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他把舵柄夹在胳肢窝里,双手泡在水里,随着船往前飘去。

  “天晓得,最后那一条鲨鱼撕去了我好多鱼肉。”他说,“可是船现在轻松些了。”他不愿去想给撕得残缺不全的鱼肚子。他知道,鲨鱼每次冲上去猛扯一下,就给扯去了好多的死鱼肉,现在死鱼已经成为一切鲨鱼追踪的途径,宽阔得像海面上的一条大路一样了。

  他想,这是把一个人养活一整个冬天的鱼啊。别那样想吧。歇一歇,把你的手弄好,守住剩下来的鱼肉。水里有了那么多的气味,我手上的血腥味也算不得什么,何况手上的血淌得也不多了。给割破的地方并算不了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

  他想,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以后的鲨鱼来到吧。但愿这真是一场梦,他想。但是谁晓得呢?也许结果会很好的。

  这三段文字是无声的心理描写,在新的危险来临之前,老人强强制自己“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以后的鲨鱼来到吧”,为以后的搏斗立下目标:“守住剩下来的鱼肉”。“现在死鱼已经成为一切鲨鱼追踪的途径,宽阔得像海面上的一条大路一样了”,比喻的手法暗示以后危险更大。“给割破的地方并算不了什么。淌血会叫我的左手不抽筋”,手受伤淌血也成了与鲨鱼搏斗的有利条件,表现了老人刚毅的性格。

  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条犁头鲨①。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如果一只猪的嘴有它的那么大,大得连你的头也可以伸到它嘴里去的话。(①犁头鲨:体扁平,呈犁头状,长一米多。)[这个句子用比喻形容鲨鱼的贪婪,又用假设复句形容它的巨大。]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里去。但是鲨鱼一打滚就往后猛的一挣,那把刀子喀嚓一声折断了。[第一个回合中的鲨鱼把绳子折断,而这条鲨鱼竟然把刀子也折断了,由此让读者想见鲨鱼的凶猛。]

  老头儿只管去掌他的舵,连看也不看那条大鲨鱼,它慢慢地沉到水里去,最初还是原来那么大,然后渐渐小下去,末了只有一丁点儿了。这种情景老头儿一向是要看得入迷的,可是现在他望也不望一眼。[老人丢失了武器,所以对于此次的胜利不感丝毫的得意。]

  以上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第三个回合:用刀子杀死一条犁头鲨,刀子折断。与前两个回合不同,在这个回合中,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小说用的是略写的方法。

  “我还有鱼钩呢,”他说,“但是那没用处。我有两把桨,一个舵把,还有一根短棍。”[与鲭鲨搏斗丢失了鱼叉,与犁头鲨搏斗又丢失了刀子,老人还有什么武器呢?他在心里一一盘点。]

  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岁,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通过心理描写,再次表现老人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子精神。]

  他又把手泡在水里。这时天色渐渐地向晚。除了海和天以外什么也看不出来。天上的风刮得比先前大了些,他希望马上能够看到陆地。

  “你累乏啦,老头儿,”他说,“里里外外都累乏啦。”[通过简洁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再次表现老人的孤独无助。]

  直到太阳快落下去的时候,鲨鱼才又向他扑来。

  老头儿看见两个褐色的鳍顺着死鱼在水里所不得不造成的那条宽阔的路线游着。它们甚至不去紧跟着鱼的气味,就肩并肩地直朝着小船扑来。

  他扭紧了舵,把帆脚绳系好,从船梢下面去拿那根短棍。它原来是个桨把,是从一支断桨上锯下来的,大约两英尺半长。因为它上面有个把手,他只能用一只手有效地使用,于是他用右手紧紧地攥住了它,弯着手按在上边,一面望着鲨鱼游过来。两条都是“星鲨”。[星鲨加引号,表示并非真的星鲨。老人判断错误,暗示天色已经向晚。]

  他想:我要先让第一条鲨鱼把死鱼咬紧了,然后再朝它的鼻尖儿揍,或者照直朝它的头顶上劈去。

  两条鲨鱼一道儿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银白色的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短棍落下的当儿,他觉得好像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同时他也感觉到打在铁硬的骨头上。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去的时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

