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高二政治下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下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设计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高二政治下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 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下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政治下册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实践

  (2)真理

  ◇理解;

  (1)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

  (7)认识具有无限性

  (8)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分析:

  (1)列举历史上对实践观点的不同理解,分析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以上观点的不同

  (2)结合相关名言,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结合实用主义者关于真理观点的理解,分析说明什么是真理

  (4)结合欧几里得定理,说明真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结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事件,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践概念的学习,特别是与旧唯物主义关于实践含义理解的比较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结合实践三个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综合能力

  (3)在讲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辩证思维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5)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实践第一的观点,充分发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弓I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3)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在实践在追求和发展真理。

  四、【方法点津】:

  (1)在教材中对实践的含义除了给出含义外只是略作解释。以此为据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因此在只有深入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才能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在实践的三个特点中,“客观物质性”与“社会历史性”都不是实践所独有的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点,只有“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实践的本质。因此对这个特点尤其要着重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四个方面全面理解,缺一不可,在学习中必须注意这四点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前两个。

  (3)结合欧几里得定律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来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结合美国“哥伦比亚号”飞机失事并没有阻碍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来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五、【课文导语】:

  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人的正确认识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有没有客观真理?人应该如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会和把握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追求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论从何而来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探究提示:(1)同学们可以谈出自己对“实践”概念的感性认识,不必苛求准确,如实践就是人们做事情,譬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教师教学、演员表演、科学家做实验等。但这里提前告诉同学们,实践是指人们认识活动以外的活动。

  (2)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具有本质区别。②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利己主义”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社会性,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③上述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

  3.实践的基本形式。

  教材“专家点评”阐述了实践活动的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之一,理解这一内容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明确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

  第二,“基本”不是“全部”,人们难以穷尽实践的所有形式,这里只研究实践的“基本”形式,即上述三种。这三种基本形式只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三,在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中,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践中结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生产实践也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所以,不能把三种基本形式并列起来。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

  ◇探究提示:(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通过“品尝”揭开的,这启示我们,对万事万物,我们只有勇于去“尝试”“做一做”“试一试”,才能获得对它的认识。

  (2)敢于“品尝西红柿”,敢于“吃螃蟹”,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人的正确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

  教材中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两句名言.以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一认识来源于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栏目告诉我们两点: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 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答案:A 解析:“亲口吃一吃”说明只有接触客观事物,才能得出正确认识,直接选A项。B、C项本身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14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