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2)

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 发展的内在动力。

  2、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

  3、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 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 文化创造的源泉。

  2)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 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 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 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4、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的作 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5、如何理解文化创新既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 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 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 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 的重要保证。 ★★

  6、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如何? 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文化创新的需要、文化创作的灵感、文化 创作的动力、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都来自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实践;人 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7、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充满才智,你如何理解? 这观点不正确。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 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 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

  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9、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什么?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这是文化 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10、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即使一个不同民 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 文化的过程。 ★★

  11、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 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 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 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 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

  12、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 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合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 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和 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 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 化的有意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3、 文化创新中要注意克服哪两种错误倾向? (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就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收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二是那种一 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1、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明时代。 2、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2、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 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 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四、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只有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五、 各地区文化具有区域特征的原因 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六、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 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 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 的生动体现。

  七、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

  1、 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 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 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 (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每个的解释部分要看) 2、 (为什么)重要性(即作用) :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始终是维 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 (怎么办)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 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 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 爱国主义是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 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一、 (是什么)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 积淀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各个时期———革命时期: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建 设时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4、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 ★★(怎么办)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 的主心骨,有了它,才有了民族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支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既要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 期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既要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有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和分化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者关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以根基,不失本色。 四、时代课题: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 时俱进,结合新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面对的时代 课题。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2017年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

23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