  这两段文字写老人心里想打到哪里,手随即就打到哪里。这是用“痛得不听使唤的手” “紧紧地攥住”不能“有效地使用”的短棍完成的。小说只用简洁的语言描写老人的动作,而老人为此忍受了多大的痛苦,付出了多大的毅力,一概略去,让读者去想象补充。

  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当它咬住了死鱼、闭紧了嘴的时候,老头儿看得见从它嘴角上漏出的一块块白花花的鱼肉。他用棍子对准了它打去,只是打中了它的头,鲨鱼朝他望了一望,然后把它咬住的那块肉撕去了。当它衔着鱼肉逃走的时候,老头儿又揍了它一棍,但是打中的只是橡皮似的又粗又结实的地方。

  “来吧,星鲨,”老头儿说,“再来吧。”[在如此困难如此疲乏的情况下,老人还是毫无畏惧地向对手发出挑战。]

  鲨鱼又冲上来,一闭上嘴就给老头儿揍了一棍。他把那根棍子举到不能再高的地方,结结实实地揍了它一下。这一回他觉得他已经打中了脑盖骨,于是又朝同一个部位打去,鲨鱼慢慢吞吞地把一块鱼肉撕掉,然后从死鱼身上滑下去了。

  老头儿留意望着那条鲨鱼会不会再回来,可是看不见一条鲨鱼。一会儿他看见一条在水面上打着转儿游来游去。他却没有看到另一条的鳍。

  他想,我没指望再把它们弄死了。当年年轻力壮的时候,我会把它们弄死的。可是我已经叫它们受到重伤,两条鲨鱼没有一条会觉得好过。要是我能用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棒,保险会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即使现在也能行。

  他不愿再朝那条死鱼看一眼。他知道它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在他跟鲨鱼格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

  以上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第四合回合:用短棍击退两条“星鲨”,大马林鱼半个身子都被咬烂了。表现了老人在强大敌人面前毫无畏惧的精神。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五

  “马上就要天黑了,”他说,“一会儿我就要看见哈瓦那①的灯火了。如果我往东走得更远,我会看见从新海滩上射出来的灯光。”(①哈瓦那:古巴的首都,是个港口城市。海明威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哈瓦那也是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居住地。)

  他想:现在离港口不会太远了。我希望没有人替我担心。只有那孩子①,当然,他一定会替我担心的。可是我相信他有信心。(①那孩子:指的是桑地亚哥唯一的徒弟曼诺林。因为桑地亚哥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曼诺林也因他“背运”而被家长强迫离开了他的船。曼诺林从五岁起就跟老人出海,不仅从他那儿学会了打鱼的本领,而且也学到了“硬汉子”性格。作品结尾时,孩子不顾家长的反对,决心跟老人一起出海。)好多打鱼的老头儿也会替我担心的。还有好多别的人。我真是住在一个好地方呀。[老人在与厄运搏斗的过程中,也时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在那远离人烟的深海上,老人非常想念那个小徒弟,一再自言自语: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在他艰难的斗争中,他太需要一个得力的助手了。]

  他不能再跟那条大鱼讲话,因为它给毁坏得太惨啦。这时他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你这半条鱼啊,”他说,“你原来是条整鱼的。我过意不去的是我走得太远,这把你和我都给毁啦。可是我们已经弄死了许多鲨鱼,你和我,还打伤好多条。老鱼,你究竟弄死过多少鱼啊?你头上长着那只长嘴,可不是白长的。”

  他总喜欢想到这条死去的鱼,想到要是它能够随意地游来游去,它会怎么样去对付一条鲨鱼。他想,我应该把它的长吻儿砍掉,用它去跟鲨鱼斗。可是船上没有斧头,后来又丢掉了刀子。

