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阅读题

高二语文阅读题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高二语文阅读题

  阅读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二语文阅读题(一)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8.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2分)

  9.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0.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4分)

  11.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高二语文阅读题答案:

  8.“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9.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②对称之美;③团结与温情;④对乡村的坚守(每个要点1分)

  10.(1)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

  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实写”1分,“虚写”1分,“原因”2分)

  11.(“迷路”的原因:①对乡村的背弃;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意义: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原因”2分,“意义”2分)

  高二语文阅读题(二)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

  小年前后,我会和邻居的女孩子搭伴,进城买年画。好像女孩子天生就是为年画生的,该由我们置办。小镇离城里十几里路,腊月天通常都在零下三四十度,我们穿得厚厚的,可走到中途,手脚还是被冻麻了。我们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就奔跑。跑得快,血脉流通得就快,身上就不那么冷了。我们跑在雪地的时候,麻雀在灰白的天上也跑,也不知它们是否也去购置年画。天上的年画,该是西边天绚丽的晚霞吧!进了城里的新华书店,我们要仔细打量那一幅幅悬挂的年画,记住它们的标号,按大人的意愿来买。母亲嘱咐我,画面中带老虎的不能买,尤其是下山虎;表现英雄人物的不能买,这样的年画不喜气。她喜欢画面中有鲤鱼元宝的,有麒麟凤凰的,有鸳鸯蝴蝶的,有寿桃花卉的。而父亲喜欢古典人物图画的,像《红楼梦》《水浒传》故事的年画。母亲在家说了算,所以我买的年画,以她的审美为主,父亲的为辅。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

  买完年画,我们会去百货商店,给自己选择头绫子,发卡,袜子,假领子,再买上几包红蜡烛和两副扑克牌。那时我们小镇还没通电,蜡烛是家里的灯神。任务完成,我们奔向百货商店对面的人民饭店,一人买一根麻花,站着吃完,趁着天亮,赶紧回返。冬天天黑得早,下午三点多,太阳就落山了。想在天黑前到家,就要紧着走。我们嘴里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睫毛、眉毛和刘海染上了霜雪,生生被寒风吹打成老太婆了!不过不要紧,等进了家门,烤过火,身上挂着的霜雪化了,我们的朝气又回来了!

  人们为自己办年货,也为离世的亲人办年货。逝去的人,未必坟茔就在近前。所以小年一过,小镇的十字路口,会腾起团团火光。人们烧纸钱时,不忘了淋上酒,撒上香烟。年三十的饺子出锅后,盛出的头三个饺子,要供在亲人的灵位前,请他们品尝。

  我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都在时,我们只在十字路口为葬在远方的奶奶烧纸。爷爷去世后,除了给奶奶买下烧纸,爷爷那里也得备一份了。等我长大成人,父亲过世了,母亲预备下的烧纸,就比往年厚了。待到十年前我爱人因车祸离世,我回故乡过年,在给爷爷和父亲上过坟后,总不忘了单独买份烧纸,在除夕前夜,在我和爱人无数次携手走过的山脚下的十字路口,为回归故土的他,遥遥送上牵挂。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

  我快五十岁了,岁月让我有了丝丝缕缕的白发,但我依然会千里迢迢,每年赶回大兴安岭过年。我们早已从山镇迁到小城,灯笼、春联都是买现成的,再不用动手制作了。我们早就享用上了电,也不用备下蜡烛了。至于贴在墙上的年画,它已成为昨日风景,难再寻觅其灿烂的容颜了。我们吃上了新鲜蔬菜,可这些来自暖棚的施用了化肥的蔬菜,总没有当年自家园田产出的储藏在地窖的蔬菜好吃。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

  我怀念三四十年前的年,怀念我拿着父亲写就的“肥猪满圈”的条幅,张贴到猪圈的围栏上时,想着猪已毙命,圈里空空荡荡,而发出的快意笑声;怀念一家人坐在热炕头打扑克时,为了解腻,从地窖捧出水灵灵的青萝卜,切开当水果吃,而那个时刻,蟋蟀在灶房的水缸旁声声叫着;怀念我亲手糊的灯笼,在除夕夜里,将我们家的小院映照得一片通红,连看门狗也被映得一身喜气;怀念腊月里母亲踏着缝纫机迷人的声响;怀念自家养的公鸡炖熟后散发的撩人的浓香;怀念那一杆杆红蜡烛,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像一个个红娘子,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上,窗台上,水缸上,灶台上,把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都照亮的情景!

  可是这样的年,一去不复返了!在我对年货的回忆中,《牡丹亭》中那句最著名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止一次在我心中鸣响。好在繁华落尽,我心存有余香,光影消逝,仍有一脉烛火在记忆中跳荡,让我依然能在每年的这个时刻,在极寒之地,幻想春天!

  (有删改)

  10.第七自然段集中描绘了一幅幅过年的情景,有何用意?(4分)

  1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这样的年画铺展开来,就是一个理想国。(2分)

  (2)火光卷走了纸钱,把我留在长夜里。(2分)

  12.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实际,可也越来越没有滋味,越来越缺乏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

  高二语文阅读题答案:

  10.(1)再现儿时过年时的亲切画面,强化对儿时过年的美好回忆,更突出对儿时年味的珍惜和留恋。(2分);(2)与下文年味的消失形成对比,为下文的反转做铺垫。(2分)

  11.(1)年画烘托着过年的气氛,承载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憧憬。(2分);(2)纸钱被烧光了,寄托了“我”对故去亲人的无尽怀念与哀思。(2分)

  12.(1)丰富内容。作者引用《牡丹亭》唱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更深地表达儿时过年时美好的情感依旧还在,只是那时的年味、韵味、情味已经不复返了,表达了一种怅惘和留恋之情。(2分);(2)深化主题。作者借对年货的回忆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热爱。(2分);(3)提升情感。无论时代变迁,环境变异,作者依然会从昔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憧憬美好的未来。(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4分。)

  13.(1)现代生活便利了,一些机器生产代替了纯手工制作,那些体现着传统民俗、年味,凝结着劳动人民亲手创造的民俗艺术品、年货等越来越少了,让人们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物质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2)现代生活好了,但缺少了过去过年时的那种忙碌、劳作、渴盼和喜悦,缺少了温馨的情景和浓浓的亲情,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少了。(精神方面的体会,言之成理即可,2分);(3)要尊重民风民俗,凝结亲情情感,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让传统的年味得到传承,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个人认识,言之成理即可,2分)

3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