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解题方法及知识复习要点

时间: 惠敏1218 分享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学习吧!下面学习啦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解题方法及知识复习要点》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复习要点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均田制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尊称"天可汗"。东突厥地区设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设立鸿胪寺,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2、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3、 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1)思想:"仁"(核心)、"礼"、"中庸";

  (2)政治:为政以德,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3)教育: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贵族垄断的局面。因材施教,温故知新,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4)晚年整理和修订"六经",保存了古代典籍。

  (5)影响:

  A 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 我们对孔子思想应采取"扬弃"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

  ⑴继承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

  ⑵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我国现阶段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国家民族和睦相处的思想,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克服"仁"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

  ⑶弘扬孔子重视教育的思想,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克服其中"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

  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1)哲学上主张理念论,把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对立起来,理念先于物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这是一种唯心论,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2)政治上提出理想国,认为国家应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构成,各守其职、各具其德;由哲学王来统治。这一主张虽然未能实现,但给人们以一些启发。

  (3)教育上创办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学校--阿卡德米学园,采用对话方式教学,培养了亚里士多德等一批人才,在欧洲教育史、科学史有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众多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哲学:

  A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理念论。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B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

  ②生物学: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⑥政治上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法治优于人治,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2)创办"吕克昂"学园,教授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

  (3)局限:

  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 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古代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对后世的影响广泛而巨大,奠定了多门学科的基础,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弘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 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

  1、他领导推翻了英国封建君主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远征爱尔兰、苏格兰,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也加剧了民族矛盾;

  3、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巩固了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

  4、建立机构、改善法律、扶持教育、信仰自由、发展工商,使英国工业迅速发展;

  5、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剧了社会动荡,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华盛顿: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 美国国父

  1、他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训练大陆军,围攻波士顿取得首次胜利,又袭击特伦顿、普林斯顿取得胜利,约克镇胜利最辉煌时刻),赢得了美国独立;

  2、拒绝接受王位,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局限--奴隶制存在和种族歧视),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第一届总统任期),和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范例(两届引退),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美国首任总统,致力于美国经济发展(建立国家银行),开创美国外交"孤立主义"传统(严守中立),推进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总之,华盛顿以其卓越的贡献和高尚的人格(国家民族利益至上、不慕官位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父"的称号。

  拿破仑: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 一代雄狮

  (一)军事生涯

  1. 崭露头角

  ①1793年土伦战役崭露头角

  ②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叛乱一夜成名

  2. 称霸欧洲达到顶峰:

  ①1796年直驱意大利,屡次打败反法同盟

  ②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联系

  ③1799年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

  ④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军事极致),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⑤1806年至1810年粉碎第四次第五次反法同盟

  ⑥1810年军事生涯达到顶峰,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3. 后期战争走向末日: ①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由盛转衰

  ②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失败,四面楚歌

  ③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封建王朝复辟

  ④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

  4. 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主要原因:

  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5.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性质:

  ①前期--革命性(反法同盟的干涉);

  ②后期--侵略性(埃、西)、争霸性(英、俄)

  作用:

  积极作用:

  ① 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②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消极作用:

  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二)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1804年 加冕称帝 ,即法兰西第一帝国

  性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2、改造法国政策:

  ①政治:精简编制;高效体制;剥夺民权

  ②经济:建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

  ③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④法制:发布《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⑤宗教: 天主教为国教

  ⑥用人: 重视人才,奖励有功

  ⑦外交: 战争,"大陆封锁令"(打击英、葬送法)

  3、影响: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评价拿破仑: 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1、他多次平定王党叛乱,打败反法同盟,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2、颁布《民法典》,把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有利于法国政治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加冕称帝,建立起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加快了法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4、其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既给法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 (原因:民族危机;西式教育影响;生活求学经历)

  2、从"改良"到"革命" (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原因:失败中反思,十月革命的启迪,中共的帮助)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失败中反思,革命的探索,中共的帮助)

  (二)投身革命,鞠躬尽瘁

  1、1894年创办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开始走上革命道路的标志。

  2、1905年创办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斗争由各地团体各自为政走向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3、领导辛亥革命。

  同盟会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上与保皇派展开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实践、思想和舆论准备。

  4、建立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一系列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5、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并把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上,担任全国铁路督办。

  6、为捍卫共和而斗争,领导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两次护法运动1917、1920名称原因过 程结果二次革命袁专制:刺杀宋教仁及"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力量悬殊和分散而失败护国运动袁复辟帝制,签订"二十一条"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袁被迫取消帝制第一次护法运动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遭滇、桂军阀排挤而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1920年底,在广州重组军政府陈炯明叛乱而失败

