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政治 > 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的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成的一个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性规定,使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战胜国之间也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

  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

  2.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3.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急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

  4. 英法推行缓靖政策。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的缓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对绥靖政策的认识

  1. “缓靖政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所采取的姑息、退让、妥协、纵容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牺牲别国的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二是将祸水东引,牺牲苏联求得西欧无战事。绥靖政策的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 《慕尼黑协定》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是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地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三、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使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向外谋求出路。

  2.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

  3. 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4. 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四、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二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对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争,对后世的借鉴作用尤为重大。为了赢得战争,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潮流。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相互依存的国际经济关系,形成了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各国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他国的合理利益,达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有国家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一、依据新课标,联系生活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凭借,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为基本的物质条件。每套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都是集合全国顶级教育专家的众多智慧和思想的结晶,代表着最新的思想观点,是最科学的体系构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极为丰富的知识资源,也是老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沟通的重要媒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和学习,是新课程的最为基本的理念。而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充分挖掘教材的新课程理念,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的构建,是每个高中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二、立足学情,备足学生特点

  新课程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中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应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发挥。强调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必须从备课开始,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严肃而且抽象还应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将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表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等,设计丰富的参与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得到启发。

  例如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备好教学方法,文化多样性如何呈现,各民族、各国文化的多样性有何不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等,就要考虑用多媒体教学比较适合,文化的多样性用多媒体展示更丰富全面,同时更直观。比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通过多媒体展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既直观,又能充分地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差异与丰富。
看了“高中政治必修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的人还看了:

1.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

2.高二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3.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时代主题知识点归纳

4.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5.高中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

6.高中政治必修一常考知识点

7.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人教版(2)

266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