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历史 > 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我们作为学生,应该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一、选择题: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回答1~3题。

  1.这里所说的“改良主义”是指:

  A.实施固定粮食税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允许资本家经营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2.我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合制,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逐渐抛弃了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其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①错误地进行大清洗运动,严重破坏了科学文化和干部资源 ②在美苏争霸中被迫转为全面收缩 ③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 ④到1937年,苏联经济状况恶化,濒于崩溃边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远东的矛盾。回答4~8题。

  4.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5.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的联合组织。”其最终目的是:

  A.争当海上霸主 B.争夺贸易霸权 C.建立国际联盟 D.攫取世界霸权

  6.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 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③国际联盟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 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条约使日本地位受到削弱的有: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③《四国条约》 ④《五国条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A.缓和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B.消除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缓和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D.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为了克服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日本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回答9~10题。

  9.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意图是:①对工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 ②保障工人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通过削减农业生产来复兴工业 ④提高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是: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同盟国协同作战,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折,并走向胜利。回答11~13题。

  11.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激化

  C.英美的积极推动 D.华盛顿二十六国会议的召开

  13.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使这两次世界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的哥伦布这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就已经开始了。据此回答14~15题。

  14.韩国与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两国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节省开支 ③处于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大环境中 ④根据国际经济形势调整发展战略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15.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其目的是求得全球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

  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17.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

  A.英国、法国、丹麦 B.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

  C.荷兰、美国、英国 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

  18.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激化的产物

  B.“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

  C.“柏林墙”的倒塌预示着德国的统一

  D.“柏林墙”倒塌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20世纪,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格局几经变化。回答21~23题。

  19.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 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

  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 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

  20.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何时成为国际社会正义的讲台

  A.赫鲁晓夫上台后,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时 B.亚非会议后

  C.第三世界崛起后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

  21.当前局部性的战争比起“冷战”时期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霸权主义横行和国际政治力量失衡 B.地区性冲突由来已久

  C.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D.西方大国的暗中指使

  二、非选择题:

  22.(3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每逢总统就职典礼的全国性日子,人们都要赋予为合众国作出奉献以新的意义。在华盛顿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创立和熔铸成为一个国家。在林肯就职时,人民的任务是维护这个国家。使它避免从内部发生分裂。今天,人民的任务是挽救这个国家及其制度,使它避免因外部因素而瓦解。8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后来这若干年一直是生气勃勃的年代,是这个民主国家的人民获得丰收的年代。因为这些年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安全,而且我希望,也带来了更好的认识,即生活的理想是由物质以外的东西来衡量的。对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言,一个民主国家的这段经历是最重要的:他成功地度过了国内危机;它抛弃了许多邪恶的东西;它根据持久的路线建立了新的结构。而通过所有这些,它坚持民主的实际。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二 世界各国人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面对着未来,他们既充满希望又满腹忧虑。

  在这疑虑的时刻,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期待着合众国的善意、力量以及明智的领导。

  ——杜鲁门就职演说(1949年1月20日)

  (1)华盛顿与林肯先后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政治任务有何不同?(4分)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1933年,美国开始了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经济政策相比,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新政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的作用?(4分)

  (3)上述材料美国1941年和1949年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各是什么?(6分)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相关历史背景。(6分)

  (4)材料一中提到的“人民的任务”都得以完成。以林肯和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美国历史为例,归纳任务完成的相同原因。(4分)

  23. (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俾斯麦强硬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保持了腓特烈二世以来的许多旧传统……统一以后,德国经济开始腾飞,很快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跃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工业界和商业界将目光扫向了世界,立志走殖民大国的道路。 ——《德国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这场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直接威胁着一些国家的统治基础……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十分恐慌,他们感到用旧民主的方式已经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转向他们曾经“避开的极端主义领袖”,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三 德国投降后,美、苏、英、法于一九四五年元月五日发表了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规定把德国以及首都分为四个占领区。……

  八月,波茨坦协定重申:“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主义将予根除,”并详细制定了管制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

  材料四 右图为1971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政府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下跪。这一动作强烈地震撼了人们的心。

  请回答:

  (1)从历史和经济角度分析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罪魁祸首的社会根源。(6分)

  (2)一战后德国处境如何?材料二所说“旧民主的方式”指什么?后来发生什么变化?

  (3)材料三所规定的二战后德国受到了什么制裁?处置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是什么?

  (4)二战后德国政治格局和经济建设有什么重大发展变化?(8分)

  (5)德国政府和人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反思?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4.(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家璇表示……日方应该注意一个重要背景,日德同为二战的加害国,德国早就颁布法律严禁为纳粹法西斯翻案,而日本至今却仍允许美化侵略历史的右翼教科书出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德国勃兰特就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日本首相却年年参拜祭祀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者的反差何其之大……

  唐家璇指出,……日本政府现在只强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民族文化传统、政府对篡改历史教科书无权过问,而把邻国的国民感情视为外来干涉一概排斥。日本在外交上采取这样的政策,怎么能赢得邻国和国际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呢?

  ——“唐家璇会见日本共同社社长”

  材料二:(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增长超过了三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引起了国际贸易界的广泛关注。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成为日本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02年中韩贸易进出口额达440亿美元,年增30%,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另据日方统计2002年的日韩贸易额近570亿美元。2002年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

  材料三: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中,经济无疑是最有力的变量,但毕竟不是惟一的变量。历史和文化因素同样是最基本的变量,而且更持久,对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国际合作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去年(2004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通过了《中、日、韩合作行动战略》和《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这对于人们一直谈论的建立“东北亚共同体”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温家宝在老挝召开的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东北亚要朝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切合实际的。但把东北亚的区域主义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战略层面,还为时尚早。

  ——宿景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更符合中日韩三国现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在政治上不能赢得国际社会信任和支持的原因。(4分)

  (2)德、日两国对待历史问题的强烈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战后对德、日的处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述二战后对德、日的处理情况。(12分)

  (3)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间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分)

  (4)材料三认为影响国家间相互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把东北亚的区域主义从经济层面提升到政治战略层面,还为时尚早”?(5分)

看过“高二历史必修四期末模拟测试卷 ”的人还看了:

1.高二政治必修三模块考试卷答案解析

2.高二政治必修三模块考试卷答案解析(2)

3.高二历史必修三试题

4.高二地理必修3期末试卷及答案

5.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6.高二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97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