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寡人之于国也》预习提示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是韩非所说的“争于气力”的时代。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但是,诸侯长期对外征战,对内暴政,又造成了兵员严重缺乏。劳力不足,是当时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所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

  魏国曾是强国,但梁惠王统治期间,在与齐国的争夺中,连遭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治国设计。本文仅记述了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针对本文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的学习方法。第一、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讲求逻辑性,以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说服人,读议论文就是要读出它内在的逻辑。本文的难点在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要认真探讨它与课文的中心议题有什么内在的关系。第二、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文言这种语体,我们比较生疏,因此必须字字句句认真推敲。对课后的练习题和本书“训练提高”中的习题,也要一丝不苟地完成,严防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高中语文教学《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寡人之于国也》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2.高中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3.寡人之于国也课文原文及教案

4.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 寡人之于国也

246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