采取梯级开发比较有利?
  (注意:水电站的选址从三个方面考虑——建坝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选建在峡谷处;蓄水量,要有水可蓄;效益高,追求综合效益:防洪、旅游、养殖、发电、灌溉等)
  流域的综合治理方面:
  1、防洪
  2、航运
  3、发电
  4、提高水质
  图3.26:发电与保护环境:
电站发电时出现的的问题 采取补救的措施
左图:抽水泵 当发电时,就会放出尾水,因这种水缺少氧气,不利于水生生物生存 用一种抽水泵,将下层冰冷而又缺氧的水抽上来,让上层温暖的水沉下去,为下层的水生生物提供热量和氧气
右图:水坝 当发电停止时,坝下就会干涸,水生生物就会死亡 用图中的水坝,来阻止发电的尾水迅速流失,在不发电时仍能保持河床中有水。
  5、旅游
  6、土地利用——措施:①
  ② ;
  ③ ;
  ④ 。
  治理结果: 。
  [知识链接]
  流域和水系:
  (1)流域:又称供水区域,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流域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区域内自然因素之间,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此构成了流域的整体性。具体表现为下表:
区域自然要素 自然状况 区域特征 区域发展方向
产业类型、布局与区域关系 植被 含沙量的多少 地形塑造 特色农业
地形、降水 落差与水量 水能的资源的丰歉 能源工业
地质 成矿 矿产资源 加工工业
  知识储备:防洪库容和防洪标准
  库容就是水库的容积。防洪库容主要是用于调蓄上游入库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其相应水位,称为最高洪水位,洪水能够给水上建筑物(如大坝、堤防等)构成较大的威胁,在设计这些水上建筑物时就不能不考虑它本身抗御洪水的能力。通常所说某水库是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就是指水库能够抗御重现期为百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即为该水库的设计标准。
  鱼道:fish way
  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坝的人工水槽。鱼道的设计主要考虑鱼类的上溯习性。在闸坝的下游,鱼类常依靠水流的吸引进入鱼道。鱼类在鱼道中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上游。鱼道由进口、槽身、出口和诱鱼补水系统组成。进口多布置在水流平稳,且有一定水深的岸边或电站,溢流坝出口附近。常用的槽身横断面为矩形,用隔板将水槽上、下游的水位差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板上设有过鱼孔,利用水垫、沿程摩阻、水流对冲和扩散来消除多余能量。由于孔形不同,又可分为堰式、淹没孔口式、竖缝式和组合式等。调查了解通过闸、坝的过鱼对象,拟定设计运行水位和设计流速等是确定隔板布置、过鱼孔形式和尺寸等的主要依据。出口应靠近岸边,水流平顺,并与溢流坝或水电站进口间留有足够的距离,以免过坝的鱼再被水流带到下游。尽管鱼道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进口位置的选择,但实际运用情况表明,拦河修建闸、坝后,难于引鱼进入鱼道,故近代常采用其他鱼类过坝措施。
  [练习巩固]:
  1.下列能源中,属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生物能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特点是( )
  A.煤种齐全,以褐煤为主
  B.大同煤矿是优质主焦煤基地
  C.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
  D.分布范围广,全省有一半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3.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业
  4.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铁-钢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6.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3)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P56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水量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冬末春初多降水,河流在这个季节径流量也最大,其中3月份水位最高;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在这一埋藏也最小,进入枯水期,其中以10月份水量最少。
  2、从诺克斯维尔市气温降水柱状图看,田纳西河流域水热条件的匹配并不佳。冬末春初多阴雨,光照少,不利于作物的播种和生长;而在作物生长的旺季——夏季,正是需水量最大的季节,而该季节降水不足,极易形成旱灾,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成熟。解决的措施就是发展农田灌溉。田纳西河水量圈套,能够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稳定的水源。
  P56思考:田纳西河进入枯水期时,因水位过低,使吨位大的船只不能通航,将大大影响客货运量。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的方法调节水量,或是抬高水位。
  P57活动:1、灌溉容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河流因考试抽水而径流减少,盐度增加,湿地又因失去补给水源而面积减小,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河湖中蓝绿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出现干旱地盐渍化的问题。
  2、从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发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对水资源的数量掌握不清。导致引用了过多的河水用灌溉,使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发生海水倒灌现象。
  在干旱、半干旱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水,大流域开发时至关重要的也是对水的合理利用。只要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就不会出现因灌溉不当而出现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对河流水源利用上,只要进行全流域的合理调配使用,避免在上、中、下游地区过多的截取径流,就不会出现下游水量养活海水倒灌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干旱区进行流域开发中要积极避免的。
  思考: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修建大坝拦蓄水量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就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田纳西河流域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⑵水流急,且水位季节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使之趋于平稳,利用内河航运;⑶降水年内变化较大,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雨季易出现洪水,修建大坝可拦蓄洪水,减少洪灾;⑷修建大坝拦水,还用作旱季时的灌溉用水。⑸水源充足可改善小气候环境。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此图为田纳西河梯级开发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⑴农业:梯级开发为其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⑵工业:水电为其提供了动力资源,使工业成本降低、污染下降。⑶第三产业:梯级开发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⑷三大产业间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森林得到恢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原料。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方便的水运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运输。
  P62活动:
  1、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也就是说要加强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增加旅游设施、为造纸厂采集更多的原料等。可能会使
  ①旅游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但从长期分析会导致旅游业萎缩;
  ②由于工农业用地的增加,植被的减少,污染源增多,如增加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的使用量等,从而导致水质下降;
  ③由于农牧业加强,用水也有所增加,对枯水期的发电用水会减少;
  ④由于农牧业加强,用水也有所增加,枯水期水位下降,加上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淤塞河道,航运条件变差;
  ⑤由于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会加重水土流失现象,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小气候恶化、洪涝灾害增多,加重防洪负担。
  2、如水质下降
  ①河水水质变坏会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比如水果、蔬菜、粮食、花卉的种植和畜牧业等,凡是用河水灌溉或饮用的,都将受到影响。
  ②河水水质下降,将会使旅游人数减少。
  ③如果水质变差是由于“富营养化”的话,会引起水生植物滋生,繁生的水生植物顺流而下就可能堵塞水轮机,影响发电。甚至使溢洪道排洪不畅而影响防洪效果。④短期内不会对航运带来麻烦,但旅游人减少,也会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
  又如提高水质:土地利用、旅游、航运三个方面都会降低,因为这些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污染物,损坏水质。土地利用降低才能减小其他生产的规模,植被覆盖率才高;旅游降低,才能减少旅游活动对水的污染;航运降低才能减轻航运过程中,特别是船舶产生的石油污染。
  阅读指导:伏尔加河的综合利用
  1、伏尔加河流域的条件
  位于俄罗斯境内,多流经平原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长;
  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
  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
  2、伏尔加流域的开发
  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为重点;
  通过开通运河、清理水道、建设河港等工程措施,沟通了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实现了“五海通航”;
  通过对全水系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实现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渔业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带动了全流域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
  3、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鱼群洄游产卵;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沿岸法治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河水污染严重。
97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