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辅导资料 >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

  咋政治考研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背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以供大家学习。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实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对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认识,我们可以结合唯物史观中历史人物这个知识点来理解,历史人物的出现或者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关系的一个最好例证。

  所谓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任务。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每一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但杰出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出现,由谁来担当杰出人物,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要先从人或人类社会的出现说起。

  物质世界最初指的只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人们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在这里,物质资料生产是理解的关键。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而且使自然界成为自己改造的对象,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都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简单地说,只要人存在,就都得实践,而只要有实践,最基本的或者说第一个实践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践,即从自然界中获取维持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资料,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所以我们已经梳理清楚了人与自然关系如何产生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也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形成了人和人类社会,反过来,人和人类社会通过实践得以维系和发展。总而言之,一句话,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如何处理?事实上,“解铃还须系铃人”,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实践。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或和谐或紧张,根源不在与自然界,而在于实践活动合理与否。从这个逻辑出发来重新思考2011年第34题的第1问“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个题目就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送分题。垃圾与资源的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垃圾还是变垃圾为资源,根源都在实践,只不过前者是不合理的实践,后者是合理的实践。

  考研政治知识点背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第一,如何判断题目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只要题目中要求用认识论答题,这是第一个应用原理。

  第二,原理要点

  (1)首先,实践决定认识,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前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

  (2)其次,认识对于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为: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

  第三,技巧:模板解题步骤

  第一步:定位关键词;

  第二步:绑定关键词;

  第三步:组织采分点,提炼答案

  (1)题目涉及原理

  (2)结合材料阐述原理

  第四,实例

  例:2007年第34题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第一步:定位关键词

  (1)见材料中黄色背景关键词“未谋面”和“合理想象”。“未谋面”说明“合理想象”并未来源于实践。想象是认识论范畴,“合理想象”来源于间接经验。

  (2)题目中要求用认识论答题。

  第二步:绑定关键词

  关键词1:未谋面——认识并未从实践中来。

  关键词2:合理想象——从成仿吾之前的经历中得到的认识。是间接经验。

  第三步:组织采分点,提炼答案

  (1)题目涉及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前提,也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同样,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对于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起到的是消极的反作用,阻碍实践发展。

  (2)结合材料阐述原理

  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送错误,一是她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四是她从已有的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她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她对成仿吾的现象与实际脱节。(注:第四点说的是缺乏实践。)

387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