  话又说回来,当时要是我能够把它的长吻儿砍掉,绑在桨把上的话,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呀。那样一来,我俩就会一同跟它们斗啦。要是它们在夜里窜来,你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里,老人把马林鱼这个竞争对手看成了自己的朋友和战友,“我们已经弄死了许多鲨鱼,你和我,还打伤好多条”。在鱼叉和刀子都断了之后,他甚至想到要把马林鱼的长吻吹下来绑在桨把上,“那样一来,我俩就会跟它们(鲨鱼)斗啦”。 这段内心独白,既反映老人对真正的对手的尊敬,同时也反映了老人在极端困难境遇下的孤独无助,因此,他不住地发问:“要是它们在夜里窜来,你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既是向马林鱼发问,又是向自己发问。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老人下定决心,即使孤身一人也要决斗到底,再次突出老人的硬汉子精神。]

  现在已经天黑了,可是天边还没有红光,也看不见灯火,有的只是风,只是扯得紧紧的帆,他觉得大概自己已经死了。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手掌心。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他把脊背靠在船梢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告诉他的。

  他想,我许过愿,要是我捉到了这条鱼,我一定把所有的那些祷告都说一遍。[老人在追捕马林鱼的时候曾经许愿:如果逮住了这条鱼,愿意念十遍《天主经》和十遍《圣母经》,去朝拜科布莱的圣母。]但是我现在累得说不出了。倒不如把麻袋拿过来披在我的肩膀上。

  这两段是写老人的疼痛和疲倦。他全身伤痛得厉害,以至于麻木到不觉得痛,疲倦得说不出话。

  他躺在船梢,一面掌舵,一面留意着天边红光的出现。他想,我还有半条鱼。也许我有运气把前面半条鱼带回去。我应该有点儿运气的。可是没有呀,他说。你走得太远,把运气给败坏啦。

  “别胡说八道啦!”他又嚷起来,“醒着,掌好舵。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

  “我倒想买点儿运气,要是有地方买的话。”他说。

  我拿什么去买运气呢?他问自己。能用一把丢掉的鱼叉,一把折断的刀子,一双受了伤的手去买吗?

  “可以的,”他说,“你曾经想用海上的84天去买它。人家也几乎把它卖给了你。”

  他想:别再胡思乱想吧。运气是各式各样的,谁认得出呢?可是不管什么样的运气我都要点儿,要什么报酬我给什么。他想,但愿我能见到灯光。我的愿望太多,但眼下的愿望就只有这个了。他想靠得舒服些,好好地去掌舵;因为觉得疼痛,他知道他并没有死。

  这几段文字通过老人的自我对话,海明威阐明了他对机遇的看法,机遇是各式各样的,你不一定能抓得住,但是只要有机遇,我们就要花力气去争取;机遇是需要付出的,甚至需要巨大的付出,但有了付出不一定就会有机遇,即使“人家也几乎把它卖给了你”,机遇还是有可能丧失的。暗示了老人将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六

  大约在夜里10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辨认得出,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波涛汹涌的时候,才能把灯光看得更清楚。他已经驶进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作者描写老人细细观察灯光,判断航船的位置,反映了他内心里对希望的渴盼。]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老人心存侥幸,“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老人又意识到还有危险,“怎么去对付它们呢?”老人感到手足无措。]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任何英雄人物也有虚弱和胆怯的时候,这里的心理描写显示了人物性格的真实性。]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明明知道寡不敌众,明知必然失败,也绝不回避、绝不放弃,这就是海明威笔下的英雄。]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的时候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从听觉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随着棍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①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①拽:yè,拉。)[从视觉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从视觉听觉感觉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

  这里三段文字从各个角度描写了老人与鲨鱼所进行的最后搏斗,主要是动作的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前两段写老人与鲨鱼群体的搏斗,先从听觉写,后从视觉写,第三段写老人与鲨鱼个体的搏斗,从听觉视觉感觉全方位写。这样,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生动具体地表现了老人这个孤胆英雄的形象。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道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老人在这场搏斗中付了多少精力,老人身体因此受到了怎样的摧残,作者统统略去,只让读者从涌上来的这口鲜血去体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意思是,吃吧,吃这口鲜血吧,你们想要弄死我?做你们的白日梦去吧!表现了老人虽然身受重伤,但是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以上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第五个回合:用短棍劈打成群结队的鲨鱼,短棍丢掉又用舵把,大马林鱼再也没什么可吃的了,只剩下残骸,老人最终失败了。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①上,让他凑合着掌舵。(①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sǔn。)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搏斗结束了,老人反而获得了解脱,心情变得轻松,船也走得轻快。]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完完整整,没有半点儿损伤,只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配上的。[只要船保存完好,就可以继续下海,继续战斗。]

