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政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提纲

时间: 舒雯911 分享

  做好复习提纲的整理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提纲的详细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提纲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理解物质的概念(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反对形而上学静止观和唯心主义运动观。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1)区别: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静止指的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或者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l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l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l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理解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规律没有好坏之分;

  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具体有条件的;

  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断变化的;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以上三点可以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的实践是有意识、有能动的行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客观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意识不能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实践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实求是(方法论) (1)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哲学依据: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原理。

  它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意义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从客观存在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1)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主体、手段、对象)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试验 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区分“来源”和“途经”)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客观性。 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唯一性) 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6、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2)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7、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85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