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三年级秋季学期历史期中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不好好学习一下我们的历史可能会低分哦,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份高三历史,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好的成绩

  有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2.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3.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汉高祖(汉高帝)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晋书》 22 7 1 20

  《北史》 7 6 3

  《隋书》 21 19 3 17

  《宋史》 16 1 14

  《金史》 7 5 1

  《明史》 11 6 1 8

  合计 84 44 5 63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 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

  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 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

  4.图1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

  图1

  A.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B.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 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

  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6.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624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壮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这说明

  A.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 B.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

  C.探究历史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 D.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

  7.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祧(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

  C.隋唐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D.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

  8.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尚理风气的影响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空谈义理的浸染

  9.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0.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始终受到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民间信仰发生变化 D.封建迷信甚器尘上

  11.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

  A.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 B.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冲击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D.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12.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A.推动清朝重建天朝体制 B.促使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思想

  C.要求中国派遣驻外使节 D.导致新式国际关系强制输入

  14.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5.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16.《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

  A.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 B.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

  17.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19.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西学己占据文化主流

  20.表2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

  表2

  学者 主张

  (中国)陈唯声 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胜利

  (英国)芬利 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

  (法国)克鲁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

  (中国)易建平 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

  21.后世的罗马法主要是指罗马法在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如所有权、债权等,它成为大陆法系的主要渊源。马克思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说明罗马法

  A.保障公民私权利 B.使全民从中受惠

  C.内容庞杂且缜密 D.体现了人文精神

  22.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

  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3.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一一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24.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25.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强调的是 (  )

  A. 宇宙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判断

  B.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

  C.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

  D.教会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

  26.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

  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 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27.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 (  )

  A.造成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B.由于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C.源于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有利于推动德国国内民主进程

  28.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准确的历史解释是,当时英国(  )

  A.海外殖民掠夺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B.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的 D.国内外贸易推动工业革命的完成

  29.表3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表3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B.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C.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D.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了

  30. 1830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下列绘画作品与其诞生于同一时代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向日葵》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

  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32.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自身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35题12分、36题15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材料二 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置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章程、条例等规章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由省起至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一村政处一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一区一县一段一编村一闾一邻一居民(另加村范委员),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 ——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一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7分)

  3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辩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含,商有廛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江苏北部荒芜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 1910年作《农学通释序》。

  一一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6分)

  高三历史半期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1.5分。且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5 ADCBB 6~10CDADB 11~15DDCDD 16~20 ACCBB

  21~25AAADA 26~30DBBDA 31~32C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25题12分、36题15分。)

  33(12分)

  (1)特点:自觉性(民间性、自治性、义务性均可得分);侧重道德教化;选贤任能;(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原因:士大夫的积极推动;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管理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脆弱性;民间自治的传统;宗法性社会结构(每点 1分,任答三点得3分)

  (2)不同:自上而下行政力量推动;一定程度打破宗族结构;政治管理网络严密(侧重政治管理)(每点1分,共3分)

  影响: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削弱了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了对乡村的控制管理;巩固了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每点1分,任答4点得 4 分)

  34(13分)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任答4点得4分)

  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分)

  (2)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3分)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任答3点得3分)

  35(12分)

  示例(“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角度1:卡拉斯冤案暴露的社会问题

  论述: 卡拉斯冤案是一起典型的宗教迫害事件。这次冤案的发生,意味着18世纪的法国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然而天主教与新教彼此间矛盾重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尚未实现。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理性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启蒙运动需要深入开展的迫切性。

  角度2: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原因

  论述: 由于饥荒、战争、宗教迫害,18世纪的法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卡拉斯冤案的发生正是当时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的缩影。然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法国社会的逐步启蒙为辩护提供了有利的與论氛围,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持续不懈努力是冤案得以解决的重要推力。卡拉斯冤案的平反是人类迈向宗教宽容及理性之路的又一进步。

  角度3: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影响。

  论述: 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是一场维护人权的战斗。伏尔泰为死去的卡拉斯辩护是要维护他的名誉权,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图鲁滋地方法庭在没有确定的证据情况下判处卡拉斯死刑,实质上就是维护天主教。对新教进行追害。神圣辩护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人人有信仰自由和平等的人权。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是他们广泛的思想宣传和社会活动,促进了大革命的到来。

  36(15分)

  (1)挽救民族危机;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的推动;“重农”的历史传统;“戊戌变法”的影响(每点 2 分,任答五点 9 分)

