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2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2)

高中语文必修2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2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终究没有释放他。

  (2)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讪笑着作罢。崖山被元军攻破,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张弘范迅即把他押送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说:“南宋的其他官员没有一个比得上文天祥的。”元世祖于是派王积翁传达自己的旨意,文天祥说:“国家已经灭亡,我甘愿以死报国。”王积翁想联合前南宋的官员谢昌元等十人请求元世祖释放文天祥,让他去做道士,留梦炎不同意,说:“文天祥出去后,又号令江南,这样会把我们十人置于怎样的境地!”于是这件事被搁浅。文天祥在燕京共呆了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最终不会屈服,于是同宰相商讨释放他,有人把文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的事情说了出来,(元世祖)终究没有释放他。至元十九年,有个福建的和尚说土星冲犯帝座,怀疑有变故。不久,中山有个“狂人”自称“宋朝皇帝”,拥有一千名兵士,想营救文天祥。元世祖于是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样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不久又下诏书制止,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现。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

  16.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古离别

  (唐)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①,不那②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毵毵(sān):柳叶纷披下垂貌。②不那:通“不奈”,即无奈。

  两首诗都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在表现手法上各自有什么突出特点?

  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想感情:两首诗都抒发了离情别绪。表现手法:韦诗:①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②送行者马鞭遥指南方这一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③想像(虚写)行人要去的南方春色葱茏、风光明媚,愈发使人肠断伤感。郑诗:①漂亮的船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又与岸边杨柳相绾,宛如一幅优美的春潭画舸图。这是以外物之静反衬内心之乱;②后两句不说人有情而怨别,却怪画船无情,极有情味;③末句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载”之物,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沉重。

  17.名句默写。(4分)

  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注意“荫”“暧”“墟”“颠”“返”等易错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断崖

  (1)石头很小,群山很大,生命繁忙。

  (2)时间在头顶上云层上空飘逝,断崖坐落在一个地方,从来没有移动过。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一去不返的流水,把春天装进冬天,把少女扮成老妪。断崖低着头,望着脚下散乱无章的碎石,被野花一次次覆盖,被风霜一次次凝结。断崖低着头,望着河对岸低矮的土屋,矮门里有不断变幻的人在渐渐陈旧的门里进进出出。屋里的人守着一个村落和一群人,年轻的人。断崖目睹着屋里人的厮守,村子是一堆默默无闻的石头。

  (3)窗口对着庞大的断崖,年复一年,黑色的山崖在绿色的森林旁边,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当梦想在野地里实现,断崖默默地看在眼里;当梦想在路途上破灭,断崖也默默地看在眼里。沉默的断崖,早已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

  (4)我一次次从巨大的断崖下走过,目睹断崖庞大的残缺,我不能面对断崖无动于衷。它随时会让人想起人在生命中不可遏止的颠沛流离,它随时会让人在心里浮现长途跋涉中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词语:断送、悲壮、逆流、落叶、沧海、黄昏……断崖避开了辉煌与荣光,耸立在所有亭台楼阁的背后,无法与它们的繁忙与奢华比较。但是,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不知道在哪一天,山崖溃落了,可谁又能意料这瞬间的溃落,在风雨中一天天泅渡,竟凝成了一种不屈的姿势。路过的人,偶然看见,一晃就过去了,不在乎断崖的诉说与沉默,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只有心情沉重的人正在经历生命的围困与冲突的人,在他的视野中出现的断崖才随时会给他感悟。是的,这庞大的断崖呈现在面前,肯定会让一些人若有所思。

  (5)我就是在一次无意漫步时路过那断崖的。山村的沉静与寂寞网一样罩住了我正在挣扎的灵魂和希望,而在我的身边,山是很高很高的,路是很长很长的,风是很凉很凉的。面对断崖,我总会想起历史,想起往事:那大地上的伤口,在风霜年复一年的吹打中,渐渐地长出的暗黑色的苔藓。在阳光的曝晒下,一粒粒小石子从石壁上绽裂开来,最后坠落在谷底,石子与断崖诀离,却又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于是,我每一次面对断崖,总会有不同以往的感想,但始终相同的是:断崖在空旷与落寞之中总是用自己的身影证明自己的存在。