  7、促成国共合作。捍卫共和斗争屡遭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启发;中共的帮助,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改组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较空洞)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①节制资本②扶助农工

  总之:

  (1)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孙中山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不折不挠,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资产阶级政治家。 圣雄

  (1)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创立以"仁爱"为主旨,的一整套非暴力理论,主张坚持真理。

  ①甘地非暴力理论来源: ①受印度教、__和托尔斯泰的影响;

  ②立足印度国情(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具备暴力斗争的条件;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强大,以往暴力斗争在镇压下失败;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主张忍耐顺从);

  ③还受到家庭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④早期实践:南非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领导南非印度侨民保障权益斗争。

  (2)领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过程: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起因:

  a、《罗拉特法案》;

  b、阿姆利则惨案。

  ②斗争: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合法手段、和平方式),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等到抵制英货,提倡恢复手纺车。③结果:1922年停止了非暴力运动;(原因: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a、实现印度完全独立,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英为转嫁危机,加强殖民掠夺,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 运动:

  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 结果: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二战时期,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评价:

  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推动了印度独立。

  B、手纺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但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

  C、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革命,一方面是由印度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另一方面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晚年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化解宗教纷争,并为此献身。

  (4)甘地以其伟大的人格(爱国、坚忍、执著、仁爱、身体力行、牺牲精神)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尊重,被称为"圣雄"。

  凯末尔: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现代土耳其国家的缔造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1)一战后领导土耳其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23年7月迫使协约国签定《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的独立,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宣告了现代土耳其国家的诞生。(2)推行一系列社会改革,废除素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了土耳其的现代化。

  总之:

  (1)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对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激励着亚非国家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斗争。(2)凯末尔以其突出贡献,高尚人格赢得土耳其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土耳其之父"。

  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思想家

  (一)革命合作1、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合写的《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创立无产阶级政党。(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3、积极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1848年欧洲革命中,参加德国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二)马克思

  1、批判黑格尔唯心哲学,吸取精髓辩证法思想,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念,主编《德法年鉴》,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2、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撰写《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占有剩余价值,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3、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为协会的领袖和灵魂。4、巴黎公社失败后,撰写《法兰西内战》,赞扬巴黎公社,总结经验教训。

  (三)恩格斯

  1、1844-1845年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近代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2、充当"第二提琴手": 1)与马克思进行伟大合作; 2)支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经济上资助;感情上支持革命;理论上的支持:提供马克思所需的资料。

  3、1889年,指导推动成立第二国际,教导各国工人运动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4、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撰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次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此外,还研究和探讨垄断组织、帝国主义两大政治军事同盟。

  ● 学习马恩:为人类谋福利和解放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信念、进行理论探索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大会通过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俄国革命的发展。

  2、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上的指导:提出"一国胜利"理论;2)夺权和建设的理论依据:《四月提纲》--提出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指导武装起义:《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4)实践上的指导: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领导巩固新生政权:1)退出一战,工作重点的转移,恢复经济;2)全国基本建立苏维埃政权;3)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取得胜利。

  4、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直接过渡"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是社会主义探索的正确途径;2)实行新经济政策,促使经济恢复,政权巩固,为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影响积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引发危机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5、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6、影响:

  (1)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2)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3)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半殖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总之,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他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一> 时代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失败;十月革命成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主要经历

  1、投身中国革命(1913--1921年)(1)

  原因:关心黑暗落后的社会现实。

  (2)主要活动

  1)长沙求学,初步接触社会

  2)确立理想:救国救民、改造中国

  3)思想变化:从信仰改良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转变

  4)投身革命:1920年创办《湘江评论》转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2、领导中国革命,建立新中国(1921--1949年)

  1)建党时期(1921--1923年)1)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

  2)一大后回到湖南从事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

  3)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与国民党合作。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

  1)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

  2)从事农民问题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3)在广州和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积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3)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文家决策,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薄弱的农村山区进攻。三湾改编,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游击战、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取得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5)遵义会议,领导地位确立。"左"倾错误打击,被排挤出中共领导队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成立三人军事领导小组,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表《论持久战》,领导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的胜利,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使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取得抗战胜利。

  2)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主义理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革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3)1942年领导开展整风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4)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19年)

  1)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参加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

  2)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解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系列问题。

  4)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

  5)1949年10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49--1976)(1)领导人民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2)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争取和平国际环境而努力。访问苏联,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进行抗美援朝,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实行三大改造,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农村--农业和手工业改造通过合作社方式,将个体经济引上集体经济道路;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和平赎买方式,将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6年底,完成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正确探索

  ①经济上: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

  ②路线上: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③政治上:1957年3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④文化上: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文化上),百家争鸣(学术上)"的双百方针。

