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地理 > 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

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

时间: 陈哲凡673 分享

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

  做题靠基础,答题靠技巧。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一)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二)

  1.设问形式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

  “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2.答题模板

  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

  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

  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

  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

  简洁、准确描述

  3.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

  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

  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例如,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首先要明确当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是描述的内容和方向;其次,气候特征的描述主要可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进行,在描述时要考虑气温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热同期等;最后,描述要用简洁、准确的专业用语,如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能将其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关键词要准确,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描述为“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高于0℃,应该是“低温”,且“冬季、夏季”不能说成“冬天、夏天”(太口语化),因此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应描述为“夏季高温(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87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