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课文解读(3)

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课文解读(3)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课文解读

  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地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徘徊,很像夫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四婶很惊疑,打听底细,她又不说。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封建礼教的法规,女子“出嫁从夫”,从婆家逃走,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鲁四老爷猜出祥林嫂“是逃出来的”,便又是“皱眉”,又是说“不好”。]

  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卫老婆子忽而带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进来了,说那是祥林嫂的婆婆。那女人虽是山里人模样,然而应酬很从容,说话也能干,寒暄之后,就赔罪,说她特来叫她的儿媳回家去,因为开春事务忙,而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四叔说。[从这句话看出,在鲁四老爷心中,维护封建礼教的旧秩序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那女人又取了衣服,道过谢,出去了。其时已经是正午。

  “阿呀,米呢?祥林嫂不是去淘米的么?……”好一会,四婶这才惊叫起来。她大约有些饿,记得午饭了。[这句话很有深意:祥林嫂竟是如此地容易被人遗忘。]

  于是大家分头寻淘箩①。(①淘箩:用竹篾编成的淘米用具。)她先到厨下,次到堂前,后到卧房,全不见淘箩的影子。四叔踱①出门外,也不见,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①踱:duó,慢步行走。说明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失踪,不慌不忙,毫不在意。)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大约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①!然而②……。”四叔说。(①可恶:这是针对婆婆“抢”祥林嫂的举动而说的。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太岁头上动土,全不把我鲁四老爷放在眼里,怎么不可恶!恶,wù。②然而:这是鲁四老爷转念一想。省略的话语可能是:也应该。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抓了回去,也是理所应当。)[佣人被绑架,鲁四老爷不免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利益,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①!”四叔说。(①可恶:这是针对卫老婆子说的。卫老婆子为什么可恶,见下面四婶说的话。)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①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①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①……。”(① 折罪:抵罪,赎罪。)

  “然而……。”四叔说。(省略的话可能是:怕未必。意思是再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女佣是不容易的。)

  于是祥林嫂事件便告终结,不久也就忘却了。

  以上是故事的开端,写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意思是希望她再来。[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问起她,也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但到第二年的新正①,她也就绝了望。(①新正:农历新年正月。正,zhēnɡ。)

  新正将尽,卫老婆子来拜年了,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自说因为回了一趟卫家山的娘家,住下几天,所以来得迟了。她们问答之间,自然就谈到祥林嫂。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

  “阿呀,这样的婆婆!……”四婶惊奇的说。

  “阿呀,我的太太!你真是大户人家的太太的话。我们山里人,小户人家,这算得什么?[这里写鲁四婶和卫老婆子的对话,两个“阿呀”说明鲁镇人和山里人对祥林嫂再嫁的看法是有区别的。鲁镇人深受礼教影响,好女不嫁二夫,因此四婶对婆婆逼祥林嫂再嫁感到惊讶;山里人受礼教影响较浅,对于所谓的“失节”,并不在乎,因此卫老婆子对四婶的惊讶表示惊讶。]她有小叔子,也得娶老婆。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①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里山②去。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③。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④,你看,这多么好打算?……”(①一注钱:一笔钱。②里山:深山里面。③八十千:旧时以一千文钱为一贯或一吊,所以几千文钱也称为几贯或几吊,但也有些地方直称为多少千。八十千即八十吊。④吓:hè,叹词,表示赞叹。)

  “祥林嫂竟肯依?……”[在鲁镇的人看来,“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祥林嫂是万万不能依从的。但在山里人看来,“这有什么依不依……”]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①,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②,大家还都说大约因为在念书人家做过事,所以与众不同呢。(①出格:特别,超越常规,与众不同。②利害:现在写做“厉害”。)太太,我们见得多了:回头人①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①回头人:当地对再嫁寡妇的称呼。)祥林嫂可是异乎寻常,他们说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阿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她摇一摇头,顺下眼睛,不说了。“后来怎么样呢?”四婶还问。