  ⑤政党上:1956年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2)失误探索

  ①经济上: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政治上: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7),发动“”(1966-1976),使左的错误达到顶峰。

  (5)晚年外交工作突破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②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972年)

  ③中日建交(1973)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三>、主要贡献:

  (1)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2)领导中共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主要缔造者;

  (3)创造性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经验。

  <四>、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一次理论飞跃,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果,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邓小平: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一> 时代背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二> 主要贡献:

  1、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贡献

  ⑴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

  ⑵1926年,赴苏联学习,理论水平和革命认识有了很大提高;⑶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⑷1933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遭到党内"左"倾领导的批判和打击(第一次磨难);

  ⑸1938年起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开展游击战争,开始了与刘伯承的长期合作,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创建并发展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⑹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48年,参与指挥淮海战役;1949年4月,参与部署并指挥渡江战役; 解放大西南)。

  2、建国初期与“”岁月的贡献与迫害

  ⑴建国初,解放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大量工作;

  ⑵1956-1966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⑶“”岁月

  1)第二次被打倒,下放江西劳动改造。(第二次磨难)

  2)再次复出,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实质上是要系统纠正"“”"的错误,也是后来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初步实验),效果显著。

  3)第三次被打倒,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及1976年的"_"中再遭迫害。(第三次磨难)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贡献

  ⑴ 坚决反对"两个凡是",1977年再次复出,复出后,主持恢复高考,开始了“”的拨乱反正。

  ⑵ 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推动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⑶ 1978年底,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⑷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⑸ 领导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支持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浦东,形成对外开放格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⑹1981年,亲自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⑺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⑻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⑼特别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原则(道路、专政、领导、思想)。

  ⑽1992年,南方谈话影响深远,改革开放第二次宣言:

  ①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②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发展是硬道理,基本路线不动摇,改革开放胆子大。

  ⑾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⑿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⒁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三>、影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发展,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1、爱国强国、志向坚定。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与时俱进。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3、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不迷信权威和经验。

  李时珍:中国古代杰出的中医药学家

  历经27载完成的《本草纲目》。

  ①全面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医药学成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

  ②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③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达尔文称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詹天佑:我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中国铁路之父

  1、参加津沽铺轨工程;

  2、发明新式气压沉箱法成功建造19世纪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3、主持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4、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祖国路权与列强进行不懈的斗争。李四光: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

  1、创立了地质力学。①1926年,《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萌芽代表作;②1945年,《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正式提出"地质力学";③1948年,《新华夏海的起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④60年代初,《地质力学概论》--总结,里程碑著作。

  2、利用地质力学,服务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①石油勘探,大庆、大港、华北、胜利油田的发现,摘掉中国"贫油"帽子;②寻找铀矿;③有效预测地震

  3、创立蜓化石鉴定10条标准。

  4、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力学的建立者,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近代科学之父

  1、数学: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天文学:首创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分析潮汐等,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物理学:①自制折射望远镜,发现七色光,奠定光谱学基础;②1672年,《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提出光的本质是微粒。("微粒说"--牛顿 和"波动说"--惠更斯,构成关于光的两大基本理论)③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诞生;4、开创了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爱因斯坦: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20世纪的哥白尼1、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标志:1905年,《论物体的电动力学》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尺缩钟慢;质量随速度加快而增加;质能相当E=mc2)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成为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最基本的了理论工具,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广义相对论的创立。

  标志:1916年,《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两条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促进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

  3、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1921年因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宇宙学和统一场论取得重大研究成果。5、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二战后,亲自领导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出刊《原子科学家公报》,防止和战争;1954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总之,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的一座新的里程碑,成为现今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 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好学钻研,认真严谨,不畏艰难,追求真理,深入实践,开拓创新。

  ● 詹天佑、李四光的优秀品质 学习高度的爱国精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解题方法

  学文科的同学一定为了历史很烦恼,要记各种历史年限,各种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其历史影响,背的东西特别多,有一句话叫&ldquo;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rdquo;?学习啦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审题一定要做到&ldquo;三看三思&rdquo;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ldquo;功绩&rdquo;可换成&ldquo;积极作用&rdquo;,&ldquo;重大举措&rdquo;可换成&ldquo;重大措施&rdquo;。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ldquo;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rdquo;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3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做错选择题的&ldquo;十种表现&rdquo;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4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之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ldquo;原因是&rdquo;&ldquo;目的&rdquo;&ldquo;是为了&rdquo;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ldquo;根本原因&rdquo;&ldquo;直接原因&rdquo;&ldquo;历史原因&rdquo;&ldquo;主观原因&rdquo;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ldquo;影响&rdquo;&ldquo;结果&rdquo;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4511971