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答:B。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答: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答: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三)

  十二.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答全得2分,少1关键词扣1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分:答全得4分,2条3分,1条2分。)

  十三.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注】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而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十四.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遥远。

  ② 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答: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答: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十五.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答: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十六.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十七.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看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真题练习及答案>的人还看了:

1.高一语文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2.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试题

4.江苏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5.广东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283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