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试复习试题及答案(2)

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试复习试题及答案(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0—1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土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儒《逊志斋集·吴士》

  10.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谈必推孙吴 推:推崇

  B.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将:让……为将

  C.月靡粟万计 靡:倒下

  D.士及麾下遁去 遁:逃跑

  1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尤善谈兵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战而不知兵 士诚以为然,俾为将

  A.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不同

  B.两个“兵”字相同,两个“然”字也相同

  C.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相同

  D.两个“兵”字不同,两个“然”字也不同

  12.对下列句子的结构,补充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土诚称王姑苏 (省略句,“姑苏”前省略了介词“于”;又是倒装句,状语后置)

  B.粟帛莫富于姑苏 (一般陈述句)

  C.于胜小敌何有 (倒装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D.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省略句,“与”之后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1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善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败名裂。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深得张士诚重用,但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强兵用兵,一战即溃,自己也被俘被杀。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4分)

  四、 翻译、默写及古诗鉴赏,

  14.根据原文内容,试翻译下列句子:(共5分)

  ①原句:自高其能 (2分)

  ②原句:形势莫便于姑苏(3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15-16题。(两小题,共5分)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5.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个情境。(2分)

  16. 诗词讲究炼字,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这首词的上片中选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例字,并说说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17.默写。(每题1分,共5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③满载一船星辉,。

  ④,渺沧海之一粟。

  ⑤ ,抱明月而长终。

  五、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3分)

  一个人在山上

  邓 陪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房子的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愕墓、云麓宫、鸟语林等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时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不已;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里的岳麓山: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里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需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小小的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生命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着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着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里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与一棵稻谷命运的相似,我于是幡然领悟:其实,真实的生命才应该像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活着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山也应该是——至少我们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8.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里的陌生”。

  ①“熟悉”是因为(2分)

  ②“陌生”是因为(2分)

  19.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山上的泥石、树林、花草可以”。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

  20.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稻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对于自然无情的侵袭和人类亲切的探访,山的一切都会欣喜的接纳,这种“大气”令人类感慨和崇仰。

  B、人活着只要摆脱了奢望,人就会和自然活着的万物一样伟大,和自然本身一样伟大。

  C、作者领悟到真实强大的生命应该是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意在强调只有一个人登山时才会有新的发现和顿悟。

  E、作者着力抒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当你用心灵去面对、解读山上的泥石、树木和花草时,便可以领略到山在沉默中蕴涵的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六、 语言运用(两小题,共6分)

  22.请你给大家出一道对联题,并且自拟两个答案供参考,练习册和测试中出现过的不能再出,课外积累的可用。(上下联仄起平收,其它平仄不论。)(3分)

  七、 作文

  24.按要求作文。(40分)

  水是万物中最有灵性的,古人曾从水中获得各种人生的启迪。请以“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散文。题目自拟。

  要求:围绕话题,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书写规范,文面整洁。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题号

  答案

  1、B

  A娓娓而谈(wěi)C棱角(lénɡ)D颓圮(pǐ)

  2、B

  A走头无路――走投无路;C无是生非――无事生非;D声名狼籍――声名狼藉

  3、D

  A“干警”为常用语,中间不必用顿号隔开;B选择问前一个问题不用问号,用逗号,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即可;C“就是乱说”后用冒号,表示后面部分是对前面的话作总括。

  4、A

  “出类拔萃”的含义是“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此句中使用不当。

  5、A

  “磨灭”是经过相当时间的逐渐消失,“消灭”的对象应是具体的。

  6、D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改为“尽管”;B句式杂糅,“分别设有……”与“由……组成”;C成份残缺,“誉为……”后缺宾语中心语“报刊”。

  7、B

  “爱情三部曲”应为《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应为《家》《春》《秋》。

  8、C

  闻一多先生提出的新诗“三美”应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9、D

  10、C

  靡:浪费、消耗。

  11、A

  “兵”字都解为兵法。 “然”分别解为却、对。

  12、B

  倒装句,状语后置。

  13、C

  A没有“他只会结党营私”的意思。B他根本没有实力可谈。D“与国朝争雄”不是吴士的计划。

  14、认为自己才能极高。(高 其能)

  地形地势没有比姑苏更有利的。(形势 莫 于姑苏)

  15、①秦楼上,秦娥月下吹萧,思念离别的亲人。

  ②重阳节登上高原,极目远眺,直到黄昏,人稀尘绝,也无离人的音讯。

  16、自圆其说即可。例:一个“咽”字,尽显箫之神韵,低沉如哽咽的箫声不仅表现了秦娥思念之情的悲苦绵长,同时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17、默写略。

  18、①家住岳麓山下,也曾几次登过岳麓山。

  ②孤独时的岳麓山有我以前未见过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19、它们的孤独中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它们不惧怕生命的凋零,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

  20、通过联想,领悟到真实的生命应该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或:通过联想展示同样沉默朴素的生命,从而达到强化本文主旨的作用。

  21、C、E

  A“欣喜”一词错,原文为“宿命似的接纳”;B“只要”一词以偏概全,太绝对;D“把山看成景点”应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成群结队”,其二是“开心赏玩”,选项中说“只有一个人去登山……”并没有否定游玩时的心态“开心赏玩”,把文章原意缩小了。

  22-23略

  参考译文:

  方孝儒的《逊志斋集》

  吴士喜好夸夸其谈,认为自己才能极高,说是全天下人没有及得上他的(号称老子天下第一)。他最爱讲论兵法,言必推崇孙子吴起用兵之法,(以军事大家自居)。遇上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张士诚在姑苏城称王,与朝廷争霸,战事未决胜败。吴士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所占地形地势没有谁比姑苏便利的,粮食布帛没有谁比姑苏富有的,士兵没有谁比姑苏更有利的。有这样的条件却不能称霸,是将领太差啊。现在大王的将领,都是当贱丈夫,打仗不知兵法,就像老鼠斗架(毫无章法)。大王如果能任命我为将领,那么中原即可得到,对于战胜弱小的敌人有什么(难)呢!” 士诚认为对,命他为将军,听任他自己去招兵,(俨然行家)。其他官吏都不敢与他较量盈亏。吴士曾经游历过钱塘,与无赖、懦弱之人有过交往,于是到钱塘去招兵。无赖们都起来跟从他,得到官位的有几十人,每月消耗的粮食数以万计。(吴士)每天与他们讲授技击打仗的技术,闲时就斩牲口备好酒,宴请他所招募的将士饮酒作乐,实际上却未曾带过兵。后来李曹公攻打钱塘时,吴士与部下望风而逃,吴士本人最终被搜获活捉,推出辕门斩首,临死仍然大呼:“我最精通孙吴兵法!”
看过" 高中语文必修2模块测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的还看了:

1.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2.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3.高中语文必修2语段练习题(含答案)

13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