  (2)推动农业近代化;加强了各省农会联系,有利于中国农村资产阶级的产生;有利于农作物的改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农业产量;有利于促进近代工商业发展(每点两分,任答三点 6 分)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

  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3.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4.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 )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5.表1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表1

  时间 事件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 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6.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7.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8.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佶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9.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10.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11. 表2

  记述 出处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民众赋役制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

  12.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

  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

  13.陈启沅创办的继吕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圊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14.表3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

  由此可见,立宪派( )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15.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

  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

  《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 )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7.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  )

  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   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   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18.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形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形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D.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19.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21.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水电工业 89% 11%

  冶炼工业 90% 10%

  机器制造业 73% 27%

  化学工业 75% 25%

  饮食品工业 23% 77%

  服饰品工业 8% 92%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22.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

  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23.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0分)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第316-317页

  材料二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4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4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11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謇全集》中,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现象,现摘录部分,整合如下:

  张謇,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86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14年,张謇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嬴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贏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1914年后的几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但是1919年以后,张謇的企业日益艰难,“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

  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记录,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经济史上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记录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措施,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外贸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9分)

  高三历史试卷 答案

  1—5 B C A B D 6—10 A B C C D 11—15 B C D D C 16—20 C D C B B

  21—24 A A D C

  25.【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2分)功能:对中央与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1分)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可依。(3分)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4分)

  26.(15分)

  (1)原因:北美大陆移民经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纵向分权;美国建国后,逐渐形成了两党制。(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2)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巨大惯性;西方列强的长期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现代道路选择的复杂性(或“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对现代转型认识不清”)。(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表现:政治上,重建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营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和西方现代价值,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7分,任意三点即可)

  27.(12分)(模拟2018年高考第42题)

  示例:

  历史记录: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二连年赢利,兴旺一时。

  历史现象:这一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概述与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劢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吹治环境,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商业。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屮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让屮国民族资木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在这期间,轻工业发展显著。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整个中国民工业迅速萧条。“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阶级条件。

  (示例答案只做评卷参考,不做评卷标准,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8.(15分)

  (1)特点:政府开放的口岸日益减少;由双向贸易转向单向贸易;政府加强对贸易的垄断和控制。(6分)

  (2)变化:由中国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变为欧洲居于优势地位。(2分)

  影响:①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④客观上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7分)(任答3点,得满分)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2.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

  第一表 第二表 第三表 第四表] 第五表 第六表 第七表 第八表 第九表 第十表 第十一表 第十二表

  传唤 审理 执行 家长权 继承和监护 所有权和占有 土地和房屋 私犯 公法 宗教法 补充条例 补充条例

  A. 重视诉讼程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C. 体现了罗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 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3.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4.下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

  5.方寸邮票见证历史。下图所示的邮票发行于

  6.在学习巴黎公社成立时,某校高一学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7.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事件。这一事件是指俄国的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 》发表 C. 七月流血事件 D. 十一月起义

  8.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 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

  C. 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1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1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13.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A.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宋朝 D. 明清

  14.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

  15.东汉光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代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东汉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6.明朝中后期,商人钱无尽经商致富后,其投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买田置地 B.放高利贷 C扩大手工作坊规模 D.娶妻纳妾

  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__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9.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 荷兰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

  C. 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0.下面哪一项属于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A.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B.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的需要

  C.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的需要 D.为工场手工业更新生产技术的需要

  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 .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22.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2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1 28.1 34.1 53.6 62.1 63.1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 传统满族旗袍 B. 改良旗袍 C. 苏式连衣裙 D. 中山装

  选择题答题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到: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墨子》

  材料二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分)

  (2)材料二和三体现了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确立于什么时候?(1分)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6分)

  27.(14分)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8分)

  28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视角二 “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界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历史研究》(2013.3)(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D C A C C A B A D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C B A B A D D B

  26(1)男耕女织”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2分)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体现重农抑商政策(2分);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1分)

  目的: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2分)

  具体规定:①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

  ②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

  ③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

  ④商人子弟不得为官。(4分)

  (3)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安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6分)

  27.(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步繁荣,出现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自耕农经济为主。(4分,答出两点即可)隋唐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2分)

  (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逐渐普遍。(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2分)

  28(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6分)

  (2)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2分)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4分,每点两分,若答其它,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高三年级秋季学期历史期中题相关文章:

1.八上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3.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初中7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5.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带答案

415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