  这段文字,一方面极力描写祥林嫂抗婚,竟不惜用鲜血和生命,说明她不是一个俯首贴耳,甘于命运摆布的弱女子。另一方面,小说也一再点明,山里人和鲁镇人在观念上的不同,说明祥林嫂的“闹”并不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所谓“贞操”,而如同山里的其他寡妇一样是对强暴的夫权的反抗,是一种求生的本能的表现,只不过祥林嫂表现得格外倔强。正因为如此,所以遇到了一个并不“强暴”的丈夫,她便立刻“依了”。这时的祥林嫂并不知道再嫁是什么“失节”。

  “听说第二天也没有起来。”她抬起眼来说。

  “后来呢?”

  “后来?——起来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墺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从此之后,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

  这是故事的发展,通过卫老婆子的口,叙述祥林嫂的再嫁,表现她性格的另一面:倔强和坚强。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①荸荠:bíqi,古称凫茈。又称乌芋。有些地区名地栗、地梨、马蹄。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水田中,具匐匍茎,先端膨大为球茎,可作蔬菜,代水果,也可制淀粉,作中药。)[这是全部家当,落泊而一无所有。]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里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先写白头绳,点明再次守寡。接着写身上着装,依然素净端庄。再重点写脸色、眼神,容颜衰败,眼中带着泪痕,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小说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而且仍然是卫老婆子领着,显出慈悲模样,絮絮的对四婶说:

  “……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幸亏有儿子;她又能做,打柴摘茶养蚕都来得,本来还可以守着,谁知道那孩子又会给狼衔去的呢?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谁料到?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丈夫死了,虽然不幸,还有儿子。封建思想对妇女的束缚是根深蒂固的,“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有儿子就有依靠。不幸的是,儿子又被狼吃了。依照封建的宗法制度,“大伯来收屋,又赶她”,祥林嫂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立足之地,只好又回到鲁镇。}好在她现在已经再没有什么牵挂,太太家里又凑巧要换人,所以我就领她来。——我想,熟门熟路,比生手实在好得多……。”

  “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我一清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他是很听话的,我的话句句听;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要蒸豆。我叫阿毛,没有应,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一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别家去玩的;各处去一问,果然没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大家都说,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进去;他果然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手上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她接着但是①呜咽,说不出成句的话来。(①但是:只是。)[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不开一句口”,而这一回“絮絮“的叙述着阿毛的故事,没完没了。失子之痛,给了她心灵巨大的打击,以致精神失常,心理变态。]

  四婶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①的安放了铺盖。(①驯熟:很熟悉、很顺从。)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女工了。

  这几段文字写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做工,表现祥林嫂的悲惨,并通过卫老婆子和祥林嫂的语言描写,反映她们对造成祥林嫂悲剧原因的看法。

  在我们看来,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虽然也有偶然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当时的社会酿成的悲剧。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没有地位,封建的宗法制度使她失去了房屋,没有了立锥之地。

  但是当时的人,无论是山里人还是鲁镇的人,都不是也不可能这么看问题。卫老婆子说:“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把它归之为纯属偶然。而祥林嫂呢?“我真傻。”“傻”便“傻”在“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深深地懊悔自己的无知和一时的疏忽。

  但是,鲁镇的人是这么看的么?请细细研读下文——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称呼依旧,但祥林嫂的生活和命运却不复依旧了。]

  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这是领起下文的中心句,请注意祥林嫂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上工之后的两三天,主人们就觉得她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四婶的口气上,已颇有些不满了。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是写祥林嫂在鲁家人心目中境遇的改变。“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祥林嫂嫁了两个男人,又死了儿子,在鲁四老爷眼里伤风败俗、不干不净,因此,不配在祭祀仪式中做任何事情。]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①,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①桌帏:办婚丧或祭祀时,悬挂在桌子前面用来遮挡的东西,多有布或绸缎制成。帏,wéi。)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她讪讪①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①讪讪:shānshān,难为情的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这里叙写四婶不准祥林嫂参与祭祀,但是祥林嫂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疑惑的走开”。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语文必修三《祝福》课文解读

246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