  他感觉到他已经驶进海流里面,看得出海滨居住区的灯光。他知道他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到家不算一回事儿了。

  风总算是我们的朋友,他想。然后他又加上一句:不过也只是有时候。还有大海,那儿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敌人。[这是老人的人生体验,老人把大海当作人生决斗的战场,把大马林鱼当作对手和朋友,把鲨鱼当作敌人。]床呢,他又想。床是我的朋友。正是床啊,他想。床将是样了不起的东西。吃了败仗,上床是很舒服的。他想。我从来不知道原来竟就这样舒服。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他又想。

  “什么也不是,”他提高嗓子说。“是我走得太远啦。”

  以上五段文字,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老人心情的平静,表现了他坦然面对失败的心态。这里体现了海明威的也就是美利坚民族的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只注重你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在决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英雄的本色,还是懦夫的怯弱,如果你显露了英雄本色,即使失败也是不以屑虑的。“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多次,含意特深,从表层的意义上说,是“我”在捕捉马林鱼时行驶得离海岸太远了,到达了别人不曾到达也不敢到达的海域。从深层的意义上说,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标太远大,以至于别人无法企及。所以,“我”的失败并没有任何过错。这正是海明威也是美利坚民族提倡的冒险主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七

  当他驶进小港的时候,海滨酒店的灯火已经熄灭,他知道人们都已上床睡去。海风越刮越大,现在更是猖狂了。然而港口是静悄悄的。于是他把船向岩石下面的一小块沙滩跟前划去。没有人来帮助他,他只好一个人尽力把船划到岸边。然后他从船里走出,把船系在岩石旁边。

  他放下桅杆,卷起了帆,把它捆上,然后把桅杆扛在肩上,顺着堤坡往岸上走去。这时他才知道他已经疲乏到什么程度。他在半坡上歇了一会儿,回头望了一望,借着水面映出的街灯的反光,看见那条死鱼的大尾巴挺立在船梢后面。他看见鱼脊骨的赤条条的白线,黑压压一团的头,伸得很长的吻和身上一切光溜溜的部分。

  他再往上爬去,一到堤顶上他就跌倒了,把桅杆横在肩上躺了一会儿。他试一试想站起来,可是非常困难,于是他就扛着桅杆坐在那儿,一面望着路上。一只猫从远处跑过去,不知在那儿干什么。老头儿直望着它,过一会他才转过来专望着大海。

  最后,他放下了桅杆站起来,再把桅杆提起,放在肩上,然后走他的路。在他走到他的茅棚以前,他不得不坐在地上歇了五次。[通过描写老人返归途中行走的艰难,以此反衬出老人当时忘我奋战的精神。]

  走进茅棚以后,他把桅杆靠在墙上。他摸黑找到了一个水瓶,喝了一口水就躺到床上去。他把毯子盖到肩上,又裹住脊背和两腿,就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臂伸得挺直的。[小说的下文描写他又梦见了狮子。狮子代表了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老人在他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靠梦见狮子来做精神支柱,失败了又梦见狮子,只要梦见狮子就还有希望。不言失败,不言放弃,又准备开始下一轮的决斗──这就是小说极力宣扬的美利坚民族精神。]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上册《老人与海》课文

2.高二语文上册课文《老人与海》课后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老人与海》课文解读(2)

他把舵柄夹在胳肢窝里,双手泡在水里,随着船往前飘去。 天晓得,最后那一条鲨鱼撕去了我好多鱼肉。他说,可是船现在轻松些了。他不愿去想给撕得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46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