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高中地理关于分界线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地理关于分界线的知识点介绍

时间: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地理关于分界线的知识点介绍

  在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分界线,其种有很多都是高考的考点,下面学习啦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关于分界线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关于分界线的知识点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高中地理的学习要注意的地方

  一、梳理知识,把繁多的内容念懂、念精

  地理知识很多,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如: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要抓症结,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而百通;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要抓思路,以“精”替代繁杂,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说明解决区域问题。要抓特点,关键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明确了地理知识的套路,把书念薄才能应对高考。

  二、抓住各类地图,用图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与特征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内容,尤其最后两道综合大题,往往以某区域为背景,考查空间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同时地理事物繁多的内容向来也是复习难点,而地图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最后冲刺需要强记忆的时候,使用地图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气温、降水量)、水系图、资源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人口民族图、城市商业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叠加辨认,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对地理的其他各种考试图型,如地理景观图、剖面图、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三、重温原理,用知识结构厘清答题思路

  地理重在讲理,高考试题就是围绕各种地理原理考核其内涵、运用。要对地图、地球运动、气候、区位因素等重要的自然、人文地理原理进行重温,以达到深入理解、真正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并建立起知识结构,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说明和解决问题。如:有了河流利用、治理的解题思路,解答同类型题目就容易多了。

  例题:(天津2009高考第13题)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问题。

  据图中信息,探究甲区域a河下游地区过去经常洪水泛滥的自然原因,填写表格内容。

  答案:①上游坡度大(上游以山地丘陵为主、支流多);②年径流量大(河流水量大);③下游地势低平(下游以平原为主、河口地区有河流交汇)。

  四、多方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面对以能力立意的高考试卷,考生应具备哪些地理临场应试能力?

  这些能力要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舍得拿时间和精力,掌握实现能力的方法、途径,在不断训练中得以提高。如:描述、阐释能力。

  首先描述要有思路。如:

  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势起伏、地形分布、特殊地貌、海岸特征、地质构造。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气候分布、特殊天气(因篇幅所限,其他略)。

  描述还要形象、准确。要紧扣试题;依据资料;观察细致;语言精准。

  例题: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某月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描述图中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南北方向(或向北、西、南三面)递减。

  五、关注热点,了解热区问题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因此复习要多加关注。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等也是目前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家乡天津的自然环境、近年人文活动的发展变化、文化习俗等,在以地方性为特征的天津高考试题中是不容忽视的。

  六、适当做题,训练解题策略

  最后阶段当然要做习题,它可检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开拓思路,提高各种能力。但题要典型,有一定代表性,可找一套较好的试题做。千万不要以题代替知识复习,或过多钻研难题。特别是综合题,要有一定的解题策略。

  在做题后要思考,该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考查什么能力?明确出题意图就可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综上所述,熟悉地理事物(地图),把握地理原理,建立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能力,关注热点热区,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取得佳绩。

  综合题(区域)解题策略

  审清题是前提:图、文试题情景;设问内容、角度;试题给出条件

  提取好是核心:

  试题资料——信息提取;地理背景——熟悉掌握;知识结构——答题思路;地理原理——解题钥匙;综合思维——答会少丢。

  善表达是落脚点: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要点全面、表达完整

  语言规范、言简意赅

  高中地理答题的策略

  高考中,地理试题类型分五类:特征描述(或简述)、成因分析、区位分析、意义罗列、建议罗列。

  在答特征描述题时,首先要明确该题问的是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与状态特征,或者是分布特征及变化特征描述。

  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试题设问形式通常为“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等。

  在答此类题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区域位置和图文信息,抓住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的典型特征,并运用地理术语表述出来。

  根据变化要素,预测未知

  区位分析既要说明某地理事物的位置,又要说明其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联系即是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答区位分析坚持四个原则:一要点全,如分析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既要找出两者的相同也要找出不同。

  二是主导因素突出,避免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是回答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区位因素。注意根据变化的要素,推知变化的方向。分析区位因素的思路一般是:在何处(即经纬度位置或相对邻位置)→有什么(即有哪些地理事物)→为什么(即影响地理事物的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怎么样(即怎么变,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把握因与果的联系

  成因分析类试题,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指出××形成的影响因素,简述理由,说明××原因等。

  答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哪里(位置)——为什么——形成××结果。即第一步说明位置,以明确讲述的是哪里,第二步根据要回答的内容解释原因,第三步得出结果。

  在回答原因类试题时,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猜你感兴趣:

1.2017地理等级考知识点

2.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3.高中地理一带一路知识点总结

4.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

5.高一期末知识点整理地理

6.2017地理会考基础知识点

378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