  (6)朴素的断崖远离了灯火的辉煌,坚强的断崖支撑着深情的凝视。水分很少的断崖把每一棵小草都揽在怀里,虽是绝壁,那横长出来的小树和野花却永不停止地渲染着人迹罕至的地方,把厚重的寓意写在大地上,与高山的伫立彼此映照,最终铸炼成一种寻常人所难具备的品质,沉着、从容、朴实、深厚、忍耐、渴望、崛起、昭示,提醒一切正在沉沦的人,把痛苦与丧失当成身后的历史,在阳光和风雨中挣扎,坚韧地在命运的途中点燃心中即将熄灭的热情与梦想,演绎凤凰涅

  (7)我的呼吸在灯光的波纹里,遥遥地望着村庄畔的断崖,断崖仍然在它的世界里。断崖的形象在我的意念中,我为它在我的思维里安排了一个位置,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

  18.根据全文,说说“支撑起我的信念,滤得我的目光越来越纯净”的断崖是怎样的断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是在空旷与落寞之中坚韧地用自己的身影证明(或“昭示”)自己存在的断崖。②是坚强、忍耐而默默地支撑着生生不息的新生命的断崖。③是沉着、从容、朴实而又坚韧的断崖。

  19.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6分)

  (1)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默的断崖“在春雨秋风里成了村庄沧桑变幻的见证”?请根据第三段内容,概括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也不会在石头与泥土之间看出些许寓意”这句话中的“寓意”指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沉默的断崖年复一年①默默注视着村里人祖祖辈辈永不停止地做着美好的梦。②目睹了村里人梦想的实现和破灭。

  (2)①生命中总会有失败、挫折。②面对意外的挫折,生命可以在艰难中变得更坚韧;或:面对挫折不屈服)。

  20.结合上下文,说明第四段中“断崖也肯定有过花枝与藤叶,那时水丰草茂的山坡、觅食的牛羊、升起的炊烟,让鲜活的生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句话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断崖的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残缺作比较(对比、衬托;突出断崖沉默、坚强而不屈的形象。②为下文由断崖引发的人生感悟作铺垫(或: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悟)。

  21.从五、六两段看,断崖引发了作者哪些人生感悟?请分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面对不幸要能从容坚强,莫把不幸当成命中的注定。②逆境可铸炼常人难以具备的沉着、从容、朴实的品质。③坚韧的人经历了磨砺,总会找到新的道路。④人在困境中要能继续自己的热情与梦想。

  六、(12分)

  22.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4分)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__;T像一个戴着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像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形式上采用比喻,内容上紧扣青年的特点)。

  23.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两组句子。(4分)

  人的语言有雅俗之分,文明礼貌为雅,粗鄙肮脏为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人的品行有善恶之分,宽容大度为善,狭隘自私为恶。

  (2)人的认识有深浅之别,客观全面为深,偏执浮泛为浅。

  24.课堂教学的开场白称为导语,是教师用以导入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请从给出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段导语。要求突出作者、作品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4分)

  备选课文:《再别康桥》《药》《荷塘月色》《将进酒》《赤壁赋》《林黛玉进贾府》

  课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突出作者、作品的特点;②有提示导引作用;③语言有感染力;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⑤表述连贯,无语病。

  示例:

  课文:《药》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刚直不阿,气冲霄汉;他义正辞严,抨时击政。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人民的爱——揭示国民的劣根性。 他——就是鲁迅!今天让我们一起赏析鲁迅先生又一篇透视国民灵魂的名作——《药》。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洋节”来袭,以致年轻一代只知圣诞、情人而不知清明、端午;到了端午,更不知其历史渊源。洋节风靡而对传统节日的淡忘,反映的不只是一个过节问题,更折射了在开放的情势之下,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命运多舛。我们是要坚持开放、欢迎多元、主张中外文化相互融合和激荡,但在外来文化大举袭入之时,如何保持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则是一个大命题、大考验、大抉择。一方面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一方面我们的莘莘学子不知屈原为何人,终究令人担忧。

  (摘编自《解放日报》)

  传统佳节在现代社会的日益冷清,早就成为近些年来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保卫传统文化”“重振传统佳节”更似乎已成了老生常谈。在专家学者忧心忡忡的呼吁中,在老人长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嗟叹中,春节守岁、元宵观灯、重阳登高、中秋赏月、端午赛龙舟……这些传统佳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在现代社会的匆匆步履和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中淡漠下来,剩下的只有饺子、汤圆、月饼、粽子——而哪怕这些,恐怕也已难入年轻人的玉口。

  (摘编自《广州日报》)

  请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是典型的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抽取主要信息是进一步立意的关键。

  第一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洋节风靡一时而传统节日被淡忘”;第二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传统佳节在现代社会日益冷清”。整合一下,材料的主要信息就是两点:①洋节风靡一时;②传统节日被渐渐淡忘。这两条主要信息就是我们立意的出发点。

  着眼于以上两条主要信息,可以得到很多思考角度:

  就“洋节风靡一时”,可以想到:①为什么青少年追捧“洋节”?②洋节风靡一时的背后,可以看出中西方怎样的文化冲撞?③洋节因哪些特点而备受追捧?④和洋节对比,我国的传统节日缺少什么?⑤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种现实?

  就“传统节日被渐渐淡忘”,可以想到:①为什么传统节日被渐渐淡忘?②应该怎样弘扬传统节日?③传统节日有哪些优秀的文化因子?④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传统节日?⑤传统节日有哪些缺陷?⑥我们能为保护传统节日做些什么?

  至于材料的选择,一可多关注一下新闻、网络中对于此问题的争论等内容;二可从教材中择取。如屈原投江的事例,可直接对应端午节;介子推不求名禄,被火焚烧的事例,可直接对应寒食节,等等。

  唤醒沉睡的“端午”

  宋鑫月

  中国有了屈原,于是中国就有了端午节。

  又想起了黄裳的词:“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鼓声震天,红旗高举。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能见“端午节龙舟竞渡”?“端午”成了隐者,她沉睡了。

  唤醒沉睡的“端午”,品味粽叶的清香。

  忘记了是从何时起,再也见不到大街小巷中,商贩摊前那捆得整整齐齐的粽叶,嗅不到粽叶的缕缕清香,听不到小贩吆喝“清香白米粽喽”!取而代之的是商场里的“商品粽”“礼品粽”,精美的礼盒包装,多样的粽子,却没了粽叶的香,白米的香。

  是粽叶迷失了方向,还是我们抛弃了粽叶的清香?请把粽叶带回家,包一个“白米粽”;请把粽叶带回家,唤醒沉睡的“端午”。

  唤醒沉睡的“端午”,留住艾草的馥郁。

  馥郁的艾草,是端午节深深系住的情思。小巧的香袋,寄予了人们对幸福的祈盼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艾草的馥郁,可以驱赶蚊虫,艾草做成的香袋,可以驱痛祈福,正因为有了这些缘故,它才成了端午的象征。然而,现在大街小巷难觅艾草的踪迹,老人孩子再也找不到香袋的芳踪。

  是我们弄丢了艾草,还是艾草弄丢了端午?请把艾草放进香袋,盼一个健康长寿;请把艾草放进香袋,唤醒沉睡的“端午”!

  唤醒沉睡的“端午”,加固文化的根基。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只有屈原,才能叙得清“端午”的渊源;只有中国,才能读得懂“端午”文化的底蕴。纵然样式繁多的“洋节”铺天盖地地占据了中国的节日文化,但我们相信,在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着的是中华的文化,是华夏的五千年文明。

  是端午节远离了时代,还是我们追求了所谓的时尚?请把“端午”放进生活,调一个多彩生活;请把“端午”放在心里,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

  轻轻地拾起粽叶,佩起香袋。于是,沉睡的“端午”醒了,我们的传统文化醒了。

  点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人们对待端午节的情形如何,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作者以“唤醒沉睡的端午”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品味粽叶的清香、留住艾草的馥郁、加固文化的根基阐发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情感浓郁,激情涌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华夏子孙的真切之感。
看过"高中语文必修2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2默写测试题

2.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3.高一语文必修二期末模拟试卷

13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